寧蔚夏
民以食為天,補以食為先。冬天是人體養分收藏佳季,此時人體對能量及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吸收消化功能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確保人體有足夠的熱能,以抵御嚴寒,同時還可將一定的營養儲存于體內,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盡管就食補而言,冬季效果最好,但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要注意以下事項。
1、冬天是否什么人都應該進補。中醫認為,“虛者補之”。冬季進補主要適用于因自身機能欠佳或營養缺乏出現虛弱表現的某些正常人和需要通過飲食來調節其生理狀態及營養不良的亞健康人群以及必須采取營養支持和飲食療法的病人,以補充不足、補充虛弱、補充需要。而對于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身強體壯,無虛弱癥狀的健康人,可不必考慮進補。
2、是否只要是補品就可以食用。補品雖好,不可濫用。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的不同補法。另外,人的體質有寒熱區別,食物也有溫涼不同,進補的要領是“寒者熱之”或“熱者寒之”,如果弄反了,“寒者寒之”,將如同雪上加霜;而“熱者熱之”,則無異于火上澆油。因此,進補一定要分清場合,因人而異。
3、補品是否直接進食即可。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有賴于健全的胃腸功能,如果脾胃不好,補得再多、再好,也無濟于事。故冬季進補之前,一定要調理好脾胃,對于虛不受補或平時脾胃功能較差的人來講,則需要事先打“底補”,這點對老人尤應注意。
4、進食羊肉、狗肉是否對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盡管羊肉、狗肉是御寒佳肴,但二者均屬溫熱之品,過食容易使人“上火”。如前者遇有內熱的人食用將會加重內熱,導致繼發病變。素有痰火者也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火熱病情;后者若遇急性炎癥患者食后能生熱化火,加重病情,發熱病初愈者亦不宜食用。
5、冬天防寒是否只有進補溫腎壯陽的食品才對。其實,抗寒產熱的食品還有許多,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前者如牛奶、豆制品、貝殼、牡蠣等;后者如動物血、蛋黃、黑木耳和紅棗等。還有,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再有,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另外,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蛋氨酸。這些都可擇食以抵御嚴寒。
6、藥酒既補身又驅寒是否不必過于限制。其實,藥浸泡在酒里,雖然能把藥品某些有效成分浸出,但每次飲進藥酒中的有效成分是有限的,如果藥酒飲入過量,酒精的危害要遠比藥效大得多。服用藥酒要考慮自身情況,切不可過量,一些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應禁用。再有,飲酒后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導致體表熱量大量散發,所以,酒不散寒,反而散熱,飲酒御寒會越飲越寒。
7、補品是否價格越高效果越好。價格高低并不完全代表療效高低,高價補膏大多加了價格昂貴的中藥材,如龜板、鱉甲、蟲草、藏紅花等,對于沒有針對性的用藥,這些藥材一般不會顯出特殊效果。還有,一些價格昂貴的傳統補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無奇特的食療作用,并非是好的營養補品。
8、冬季進補是否只是“進”。在冬季生活中,不少家庭的餐桌上,天天有葷腥,餐餐有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后產生的有害物質須及時排出,對身體才有利。故冬季進補務必加強人體廢物的外泄,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及時排便,保持腸道通暢,千萬不能只重“進”而忽視“出”。
9、是否身體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進補。凡有感冒、發熱、不思飲食、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病癥,以及急性病和慢性病發作者,都應暫停服用任何補品,以防補藥戀邪,待病愈后再進補。另外,進補時,最好不要吃生冷和過膩的食物,以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補藥補品的吸收。
10、食補和藥補是否只要自行調配就可以了。無論食補還是藥補都應在具有執業資格的中醫師和中藥師指導下使用,切莫自作主張,隨意亂補,以免發生不良反應。另外,藥物和食物可以烹制成各種藥膳,也應在有專業知識的藥膳師和具有實踐經驗的營養師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