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向偉
[摘要]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工作,立足內蒙古地方經濟發展狀況,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研究非公有制企業在新常態下面臨的經營環境、市場競爭,針對性地提出非公有制企業適應新常態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明確提出促進非公有制企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對內蒙古地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點,挖掘業態增長新驅動,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SWOT分析法;非公有制;新常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083
1用SWOT分析法分析新常態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影響
伴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變化,非公有制企業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也面臨新的機會和挑戰。
1.1優勢(S)
非公企業是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承擔者。一方面,由于非公企業具有創辦速度快、信息傳遞快、決策機制靈活等優勢,獲得的收益能夠按照各要素的貢獻合理分配,因此非公小企業在承接技術發明方面比大企業更有優勢。另一方面,由于非公小企業高度競爭,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有極強的動力,因此通過吸收、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措施,在成就自身的快速發展的同時,能夠促進配套產業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
1.2劣勢(W)
目前自治區非公企業主要是產品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主要集中在服務民生的工業品、農牧業產品、消費品生產和服務行業等領域。產品附加值低、產業層次低、增長方式粗放、協作配套差、創新能力弱等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另外,大部分企業科技含量較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品牌優勢,進而導致缺乏核心競爭力,這些客觀上又使其成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難點。
1.3機會(O)
(1)宏觀環境為非公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利機會。①新常態下,國內經濟發展主要從高速增長轉向常態增長,這為非公企業創立和發展自己的品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創造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提供了有利時機。②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內蒙古應該著重融入其中,建成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這對內蒙古非公企業來說是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重要契機。
(2)具體政策為非公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利條件。①中央進一步加大了對非公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從 2012 年1月1日至2014年 12月31日對小微企業免征管理類、登記類、證照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具體包括:企業注冊登記費、稅務發票工本費、海關監管手續費、貨物原產地證明書費、農機監理費等22項費用,這樣大大減輕非公小企業的稅費負擔。②2014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0號),指出要從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禁止變相審批、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完善市場退出機制等五個方面放寬市場準入。提出了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國務院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等,清單以外的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這對非公企業來講是非常好的機會。
1.4威脅(T)
(1)全球經濟不振,對對抗風險能力較差的非公小企業群體威脅更大。主要表現在:①PPI 下行導致企業產品價格下跌。②CPI 上升導致企業經營成本上升。③國有大中型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訂單減少下降,導致為其提供加工配套服務的、上游的中小企業受到影響,使得小企業資金周轉不暢、流動資金緊張。
(2)國家與自治區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剛剛出臺,而地方配套細則和意見還沒有出臺。
2非公有制企業為適應新常態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2.1進一步完善非公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制環境
(1)市場環境方面。當前重點是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實施問題,通過實施確保非公企業市場準入平等競爭、機會均等。當前需要著重解決以下問題:①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②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包括:減少前置審批,如技術審查、評估、鑒證、咨詢;減少審批環節,實行一個部門一個窗口對外,一級地方政府“一站式”服務;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限,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批。
(2)法律環境方面。主要是解決非公企業的適用規制問題,如節能環保標準規范、安全生產規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企業破產制度、小企業簡易破產程序、各領域違法人員從業禁止規定,使非公企業既獲得相應法律制度的規范,又獲得相應的保護。
(3)政策環境方面。主要是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環保、土地、產業政策等手段,支持非公企業加快淘汰落后技術、工藝和裝備,通過收購、兼并、重組、聯營和產業轉移等獲得新的發展機會,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資源浪費嚴重的非公企業發展。
2.2產業結構優化問題
重點解決產品附加值低、產業層次低、增長方式粗放、協作配套差、創新能力弱等結構性問題,要將產品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轉移,形成比較優勢。
2.3投資驅動轉向問題
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移。當前重點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基礎研發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撥款設立科研基金,出臺政策支持產學研結合。如: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協作進行基礎研究。鼓勵行業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共用平臺資源,共同攻關、突破共用技術瓶頸。在企業開發出新產品、獲得新技術后,要幫助企業盡快將其轉化成生產力。另外,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互聯網+”等新興領域引導引進一批研發機構,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市場化。
3新常態下促進非公有制企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3.1進一步完善政府管制權力清單制度
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管制權力清單制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清單以外的,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做到“法無禁止即可為”。
3.2做好配套服務
(1)針對不同產業特點提供不同支持服務。針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提供從產品設計、到生產、營銷、售后服務等方面的人才培訓,制定扶持政策,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升級到品牌、研發、市場渠道管理等高附加值領域;針對產能富余的產業,支持產業中的企業到海外投資,將產能有效轉移出去。這需要重點向這些企業提供信息咨詢、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配套服務,幫助其與承接地政府進行有效連接,幫助企業利用當地資源優勢來提高競爭力;針對新興產業,要根據企業發展地需要,提供孵化基地、幫助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助力其引進風險投資等。
(2)完善轉型升級扶持機制。首先,加大對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能夠吸納就業的科技型、服務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其次,加大對符合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興業態項目的支持,對產品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其投產初期和中期即給予支持。最后,加大對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足、前景廣闊的非公小企業的關注,引導小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快品牌建設,助推小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強贏利能力和發展后勁。
(3)完善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首先,針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和面對的風險特征,銀監會要完善監督管理的制度和框架,適當放寬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準入標準,從而加快融資服務體系的完善。其次,搭建便捷的融資平臺,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行債券以及進行知識產權質押、倉單質押、商鋪經營權質押、商業信用保險保單質押等給予相應的支持,促進其融資通道的順暢。最后,建立“軟資產”評估機構,使非公企業在注冊、項目投標、獲取經營權等方面獲得同大企業一樣的參與競爭的機會。
3.3提升非公企業創新能力
(1)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建設。重點提高小企業在生產制造、產品銷售、運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促進其開拓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2)提高非公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這需要促進其轉型,由產業鏈的低端、低附加值向產業鏈的高端、高附加值轉化,需要強化小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要加強宣傳和培訓,政府相關部門要開展針對非公小企業的專利輔導、專利代理等服務,切實提高中小企業創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國行業研究網.2013年中國小微企業生存狀況調研[EB/OL].[2013-12-06].http://www.chinairn.com.
[2]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0號)[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17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