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揚
[摘要]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高校青年志愿者也逐漸發展起來。全運會等重大活動一方面是我國經濟實力的展現,另一方面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良機。而一場活動的舉辦,志愿者作用不可小覷。所以,文章使用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態度調查問卷,對遼寧省多所大學隨機抽取的437名大學生進行施測,結果發現大三學生干部參與志愿活動最為積極,并根據研究結果,從服務監管、過程管理、人才培訓等角度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完善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影響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04
1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興起,大學生志愿活動也逐漸發展起來,他們秉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作為“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是大學生們獲得一個深入接觸社會實際、真實了解與認識中國國情的好機會,強化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對改善社會風氣、確立起敬業精神、最終提升我國經濟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在以往對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態度為主題的調查研究中,Penner認為志愿者精神應是一種長期持續的、有計劃的、個人意識決定的親社會行為,它能使他人獲益,并且在組織中發生。我國的志愿服務雖然發展非常迅速,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志愿服務仍須改善,特別是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方面。所以,文章調查了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相關影響因素,并給出適當建議,為以后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活動提供指導和借鑒,從而促進我國社會志愿活動事業健康有益地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文章以完全自愿為前提,采用隨機抽樣法向遼寧省多所高校大一到大三的學生,分發問卷450份,實際回收437份,其中男生210人,女生227人;大一157人,大二151人,大三129人;學生干部197人,非學生干部240人。
2.2研究工具
高校學生參與全運會志愿服務態度問卷。正式問卷包含分別為感受與體驗、信念與評價、情感、行為意愿和認知五個維度。采用1~5等級計分方法,五個維度α系數分別為0.810,0.781,0.371,0.608,0.768??傂哦认禂禐?.759。
2.3研究程序
采用SPSS 21.0進行分析。
3結果與分析
不同因素對參與全運會志愿服務態度的影響:
在性別方面,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不同的性別在各個維度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在年級方面,在感受體驗(F=24.896**)、信念與評價(F=20.688**)、情感反應(F=25.756**)、行為傾向(F=23.854**)和認知(F=19.098**)維度上均有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分析表明,大三年級(M=15.97,SD=3.78)顯著高于大一(M=12.93,SD=2.98)及大二年級(M=11.23,SD=2.75)。
在是否為學生干部方面,在對于參與全運會志愿服務態度的感受體驗(t=2.285**)、信念與評價(t=2.767**)、行為傾向(t=2.836**)和認知(t=2.651**)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即學生干部在其四個維度優于非學生干部,而在情感反應(t=0.298)維度差異不顯著。
4討論與建議
4.1高校學生參與全運會志愿活動態度相關因素的討論
大學中每個年級需要完成的任務、接受到的教育水平、獨立思考能力、見識面以及學習量都有所不同。大三的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方面都比低年級的學生要成熟穩重。所以,三個年級會有顯著的差異。
學生干部平時接觸的事物較多,受到的鍛煉更全面,對于全運會也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經常起到帶頭作用的學生干部往往更愿意參與到志愿事業中來。學生干部的價值觀和思維較普通學生也更為凸顯一些,他們會將志愿服務看作分內職責的一部分。“行為意愿”上,學生干部比非學生干部關注全運會的更多,他們在處理事情上較普通學生更為果斷,辦起事情也十分有效率,更愿意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為社會服務。“認知”方面,學生干部本著為人民、為社會服務并從中學習的態度出發,他們知道成為志愿者的意義,對全運會志愿者的理解更為深刻,所以學生干部更愿意參加志愿服務。
4.2完善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意見
人才培訓方面,高校應加強正面輿論宣傳,弘揚志愿奉獻精神,培育志愿服務文化。應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相關活動提供理論引導、政策支持以及具體服務。
給予相應的輿論支持,而社會則應對大學生的志愿服務予以足夠的認可和適當的鼓勵,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培育和諧美好的志愿服務文化。特別加大對大一學生加強教育。
服務監管和過程管理方面,政府應該加快志愿服務相關立法的進程,完善現有的志愿服務地方條例,建立志愿者權益法律保障體系,通過規范、合法的管理引導志愿者組織健康有序地發展。社會應該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機制,在各個方面給大學生志愿服務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激勵。社會應正視志愿者的合理內在需要,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勵機制。結合當前高校實際情況,完善相關規則體制,如加強注冊登記制度,建立活動服務考核體系,建立志愿者基金會,獎懲分明,規范志愿者活動程序等。大學生志愿服務應該得到社會的足夠認可,以激發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激情。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應該重視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意義。在社會上應大力倡導志愿服務精神,深入挖掘不斷豐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
高校學生要深刻理解志愿者精神和志愿文化,明確作為志愿者的責任和權利,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同時積極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害,爭取達到自身與社會的“雙贏”,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少杰,王建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志愿者精神[J].社會科學研究,2009(3):117-122.
[2]張月英.“經濟人”視角的圖書館志愿者激勵研究[J].圖書館,2015(8):12-18.
[3]何珍文,王群.試論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活動對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志愿服務體系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297-299.
[4]徐家良,黃珊.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分析——以小紅帽社區志愿者協會為例[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8(5):39-46.
[5]羅公利,張立海,楊友才.青年志愿者行為動機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省高校學生為例[J].青年研究,2012(2):1-10,94.
[6]羊曉瑩.國外志愿者動機研究及其啟示[J].當代青年研究,2011(1):17-20.
[7]李良進.青年志愿者行動的社會功能研究[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16-18.
[8]羅公利,藺雙雙.青年志愿服務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山東省大學生調查數據的分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