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珩
摘 要:廣州作為一座歷史名城,擁有眾多的老字號品牌,這些老字號是廣州的名片,代表著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曾經輝煌的老字號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沖擊與挑戰,亟待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品牌的傳承與創新策略。廣州老字號品牌需要發揮工匠精神,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研究廣州老字號企業的品牌傳播策略意義重大。
關鍵詞:工匠精神;廣州老字號;品牌傳承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F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1-0161-02
一、廣州老字號品牌發展現狀與困境
廣州作為一座歷史古城,擁有眾多的老字號。廣州老字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經濟文化資源,也是一張廣州的“名片”,每一家老字號都可以代表廣州本土文化。
早在2006年,為了更好地保護老字號品牌,我國商務部認定了第一批老字號品牌,廣東有22個老字號品牌入選“中華老字號”名單,其中餐飲、食品類老字號企業有12個,藥品類老字號企業有8個,包括了廣州本地人非常熟悉的王老吉、潘高壽、何濟公、陶陶居、廣州酒家、蓮香樓、皇上皇、愛群酒店等品牌[1]。
如今,隨著互聯網熱潮下線上線下企業的迅猛發展,企業的競爭愈演愈烈,廣州老字號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一些廣州老字號企業持著“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較少進行品牌傳承與創新研究,如此以往,必然影響品牌知名度。在互聯網與自媒體時代下,老字號企業應該秉承傳統技藝、發揮工匠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持續發展壯大。
二、工匠精神與廣州老字號品牌
2016年的兩會,“工匠精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各行各業應弘揚工匠精神,打造知名品牌。從字面上看,“工匠”指的是有技藝的匠人,“精神”指的是匠人們的意識和思想。那么,“工匠精神”即工匠對自己的產品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理念。廣州老字號就是“工匠精神”的現實體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在傳承廣州老字號品牌的過程中更彰顯其獨特意義和作用。
三、廣州老字號品牌發展的研究意義
(一)以人為本,服務社會
老字號品牌是工匠精神的體現。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人們需要極致的產品,老字號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體現,互聯網時代下的老字號更需要發揮工匠精神,老字號企業要將工匠精神與互聯網思維結合起來才能創造財富、創造價值。老字號品牌強,企業則強,國則強,人民則富。
(二)培養廣州特色國際知名品牌
探索“互聯網+”時代下,廣州老字號品牌的傳承與創新策略,加快培育廣州特色商業的國際知名品牌,豐富廣州國際購物天堂建設內涵,發展特色商業,培養具有廣州特色的國際知名品牌,發揮廣州老字號企業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塑“工匠精神”
探索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與工匠精神的結合途徑。讓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技藝的老字號企業創新發展,讓老字號品牌永續經營,基業長青。工匠精神是企業精神。缺少這種“工匠精神”,將會使整個社會的創新變得艱難,也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道。
(四)助廣州老字號品牌重創輝煌
廣州老字號品牌要在傳承中創新發展,在發展中傳承廣州文化。廣州作為華南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廣州老字號品牌的傳承與發展要滿足不同年齡群體消費者的需求,要用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強化廣州老字號的品牌概念,贏得各年齡層次消費者的喜好,幫助老字號企業重創輝煌。
四、廣州老字號企業的品牌傳承與創新策略
(一)品牌生產領域的傳承與創新
1.弘揚工匠精神,打造知名品牌。工匠精神的內涵是嚴謹、耐心、專注、專業、堅持、敬業。工匠精神下的企業對產品追求精益求精、采取嚴格標準、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在專業領域上不停止追求,打造本領域最優質的產品和品牌。德國的汽車品牌、日本的壽司品牌、瑞士的軍刀品牌都是工匠精神的代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曾說過:“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濫造,多一些優品精品。”廣州老字號品牌曾經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今后更要是工匠精神的傳承者,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廣州本土老字號品牌。
2.堅持以人為本,提升產品質量。互聯網思維下,企業營銷者講求用戶至上、體驗為王、模式創新、個性化、爆點、極致、專注,但這一切仍然離不開產品本身。因為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傳播者,人們不再依賴傳播媒體渠道來獲取產品資訊,而是可以直接獲取產品信息,那么,人們是否使用一個產品的依據就是企業品牌核心,人們可以不需要通過廣告來決定是否購買產品。互聯網時代下的廣州老字號企業必須關注產品本身,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卓越產品,推進產品升級,用產品說話,讓用戶幫自己宣傳產品。
3.突出品牌特色,增強核心競爭力。廣州老字號品牌都具有一定的歷史,由于經營有方,產品獨特,因而歷經數十上百年而不衰。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傳播講求故事性,給品牌產品注入故事,能引起人們對品牌的關注度和好感度。廣州老字號品牌大多有著鮮明的嶺南風格,適合用故事來打動年輕一代消費者群體。
4.增加文化元素,拓展品牌價值。廣州老字號品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用文化元素可以幫助其拓展品牌價值。如,廣州酒家、陶陶居、蓮香樓都是具有嶺南特色的餐飲名店,在餐飲店面裝修與布置上可以更多的融入嶺南建筑與布局元素,在食品功效上可以融入嶺南氣候、人們體質等因素來打造產品,在餐飲氛圍上可以提供粵曲、粵劇等服務來提升產品形象[2]。
5.踐行綠色理念,實施永續發展。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廣州老字號品牌作為優秀的企業帶代表,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將資源利用從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綠色、安全轉型,推動綠色服務業的興起,實施永續發展,實現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美好愿景。
(二)品牌傳播領域的傳承與創新
1.重新定位品牌。廣州老字號品牌要跟上時代步伐,分析互聯網時代與自媒體時代下企業品牌傳播的新趨勢,緊跟互聯網思維,發揮自身文化優勢與產品特色優勢,重新確立自身的品牌定位。老字號品牌若一味強調歷史性,可能導致年輕一代消費者群體的流失;若不強調歷史性,可能會流失一部分老消費者群體。老字號品牌要建立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獨特的印象,形成差異化優勢。
2.創新品牌形象。互聯網時代是70后、80后、90后的天下,這批人群擁有巨大的購買力,老字號品牌要創新品牌形象。創新品牌形象的實質是遏制品牌老化,使品牌年輕化。廣州老字號品牌可以深化品牌精神與文化,在原有的品牌形象中融入年輕、時尚、綠色、健康等元素,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與共鳴。
3.創新營銷方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是過去式,再好的品牌也需要品牌推廣。互聯網思維下,廣州老字號品牌要注重采用新型營銷推廣方式,如微博營銷、微信推廣、二維碼營銷、團購營銷、O2O營銷、手機APP營銷等。企業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及時發布產品資訊及促銷活動資訊。年輕一代消費者都熱衷于微信溝通方式,廣州老字號品牌要想吸引年輕消費者,用年輕人的方式思維與溝通十分有必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企業可以推送產品及企業相關信息給用戶,保持用戶粘度。二維碼營銷是另一種有效的推廣方式,在店面設置一個二維碼掃碼區域,大大增加產品線上線下的推廣度,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幫助企業有效推廣產品、擴大品牌知名度。廣州老字號企業可以打造客戶專屬APP,方便客戶在手機端查閱產品信息及下單購買[6]。
4.品牌文化創新工程。廣州老字號品牌代表著獨具韻味的嶺南文化,可以依托文化內涵開展養生文化、工藝文化、情感文化、經營文化等品牌文化建設,開發文化創意產業鏈。如,藥類企業可以開展養生知識講座與論壇,百貨商場可以開展古典服裝Show等活動,其他類企業亦可開展展覽、體驗、消費于一體的文化體驗之旅活動。
5.品牌形象再造工程。廣州老字號品牌可以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吸收具有時代特征的積極文化元素,打造傳統嶺南文化與現在文化相結合的品牌形象,從品牌名稱、品牌標識、品牌終端形象、品牌口號、品牌包裝等方面著手創新,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3]。
6.實施品牌維護工程。廣州老字號品牌往往與一定的歷史建筑有關聯,老字號企業可以申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基地;建立老字號工藝傳承機制,建立老字號傳人工作室,培養接班人,讓老字號手藝得以發展,永續長存[3]。
(三)品牌管理領域的傳承與創新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廣州老字號品牌的有序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老字號品牌的資金扶持力度,在貸款資助、稅收優惠方面給予資助,為老字號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推進老字號企業的體制改革,盡快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
2.加強管理意識。廣州老字號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品牌管理部門,加強品牌運用和保護工作力度,加速企業信息化進程,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保留技藝能工巧匠,招徠優秀人才,完善員工獎懲和激勵機制,實行“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的科學管理模式。
3.強化商標法律意識。廣州老字號企業應重視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從過去單純追求產量、規模、利潤的模式上改變,重視商標的經濟價值,增強商標保護意識,保護廣州老字號商品品牌,從法律上保障自己的權益[5]。
參考文獻:
[1] 黃玉良.用新媒體擦亮中華老字號餐飲業品牌[J].新聞愛好者,2010(6):58-59.
[2] 孔美多.零售業“老字號”品牌的創新與發展[J].江蘇商論,2007(10):36-37.
[3] 彭曉燕,喬京祿.老字號品牌的傳承和創新初探——以宮梳名篦手工藝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6):139-140.
[4] 孫立新,黃勇,廖獻林.論自媒體傳播對沈陽老字號品牌激活的影響[J].設計,2015(20):138-139.
[5] 黃瑤,向凌.論國企改制后經營者續用原國有中華老字號的法律問題[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26):156-162.
[責任編輯:東方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