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杰 尹洪攀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 北京 100084)
跆拳道運用電子護具下散打對電子護具運用的探索①
顧杰 尹洪攀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 北京 100084)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對跆拳道成功運用電子護具情況下,散打競賽對電子護具運用的可行性進行分析。電子護具在跆拳道中的運用有效地抑制了跆拳道競賽中判決出現不良的現象,并有助于其在國際上的競賽開展,如,奧運會。隨著我國散打電子護具的研發,散打競賽中電子護具的應用將會成為可能,但在散打競賽中散打電子護具是否運用還存在爭議。我國散打項目成功運用電子護具,將對散打競賽方面的改革和國際上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散打 電子護具 跆拳道
電子護具是指護具在受到有效攻擊時感應裝置自動識別其擊打力量,并通過無線傳輸自動將得分情況及時反映在得分顯示屏上的一套技術裝備[1]。電子護具在跆拳道中的運用有效地抑制了跆拳道競賽中判決出現不良的現象,并有助于其在國際上的競賽開展,如,奧運會。在散打競賽早期時裁判只判勝負,會場邊裁判員打分隨意、只注重舉牌等不良現象頻出。現在隨著體育競賽科技化的發展,散打競賽中運用的電子計分系統的運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此類現象。但在散打項目的發展和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要求比賽公正、公開化愈發強烈情況下,此類問題將會阻礙武術散打項目的發展。電子護具的使用解決了裁判不公正的問題,同時也使該項運動更具觀賞性[2]。隨著散打電子護具的研發,散打競賽中電子護具的應用將會成為可能,但在散打競賽中散打電子護具是否運用還存在爭議。散打電子護具的運用,將用最直觀的方式來引導觀眾了解散打這個項目競技魅力。
1.1 跆拳道應用電子護具發現的問題
1.1.1 電子護具的應用背景
自跆拳道成為了奧運會項目后,奧運會跆拳道比賽中頻頻出現裁判員不公正評判的現象,這引起了人們關于跆拳道是否要從奧運項目中剔除的討論。跆拳道運動是一個打點計分的項目,比賽的勝負受裁判員判罰而決定,而裁判員的判罰受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影響,這些因素對要求公平公正的奧運會是個巨大的隱患,因此跆拳道要面臨被踢出奧運會的危險。這種情況下,世界跆拳道聯盟決定展開對電子護具的研究與應用。
世界跆拳道聯盟為此專門成立了電子護具特別評估委員會,在韓國舉辦的多場跆拳道比賽試運用成功后便在2009年的世界錦標賽上正式使用電子護具,以便在國際上推廣,為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準備。2014年在世界跆拳道聯盟組織下KP&P與大道推出了各自成品電子頭盔的展示并且在2015年的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中電子頭盔正式運用,電子頭盔的運用完善了跆拳道電子護具打分系統,完全取代了裁判打分,為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做了充分準備。
1.1.2 電子護具技術的局限性
電子護具的技術還待完善,現行運用的跆拳道電子護具限制了運動員原有技術的發揮和得分效果。其一,電子護具只對運動員穿戴的電子感應襪進行感應,而超出感應位置進攻技術動作達到要求時不會給運動員打分;其二,電子護具判定運動員技術動作是否得分先由技術人員設定好感應器相應級別的力度系數,當運動員動作力量達到時才給予得分,而力度系數的設置出現問題,會對比賽的進行造成嚴重的困擾,影響比賽的公平公正,對比賽的結果造成誤差。
1.1.3 電子護具對跆拳道競賽技術影響
電子護具根據運動員擊打感應區力度來判分,電子護具對運動員連續、快速的擊打動作可以有效地評定,由此導致在跆拳道比賽中運動員技法應用更加迅速與簡便。電子護具的運用使運動員比賽得分增多,擊頭技術成為現今跆拳道比賽制勝的主要技術,橫踢技術的得分比例迅速下跌并且得1分的技術使用增多,加時局的戰略安排也發生了變化[3]。在2015年跆拳道電子頭盔經過試運用可行后正式投入跆拳道的國際賽事中并替代了原有的頭部計分裁判,而根據電子護具的特點跆拳道擊頭技術又有了新的變化。
1.1.4 電子護具的高額費用
電子護具每套的費用超過萬元,而新運用的電子頭盔又抬高原有的價格。高昂的跆拳道電子護具價格對發展中國家的競技跆拳道運動發展不利,還大大增加了國內各跆拳道專業隊的訓練成本,對于那些經濟不發展地區開展競技跆拳道運動也十分不利[4]。世界跆拳道聯盟在規定競賽所用護具時經常更換廠家,致使各國的訓練隊需頻繁地采購新護具并且適應新護具,從而加大了原有的訓練經費投入。
1.2 散打競賽運用電子護具面臨的質疑
1.2.1 散打得分特點方面
跆拳道和散打都屬于格斗類項目,跆拳道競賽技法分為拳法和腿法,得分手段主要是腿法擊打頭部與軀干;散打競賽技法可分為拳法、腿法與摔法,運動員的技法應用會根據競賽需要而不局限于某一種,或擊打得分部位頭部、軀干和大腿,或通過技法戰術使對手倒地、下擂得分。這樣的特性就決定散打項目的散打電子護具很難兼顧多方面的得分特點,不能像跆拳道一樣只用電子護具就可以取代裁判員判分,由此有人得出散打比賽是不適合使用電子護具的。
1.2.2 散打技術發展方面
由現行跆拳道應用的電子護具的特點(如只認擊打力度)來看,有些不屬于項目專業的技術或者不規范技術甚至是犯規動作也可以得分,可能會出現技術優秀的動作因角度有所傾斜不被感應,導致跆拳道方面出現技術發展趨向變化問題。由此對散打未來應用電子護具做出推測,會對散打現行的技術結構造成改變,不利于散打的健康發展。
1.2.3 散打運動推廣方面
通過跆拳道電子護具遠高于一般護具的價格可以了解到將來購買散打電子護具的費用同樣不低,這些費用的支出將大大地增加散打訓練所需的成本與組織競賽的花費,十分不利于散打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或者國家開展與推廣。同時散打電子護具軟件系統在將來的運用中可能發生如跆拳道運用電子護具出現的些許問題:力度系數的設置、電子護具的賽前測試和受外在信號干擾等。散打電子護具面臨著諸多質疑,是否要在散打項目中運用還有待觀察。
1.3 散打電子護具應用的可行性
1.3.1 散打電子護具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1)技術得分方面的可行性。
由表1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散打競賽中運動員以拳法與腿法占技術運用的為主導,尤其是2011年實行新規則之后表現更為明顯。從表中3場賽事技法拳法與腿法的成功率最高分別為5.5%與24.4%,較摔法40%以上的成功率而言很低,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在散打比賽中普遍的現象。究其原因有戰術運用方面、運動員攻防技術方面,還有部分原因是裁判評判方面判定技術動作無效。在這3場賽事中拳法成功率分別為4.2%、4.6%、5.5%,與拳法運用率38.1%、53.6%、53.8%相比,可看出拳法技術得分不易,另外顯露出邊裁判員對拳法技術動作是否有效的評判不易,而腿法也有類似的情況。在裁判評判技術動作是否得分時有部分的動作因不易判斷直接判為不得分。電子護具的運用將會改善散打比賽中這類情況,電子護具打分的過程經過電子系統判定快捷準確,對感應的技法動作不會出現漏判、錯判等現象,在散打比賽技法判定得分方面具有可行性。

表1 2009全運會、2011錦標賽及2013全運會運動員技術總體運用情況
(2)裁判評判方面的可行性。
場邊裁判員要判定每局比賽中一方參賽選手獲勝,但是比賽過程中雙方運動員的得分記錄不公開。邊裁判員不公開運動員的得分記錄原因是場邊裁判員評分面臨著壓力,打分失誤會影響散打競賽的正常進行以及后續項目的推廣[5]。邊裁判員的評分不公開不僅使觀眾不了解運動員比賽中的得分情況還不符合奧運會的相關要求,散打入奧難也與此有一定的關系。散打要在國際更好地推廣以及推進奧運會,在此方面勢必要進行改革,而應用電子護具將減少場邊裁判員評判參與量與評判壓力,為散打比賽評分的公開奠定基礎,進一步推動散打競賽的公開化。因此在裁判評分方面具有可行性。
(3)人群認可方面的可行性。
電子護具的運用將能最直觀地反映競賽中運動員的計分情況,由此可以帶動觀眾看比賽的熱情與賽場的氣氛。散打比賽應用電子護具是完全可行的。
1.3.2 散打電子護具科研分析
我國現行散打電子護具的研究處于部分硬件設施完成、系統開發未完成階段,還需要更深入的理論探索和實驗研究。由相關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自主研發的散打電子護具已具備一定的科研基礎,距正式推出成品已不是太遠。
1.3.3 散打電子護具可運用途徑分析
通過跆拳道電子護具比賽推廣應用經驗,在武術散打比賽中試應用電子護具在我國有廣泛平臺,可以先在國內比賽中試運用,待調試成功取得經驗后在全國性散打賽事上正式推出應用并在國際上推廣。我國散打項目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已具備電子護具推廣的途徑。
(1)散打項目為在國內與國際上更好地推廣和發展及推進奧運會,勢必要對其進行規則上公正公開的改革,電子護具的使用可以降低裁判判決失誤現象與主觀因素的不良影響,也增大了比賽的可觀賞性,散打電子護具的運用有了可能。
(2)散打電子護具科研方面已經開展,雖然技術程序還未成熟,但是距生產出散打電子護具已經不遠。進行我國武術散打項目的電子護具與其電子系統的研發及試推行運用,這對于促進我國武術散打項目競賽方面的改革及國際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散打電子護具的運用可能使散打運動的推廣受電子護具的成本影響,推廣我國自主研發的電子護具將更有利于我國散打競賽在國際上的開展。散打比賽中應用電子護具可以在國內的比賽中試運用成功后在國際中推廣。
(4)由于受散打項目技術得分特點影響,散打運動員的得分依靠電子護具不能全部評定,但是散打項目運用電子護具可以降低邊裁判員評分壓力與評分差異現象,并且增加了散打比賽的觀賞性,從而推動散打競賽的健康發展。
[1]費瑛,宋華.使用電子護具對跆拳道運動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1):118,120.
[2]金玉柱,陳亞斌.國際散打競技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7):69-72.
[3]陳有忠.電子護具對競技跆拳道比賽男子運動員技戰術的影響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6):73-76,85.
[4]吳建忠,王丹,吳素英.DaeDo電子護具下跆拳道新得分技術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10):119-124.
[5]葉偉,李鳳梅,張銀福,等.武術散打比賽邊裁判員評分結果公開顯示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12):123-125.
[6]陶玲玲,賀偉,賀少娥.散打電子護具中光纖擊打力傳感器的設計[J].光通信研究,2015(2):55-57.
G80
A
2095-2813(2016)11(c)-003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35
顧杰(1990,2—),男,漢,山東齊河縣祝阿鎮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尹洪攀(1992,2—),男,漢,山東菏澤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