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保
(浙江省地方志辦公室,浙江杭州310007)
試論省志交通志編纂
王兆保
(浙江省地方志辦公室,浙江杭州310007)
一輪修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類志書既有一些優點也存在不少問題。為了解決一輪省志交通志出現的問題,省志交通志編纂應站在交通運輸行業全局的高度,設立綜合卷,把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容納于一體;打破傳統模式,按交通要素統一分類,統一謀篇布局,這樣更符合志書的體例要求和交通運輸業的現狀。
交通運輸;省志交通志;編纂
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和先決條件,對經濟、社會、政治和國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運輸業由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組成。”[1]夏征農,陳至立,主編.辭海(第六版縮印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904.縱觀我國交通事業發展史,新中國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業處于傳統交通向現代化交通加快邁進的重要時期,如此偉大的事業、艱辛的歷程、輝煌的業績、巨大的變化,特別需要全面、真實、深刻地加以記述、總結和反映。高質量修好交通志既是對交通事業負責,也是對社會、歷史負責。怎樣高質量修好交通志?這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古代交通運輸方式較少,修志涉及交通領域的內容不多,對今天編纂交通志沒有多大參考意義,所以略而不談。筆者擬在全面梳理一輪省志交通類志書編纂情況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探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省志交通志編纂提出新的思路,以求教于方家。
(一)基本情況
筆者查閱了全國(浙江省除外)一輪省志涉及交通領域的志書(共77卷),基本情況見表1和表2。
(二)分析評價
表1可見:一輪修志,各省(區、市)涉及交通領域的志書一至五卷不等。大多數省份按交通方式(部門)設立分卷,即一種交通方式設一卷或兩種及以上的交通方式適當組合設成一卷;安徽和四川兩省設綜合卷;湖北、寧夏、上海、重慶把交通運輸與郵電等內容合并成一卷。表2顯示:綜合卷交通志的篇目基本上還是按照不同的交通方式設置的,和設立分卷相比,僅僅只是規模大小和字數多少的差別。按交通方式設卷或篇,把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平行排列,眉目清晰,條理分明,關系明確,相關的部門負責相應的內容,編纂任務容易落實。但縱觀一輪省志交通類志書整體情況,會發現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

表1 一輪省志交通類志書卷目表
1.卷(篇)目設置不科學。“一部省志在體式上應是一個有機整體,即做到排列有序,類次相當”,而許多地方“遷就政府行政部門的要求,按部門設志,使科學分類與部門分工嚴重背離,如《山西通志》中既設了《交通志》又設《鐵路志》。”[1]王仰東.九十年代新編省志框架模式淺析[J].中國地方志,1996,(6).類似的問題出現在福建、山東、江西等十個地方的省志中。“鐵路”“民航”等本屬“交通”的一部分,種概念和屬概念并列設卷(篇)是不科學的。

續表1

表2 一輪省志綜合卷交通志篇目表(主體部分)
2.缺少整體性、系統性。交通運輸業雖然可分為多種運輸方式,但畢竟是一個大的整體行業,按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設卷(篇),使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各自為卷(篇),平行排列,相互獨立,這樣整體被割裂,無法體現這一行業的綜合性、系統性,很難反映交通運輸業的全貌。
3.橫缺要項,內容不全。按交通運輸方式設卷(篇),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聯合運輸不能合理歸類,會造成缺項。同時,由于管道線路里程與運量在幾種運輸方式中所占比例都極小,史料也很少,很難獨立設篇更不可能獨立設卷,又不能歸入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中,所以很多省志交通志缺少“管道運輸”的內容。《安徽省志·交通志》為了不影響篇目章節的平衡,將“管道運輸”放在附錄里,雖然保留了這項內容,但本來是主體部分,卻不能“登堂入室”,被“貶”到附錄里,沒有給予應有的地位。不過,設一“偏座”要比“無座”好。
4.分類不當,門類失調。由于橫排門類時不分領屬關系,造成分類不當,缺乏科學性、邏輯性。如《湖北省志·交通郵電》,實際分為“交通”和“郵電”兩大部分,從邏輯上看這種分法是混淆概念、輩分不分,因為交通是總概念,而郵電是其子概念,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不能平起平坐;有些交通志把“管理”“科研與教育”“職工”等和交通運輸方式并列設篇,分類標準不一致,違背了“事以類聚、類為一志”的原則,造成門類失調,類次不當。
為了解決一輪修志省志交通類志書出現的問題,編纂省志交通志應該探討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一)設“分卷”還是“綜合卷”
省志交通類志書是設立分卷還是綜合卷,歷來意見不同。交通運輸業有五種主要運輸方式,各種運輸方分屬不同單位管理,既有省屬單位又有部屬單位,在人員、經費等方面難以協調管理。因此有人贊成分卷,根據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各家管轄范圍,各成一志。一輪修志,很多省志即是如此。也有人主張設綜合卷,不受行政隸屬關系限制,修全交通行業的“大志”。筆者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應該“胸有大志”,設綜合卷更為科學合理。
1.便于全面、客觀、系統地反映交通事業的全貌。交通志的書寫對象是交通運輸行業,而不是交通運輸部門,要不受行政隸屬關系的制約,凡是交通運輸行業涉及的對象就是交通志記述的對象。設綜合卷可以把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容納于一體,立足全局,對屬于交通運輸行業范圍內的各項事業統一謀篇布局,全面反映交通運輸業的歷史和現狀。
2.易于反映交通運輸改革的社會現狀,體現大交通、大部委的精神。“建國60余年來,我國交通事業已實現跨越式發展,并伴隨著新技術革命,實現了運輸方式的多樣化。進入新世紀,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鐵路、公路、民航、水運朝著分工協作、協調配合、建立統一的綜合運輸體系的方向發展,我國統一的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完成。適應這一世界潮流和產業發展趨勢,政府部門也加快機構改革步伐,成立了統管公路、航空、水運、海運、管道運輸、郵政事業的大交通部,地方也相應成立了大交通廳、大交通局。”[1]陳保華.第二輪交通志編纂的思考與探索[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綜合卷可以全面反映當代交通事業綜合發展的現實,符合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統一發展的大趨勢和交通管理高效、統一、綜合的發展方向。
3.利于發揮志書功能,通過交通志透視社會的發展狀況。一省的旅客和貨物運輸,依賴該省內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共同完成。交通運輸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密切,一省的交通運輸量直接反映該省的旅游事業和經濟發展的狀況。如果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各成一志,只能反映各自的運輸情況,人們就難以了解交通運輸的綜合情況,更談不上通過綜合交通情況了解該省經濟、社會的狀況。
4.有助于減少篇幅,節省文字。設綜合卷把原來分屬各卷的序言、凡例、目錄、概述、大事記、附錄、索引、卷(編)后記等內容合并起來,還可以把分卷中分別記述的共有內容合并處理,這樣可以減少大量重復內容,縮減篇幅,節省文字,使行文更加精煉,用有限的文字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
(二)按“交通方式”還是“交通要素”分類
一輪省志交通類志書基本上按交通方式分類,這種分類有優點也有缺點,為了克服缺點,我們可以嘗試結合事物的類別屬性,按交通要素分類,即擺脫交通方式的束縛,站在交通運輸行業全局的高度,對整個行業內的各項要素,如“交通運輸設施”“交通運輸生產”“交通運輸管理”“交通運輸企業”等統一歸類,統一謀篇布局。如此分類,其優點主要有:
1.突破界限,加強整體性。按交通要素分類,可以打通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的界限,使交通運輸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既增強整體感又更具綜合性、系統性,便于全面反映當代交通事業發展現狀。
2.減少歸類難度,避免要項不全。前文已提到,按交通運輸方式分類設卷(篇),多種交通運輸方式聯營聯運的綜合運輸無法歸類;管道運輸所占比例極小,史料也很少,如此,要么造成不應該的缺項,要么影響篇目章節的平衡。按交通要素分類,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3.統一分類標準,避免輩分混淆。按交通要素分類,分類標準統一,橫向互不交叉,可以同排并列;豎向逐層細化,層層相轄,為純正的從屬關系,避免一輪修志出現的門類失調,類次不當,種概念和屬概念并列等問題。
4.使志書框架結構新穎,克服模式化。目前的省志交通志都是按交通運輸方式謀篇布局,因為交通運輸方式是固定的,反映到志書篇目上就必然似曾相識,甚至如出一轍。如果打破傳統模式,按交通運輸要素分類,創新框架結構,可以克服篇目趨于模式化甚至千志一面的弊端,讓人耳目一新。
綜上所述,省志交通志編纂應打破傳統模式,站在交通運輸行業全局的高度,把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容納于一體,設立綜合卷,按交通要素統一分類,統一謀篇布局,這樣更符合志書的體例要求和交通運輸業的現狀。當然,編纂綜合卷需要多家單位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和一家單位負責一卷的情況相比,增加了編纂工作難度。不過,修志應以提高志書質量為第一要務,和提高志書質量相比,編纂中遇到的困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K29
B
1003-434X(2016)04-0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