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占勇
(黑龍江省八五一一農場)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規模化養殖研究(一)
文/于占勇
(黑龍江省八五一一農場)
在中國奶牛養殖業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黑龍江農墾牡丹江管理局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歷經了半個多世界的發展取得一定成績,集約化養殖已經初見成效,但隨著奶牛養殖規模的不斷發展,制約奶牛業發展的因素也呈現出來,養殖規模與生態保護的矛盾日趨嚴重。針對農場奶牛養殖發展的問題與規模化養殖進行了研究。通過對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出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的優勢和現有的不同養殖模式。通過對影響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業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提煉出6 個重要因素,運用層次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層次分析的結果對影響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根據資源約束法與萊斯里矩陣模型對八五一一農場的規模化養殖進行分析,采取均值的方法估算八五一一農場最佳奶牛養殖規模。研究顯示:影響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規模的各因素重要性排序為奶制品的市場需求狀況,奶牛的科學管理水平,奶牛日糧配比與飼養狀況,奶制品的品質好壞,集約化養殖模式下奶牛的種群結構和奶牛的疫病防治;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適宜規模為19 061 頭。
奶牛養殖業;規模化;適度規模
中國奶業快速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為我國成為世界奶業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奶牛產業的飛速發展,很多環境、資源等相關問題也暴露出來。加快推進集約化、高效化養殖成為急需認真深入分析研究的課題,同時,確定適度規模也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發展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是提高奶牛場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但規模不是越大越好,應當實現當地自然資源條件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相結合,發展適度的養殖規模,在相同的人力與資源的投入下,達到奶牛養殖場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根據八五一一農場的實際情況,通過具體的數據分析,確定該地區發展奶牛養殖業的制約因素與適度規模,為八五一一農場未來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依據。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已有50多年的歷史,奶牛存欄不斷擴大,原料奶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發展勢頭良好。不僅滿足了人們日常需求,同時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效益,提高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畜牧業經濟發展。2014年奶牛業生產總值占農場生產總值的47%,占八五一一農場的半壁江山,成為八五一一農場重要的經濟支柱。
1.1 八五一一農場的奶牛養殖現狀
1.1.1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生產條件
(1)自然資源
八五一一農場隸屬于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截至2013年,全場生產總值實現10.6 億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東與虎林相接,南與俄羅斯相連,西與雞西市為鄰,北與七臺河市相接壤。交通位置十分便利,為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烏蘇里江的一級支流——穆棱河貫穿整個八五一一農場。另外,八五一一農場境內擁有河、庫、泡和澤等,可供利用水資源達到3 億多立方米,為奶牛養殖業提供充足的水資源。同時,八五一一農場全年日照充足、氣候適宜,為發展畜牧業提供良好的基礎。
(2)飼料資源
八五一一農場的森林總蓄積量達到171.6 萬立方米,其中林地面積為1.79 萬公頃,天然林面積0.8 萬公頃。山產品種類豐富。同時,八五一一農場擁有耕地面積27 萬畝,主產為玉米、大豆、水稻
等糧食作物。糧食產量與庫存量充足,平均農作物秸稈年產量80 多萬噸。豐富的糧食基礎與秸稈產量為八五一一農場發展畜牧業提供堅實的基礎。
(3)社會經濟條件
2013年,八五一一農場農業總產值達到10.6 億元,糧食總產量達到3.15 億斤。全年引進產業項目10 個,大力推動了八五一一農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投資6 539 萬元,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土地整理項目。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實現農業、牧業增加值5.06 億和3.1 億元。截至2013年年末,全場奶牛發展到1.4 萬頭,創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 個。
1.1.2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模式
(1)散戶模式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八五一一農場屬于由傳統養殖模式向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模式逐漸發展的過渡時期,雖然初見成效,但散戶模式仍然占有大幅度的比例。
(2)養殖小區模式
奶牛養殖小區內的舍圈及其相應的配套設施是統一設計的,但奶牛品種的選擇與購買,奶牛日常消耗的飼料與青貯由奶牛養殖戶自行承擔,也有一些奶牛養殖小區統一購買奶牛,自行配制所消耗的飼料。奶牛養殖小區是從散戶模式到集約化養殖模式中間的一種過渡形式,是一個奶業發展特殊階段的特定產物。
(3)規模化養殖模式
規模化奶牛養殖場是指具有一定養殖規模的大型集約化奶牛養殖場,又稱為規模化養殖場。規模化養殖場模式主要是依據投資人的意愿,按照國內比較先進的設計標準來建造奶牛的房舍,在牧場范圍內做好各個功能區的規劃,制定詳細的管理流程,牧場運行初期一般引進優良的奶牛品種,并聘請專業養殖人員進行管理。推廣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奶牛養殖水平,節約了養殖成本。
1.1.3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發展歷史
八五一一農場隸屬農墾牡丹江分局,位于密山市興凱鎮,是八五一一農場最大的奶牛集約化養殖農場。對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規模與前景進行研究,為奶牛養殖的進一步的擴大發展提供參考,可極大地推動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2002年,八五一一農場完達山良種奶牛有限責任公司建成。該牧場是根據農業部墾區號召,率先實現現代化、高產、高效奶牛示范基地項目而建設的大型現代化良種奶牛場。占地面積8 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 萬平方米,工程總造價2 200 萬元,可飼養奶牛1 700 頭。該牧場采用“散欄飼養、全混合日糧、自由采食、集中榨乳、微機管理、全程監控”的現代化技術,牧場集約化設施先進,標志著黑龍江墾區奶牛業從傳統飼養方式向現代化養殖方式的重大轉變。
2002~2012年的10 年,是八五一一農場發展以奶牛為主導的畜牧業從傳統養殖向現代養殖方式加快轉型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奶牛養殖業基本完成了“三個轉變”,即生產方式上由手工勞動向機械化生產轉變;經營方式上由小規模副業型向專業集約化轉變;飼養方式上由粗放放牧式向青貯舍飼化轉變。為了全面貫徹黑龍江省奶業振興計劃,促進奶牛為主導的生態效益型畜牧業大發展、快發展,八五一一農場按照“養殖標準化、管理科學化、服務專業化”的現代標準,制定了“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適度,集中連片,人畜分處,規范管理,綜合利用”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了“家庭牧場、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兩場一區)建設。制定了“對標準化養殖場(小區)建設補貼、飼料地租金減免、畜牧機械補貼”等一系列鼓勵扶持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推廣了“散欄飼養、全混合日糧、自由采食、集中榨乳、微機管理、全程監控”的現代化奶牛場生產模式和“小區管理、集中飼養、規模經營、獨立核算、統分結合、綜合服務”的家庭牧場經營模式;應用了良種繁育、標準化飼養、規范化管理、飼料高產栽種和收貯與飼喂(含TMR技術)、原料奶質量衛生安全管理、疾病綜合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
八五一一農場以強化科技示范能力為核心,以提升奶牛精準飼養水平為目標,大力推進標準化牧場和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規范了牡丹江分局奶牛養殖方式,提高了奶牛養殖科技水平。在規模化養殖小區推行集中榨乳、TMR飼料配送等專業化服務。截至2010年末,八五一一農場成為墾區第一個萬頭奶牛大場。
1.2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存在的問題
1.2.1 規模化養殖比例仍然偏低
八五一一農場部分管理區現在奶牛飼養模式仍存在一定數量的散戶養殖方式,在當前奶牛養殖效益壓縮的大背景下難以實現盈利的目的,并且傳統的散養模式很難達到優質、高產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八五一一農場奶牛業的整體發展。
1.2.2 生產效率偏低
由于部分養殖場還局限于傳統的飼養模式,不能將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好的飼養方法引入,使品種好的奶牛在飼養過程中的產奶量不能達到預期的產量,甚至有個別牧場的飼喂標準還停留在散養戶的水平,不僅沒有TMR和進口苜蓿,連青貯也不舍得投入,導致所養奶牛難以達到較高的產能水平。生產效率偏低,浪費了勞動力與自然資源。
1.2.3 專業人才匱乏
隨著規模化養殖比重大幅提高,牧場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的問題凸顯出來。部分牧場只考慮加快建設進度,對建設后怎樣經營與管理欠缺考慮,大部分投入運營的牧場都是雇傭本農場的、且有一定治療、繁育經驗的獸醫、繁育員幫助指導牧場生產。這些人員對于奶牛治療、繁育還有一定的知識,但對于牧場管理、奶牛營養、TMR飼喂等專業技能,特別是現代化牧場管理軟件的應用所知甚少,也沒有在大型的牧場實習、培訓過,達不到管理牧場的人才需求,影響牧場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水平低下,使得好的規模化養殖場沒發揮出最佳的成產運營狀態。
1.2.4 產業聯結不夠合理
目前,八五一一農場大多數奶牛養殖場沒有形成牛奶生產成本與銷售價格的聯動機制,導致原料奶價格的上漲幅度低于飼料價格的上漲幅度;原料奶價格不合理,奶農的收入無法得到保證。由于沒有形成聯動機制,在奶業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一些大企業為了保住市場不敢提高原料奶價格,一些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本身不高,只能選擇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贏得一些市場份額。最通常的手段就是下壓原料奶的價格。在奶牛養殖高成本和原料奶低奶價的雙重擠壓下,農民養奶牛不賺反賠,使得大批養殖戶放棄飼養奶牛,阻礙了八五一一農場奶牛業的健康發展。
1.2.5 龍頭牽動力弱
八五一一農場雖然有奶制品生產加工企業,基本已經實現奶牛養殖的產業鏈條,但缺乏在國內外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中小型企業產品單一,本身缺少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當市場風險或自然風險來臨時,往往自身難保,不能有效地帶動本區域奶牛養殖業脫離風險。
1.2.6 社會化服務屬于起步階段
八五一一農場良種繁育、疫病防控、信息交流、信貸融資、奶牛交易等社會化服務水平剛剛起步,也沒有成立提供社會化服務的中間組織。高標準的養殖場建起來了,卻享受不到高標準的社會化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平衡,制約了八五一一農場奶牛產業的發展。
1.3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規模化養殖的影響因素分析
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發展受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各種因素對奶牛養殖業的影響程度都不同,并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不能依靠主觀判斷來確定因素的重要性。本研究通過層次分析的方法,分析影響八五一一農場奶牛發展的影響因素,同時確定因素的影響因子,對影響因素進行側重排序,為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提供方向,從而有利于加快奶牛養殖生產的集約化轉型。
層次分析法是由T L Saaty所提出的。層次分析法最大的特點為,使復雜的因素與系統轉變為層次鮮明的簡單系統,使目標準則層分成若干個有序的層次。所以,層次分析法主要用于目標為多影響因素所決定的復雜問題,研究的目的一般為找出因素的解決決策。決策的相對重要性在每一層分析過程中需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每層一般優先選擇的方案也是各因素的權重,從而進行排序。在此基礎上,查閱大量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比較,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對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生產的影響因素的權重。
層次分析通常有下列4 個步驟:①建立系統的層次遞階模型結構;②構造兩兩因素相比較的判斷矩陣,各個因素之間都需要進行比較;③針對某一個提出的標準,計算每個被支配元素的權重,進行記錄;④計算當前一層元素對于總目標層的權重,進行排序,得出最終決策。
1.3.1 構建AHP模型
構建的AHP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奶牛生產因素的層次分析模型
此模型分為3 個層:(1)目標層A,奶牛的生產效果;(2)因素層B,提高產奶量,降低養殖成本;(3)措施層C,奶源的質量、營養日糧的供給、種群結構、疫病防制效果、科學管理模式、市場需求。
1.3.2 建立評判矩陣
基于AHP的層次結構模型構建評價矩陣。評價矩陣是指判斷各層元素的相對重要性,評判數值記作矩陣,根據此表格的判斷標度,對各層次進行評判。判斷八五一一農場奶牛養殖的影響因素評判矩陣,需要對若干從事奶牛養殖工作的人員發放調查問卷,并對他們提供的評判結果進行處理,通過不同崗位人員的評判結果進行分析,最終取平均值作為本研究的評判矩陣數值。
對于目標層,提高奶牛生產效果總目標,各因素之間的重要性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對于中間層,提高產奶量,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重要性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
對于中間層,降低養殖成本,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重要性比較結果如表3所示。
1.3.3 單層評價結果與一致性檢驗
(1)判斷矩陣A—B,計算結果如下:

表1 矩陣A—B

表2 矩陣B1—C

表3 矩陣B2—C
(2)判斷矩陣B1—C,計算結果如下:

(3)判斷矩陣B2—C,計算結果如下:

通過以上計算結果可知,CI和CR小于0.1,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可以進行層次總排序。
1.3.4 層次總排序
層次總排序結果如下:

1.3.5 結論
通過層次分析措施層的權重總排列可知,對于提高八五一一農場奶牛生產效果而言,各因素重要性排列為:奶制品的市場需求狀況,奶牛的科學管理水平,奶牛日糧配比與飼養狀況,奶制品的品質好壞,集約化養殖模式下奶牛的種群結構,奶牛的疫病防制。要想快速地提高八五一一農場奶牛的生產效果,應當針對以上分析結果提出相對的戰略策略。有側重地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為八五一一農場的奶牛養殖發展產業化系統提供一個優質的養殖環境,使奶牛產業化能夠健康發展。
(未完待續)
山東生鮮乳價格恢復至2015年同期水平
【本刊輯】持續了近兩年的低迷牛奶價格,近期開始出現回暖跡象。中國乳業大省山東,2016年10月24~30日(第43周),牛奶價格連續第2周小幅上揚,為3.29 元/kg,環比回升0.61%,已恢復至2015年同期水平。
在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監測的26 個縣中,10月24~30日,有14 個縣的牛奶價格高于全省平均價格,其中最高價格為濟寧市嘉祥縣,為4.05 元/kg,奶業形勢向好。
畜牧專家分析認為,山東省牛奶收購價格回升,主要與奶牛存欄量低、鮮奶消費回穩,和接連發布乳業利好政策有關。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對省內奶站監測發現,由于前期去產能力度頗大,奶牛存欄量持續走低,牛奶產量回縮,截至2016年8月底山東省監測奶站的奶牛存欄量為66.37 萬頭,環比減少0.97%;牛奶產量18.94 萬噸,環比減少2.75%。
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提醒養殖者,注意近期價格走勢,立秋之后天氣逐漸轉涼,奶牛進入產犢高峰期,要關注天氣變化,調整牛群結構,照顧好新產牛,提升牛奶品質。
2016-01-21)
于占勇(1971-),農業推廣碩士,主要從事八五一一農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