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定,周海燕
(暨南大學 管理學院,廣州 510632)
我國企業架構應用實踐之統計調查
潘 定,周海燕
(暨南大學 管理學院,廣州 510632)
近年來,企業架構的理論和方法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重視,其思想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納和應用,為了了解我國企業架構應用實踐情況,文章根據對IT從業人員“信息系統管理實踐研究”的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了解我國企業信息系統現狀、系統分析與設計及企業架構的實踐情況,為我國企業和IT人員提供指導和借鑒。
企業架構;信息系統;管理實踐
近年來企業架構(以下簡稱為EA),也譯為總體架構的理論和方法越來越受到我國政府、企業和IT廠商的重視,其思想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納和應用,為了更好地了解企業架構在我國應用實施的情況,結合一項由美國信息管理協會(SIM)的企業架構工作組(SIMEAWG)和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UNT)商學院信息技術和決策科學系聯合發起的“信息系統管理實踐研究”,對我國企業架構的應用實踐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1.1 樣本
本研究主要針對企業架構專業網絡群體以及IT從業人員等,結合SIMEAWG和UNT商學院聯合發起的“信息系統管理實踐研究”形成調查問卷,采用網上在線調查和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了抽樣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00余份。由參與者對其信息系統管理實踐做出評價,其中以員工身份從總體視角觀察的組織占42%,以員工身份從部門、地區分部或子公司的視角來觀察組織和以專家顧問或服務商的身份從外部觀察最熟悉的組織占27%。
1.2 數據構成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企業信息系統現狀、企業架構現狀以及系統分析與設計和企業架構的對比情況等。根據信息系統管理實踐調查的目的,首先定義了系統分析與設計(SA&D)與企業架構(EA)兩個變量,然后,對所在組織的需求能力和實踐方面的24個子項觀察兩個變量情況,再對所在組織在需求活動上的輸出、產品或人造物方面的15個子項觀察兩個變量情況,最后,對所在組織及個人等實踐情況進行調查。問卷采取6級量表,1~6表示從“強烈不同意”到“不適用/不知道”。
2.1 企業數據分析
調查樣本中營利組織占79%,所在行業主要分布于IT服務/咨詢、金融、電子與半導體和通信等,如圖1和圖2所示。75%以上的組織實踐過變更管理,即從當前狀態轉變為指定的未來狀態。組織IT預算和IT操作完全集權和適中分別占47%和48%。在5年內實踐EA的組織以及內部開發軟件或維護的組織都占81%。55%的組織只有1~2個獨立的IT部門,組織內有100人以下IT相關人員的占51%。

圖1 組織分布圖

圖2 行業分布圖
2.2 信息系統數據分析
針對有內部軟件開發和(或)維護實踐的組織,對軟件開發和(或)維護而言,為了a-1至a-12等方面,信息系統部門指定和使用一套處理過程和流程的同意程度如表1所示。在組織中,IT部門使用各種模型(b-1至b-7)的同意程度如表2所示。

表1 信息系統部門指定和使用一套處理過程和流程的同意程度 (單位:%)

表2 IT部門使用各種模型的同意程度 (單位:%)
2.3 EA實踐數據分析
關于EA的實踐方面,47%的組織有過EA實踐,其中83%的EA實踐是IT部門的一部分,EA實踐預算在1百萬美元以內的組織占50%,81%的組織開展EA實踐在5年以內。EA實踐參與人數從幾人到幾百人不等。
對所在組織的需求收集能力和實踐在系統分析與設計(SA&D)和EA兩方面的數據分別如表3所示。對所在組織在需求活動上的輸出、產品或人造物在SA&D和EA兩方面的數據分別如表4所示(見下頁)。

表3 所在組織的需求收集能力和實踐情況 (單位:%)
根據IBM在2008年對全球1000位CEO的調查,那些財務表現突出的企業,通常更加注重業務模式的創新,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CEO都認為,變革是必然的,而應對變革是有挑戰的。于海瀾認為成功的企業是“架構”出來的,企業的變革需要系統的方法,即企業架構。本文在企業架構的理論基礎上對信息系統管理實踐進行了分析研究,實證檢驗了對企業架構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1)企業高層管理者需要認識到企業架構的價值。大部分企業都有組織變更管理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幫助組織內部更順利地從當前狀態轉變為指定的未來狀態。這些企業都存在內部軟件開發或維護實踐,并至少采用一套處理過程或流程,但是,IT部門使用企業級數據模型、企業級過程模型的認可度較低,這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企業存在多套IT系統,每個系統都產生數據,而數據的定義和使用存在差異,造成系統之間數據不能互通,這也是“信息孤島”產生的原因之一。另外,大部分受訪者認為SA&D和EA都可以支持戰略業務決策、描述從“現狀”到“期望”的轉變、可管理復雜問題和變更、有助于節省項目時間和預算等,但是,它們都難以被非IT領導優先考慮。由此可見,SA&D和EA的優勢和價值難以得到非IT領導的認可,在企業內進行IT規劃設計、實施管理的難度較大,更難以頂層設計的思路對企業的IT系統進行指導變革。因此,需要加強企業高層管理者對企業架構的認同。

表4 所在組織在需求活動上的輸出、產品或人造物 (單位:%)
(2)本文有助于IT人員理解如何站在企業架構的視角來提升IT素養。受訪者中對SA&D的認可程度比EA幾乎都高出10%,本次調查對象主要針對EA專業群體,大部分企業在EA的實踐不超過五年,了解或熟悉EA的IT從業人員所占比例較低。雖然EA在國內的發展已有近十年時間,但是,根據CNKI對“企業架構”期刊的精確檢索,國內對EA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學術界、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而受訪者所在教育和政府的比例僅為20%,由此可見,大部分企業對EA的了解程度較低,對EA的研究非常迫切。
(3)探討企業架構進一步研究方向和內容。在研究過程中,部分受訪者對術語、問題描述存在理解偏差,難以準確、全面地反映信息系統實踐情況。根據前文文獻回顧,關于企業架構、企業架構框架的定義寬泛,并且各種架構框架及其產物缺乏明確的語義,就會導致企業缺少可被整個組織所理解共享的一種“共同語言”。本體是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規范說明,自從在計算機及其相關學科中引入本體后,本體論被廣泛應用于信息系統研究、領域工程和知識表達等諸多領域。因此,如果企業架構以本體的形式定義,企業架構可以得到本體的能力,使得企業各方面對人和系統都是透明的,以解決前面提到的問題。將本體和語義引入企業架構是未來研究方向和內容之一。
[1]Bente S,Bombosch U,Langade S.Collaborative Enterprise Architec?ture[M].Amstel den:Elsevier,2012.
[2]Sessions R.A Comparison of the Top Four Enterprise-Architecture Methodologies[EB/OL].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bb466 232.aspx.
[3]Schekkerman J.How to Survive in the Jungle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Creating or Choosing an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M].Trafford,2004.
[4]趙捷.企業信息化總體架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5]楊干生.政府IT投資價值的控制與實現——電子政務定量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技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于海瀾.企業架構:價值網絡時代企業成功的運營模式[M].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浩 天)
G203
A
1002-6487(2016)23-0178-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17109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5JNLH005)
潘 定(1963—),男,福建福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統、商務智能。
周海燕(1977—),女,湖北天門人,博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統、企業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