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珍
(高安市瑞州醫院,江西330800)
高血糖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及血腎功能檢測分析
雷文珍
(高安市瑞州醫院,江西330800)
目的探討高血糖患者尿微量清蛋白(Um-ALB)及血腎功能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該院對首次發現空腹血糖升高患者及健康體檢者2 081例,依據糖尿病診斷標準將其分為Ⅰ組(血糖輕度升高組,n=283)和Ⅱ組(糖尿病組,n=864);以及同期血糖正常體檢者2 379例作為對照組,檢測三組血肌酐(Scr)、血尿素(Surea)、胱抑素C(Cys-C)及Um-ALB和尿肌酐。結果Ⅱ組Scr、Surea、血Cys-C及Um-ALB測定值及陽性率均高于Ⅰ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三組患者的Um-ALB陽性率明顯高于同組的其他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血糖患者應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以能早期發現腎功能的損害,尤其是Um-ALB。
糖尿病;腎功能;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腎病是繼發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腎臟并發癥,是導致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導致的早期腎功能損害隱匿、進展緩慢,同其他因素導致的慢性腎臟病一樣不可逆轉。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治療是延緩甚至阻斷腎臟病進程確切有效的手段。文獻[1-2]對糖尿病腎病研究較多,對初診為高血糖患者(含初診糖尿病患者)腎功能研究鮮見。本文旨在探討高血糖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及血腎功能檢測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就診患者及健康體檢者,首次發現空腹血糖升高者2 081例,年齡12~76歲,其中男1 147例,女934例。所有患者依據糖尿病診斷標準分成兩組:Ⅰ組(血糖輕度升高組)(血糖值為6.1~<7.8 mmol/L)283例,年齡35~72歲,男135例,女148例;Ⅱ組(糖尿病組)(血糖值大于或等于7.8 mmol/L)1 798例,年齡12~76歲,男1 012例,女786例;對照組:同期血糖正常體檢者(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不納入對照組)共2 379例,年齡6~81歲,男1 244例,女1 135例。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普通真空采血管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37℃靜置30 min后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用于檢測血肌酐(Scr)、血尿素(Surea)、血糖及血胱抑素C(Cys-C);同時采集中段晨尿10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上清液用于檢測尿肌酐(Ucr)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Scr、Ucr及血Surea檢測均采用酶動力學法,血糖檢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試劑為重慶中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校準品及質控品為RANDOX產品;Cys-C檢測采用膠體金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及配套校準品、質控品為重慶中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Um-ALB檢測采用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及配套校準品、質控品為RANDOX產品;檢測儀器為AU6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為BECKMAN COULTER產品。
1.2.2 診斷標準本研究依據《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相關試劑使用說明書及本實驗室檢測確定各研究項目的診斷標準:Scr(男:>104 μmol/L;女:>84 μmol/L)、Surea>7.14 mmol/L、血糖值高于6.1 mmol/L、Cys-C>1.15 mg/L、Um-ALB>20 mg/gcr均被診斷為升高(陽性)。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Ⅰ組患者各項血尿腎功能指標檢測結果高于對照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Ⅱ組患者各項指標測定值與陽性率與Ⅰ組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Um-ALB陽性率與本組其他指標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尿腎功能指標檢測結果及陽性率情況
糖基化[3]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分子學基礎。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高血糖使大分子蛋白質(如膠原蛋白、晶體蛋白、髓鞘蛋白和彈性硬蛋白等)發生非酶促糖基化反應,糖基化蛋白質分子與未被糖化的分子互相結合交聯,使分子不斷加大,進一步形成大分子的糖化產物,引起血管基膜增厚、晶體渾濁變性和神經病變等病理變化。由此引起的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經病變,是導致眼、腎、神經、心臟和血管等多器官損害的基礎。
Cys-C[3]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較為理想的內源性物質,其濃度與腎小球濾過率(GRF)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關系明顯優于Scr,因而更能精確反映GRF,特別是在腎功能僅輕度減退時,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失代償的敏感指標,敏感性高于Scr[4-5]。
Um-ALB[3]是指尿液中清蛋白超過正常水平、但低于常規試帶法可檢出的范圍,是腎小球濾過屏障早期(輕度)損害的標志物。尿液中的微量清蛋白是微量的血漿清蛋白通過輕度受損的腎小球濾過屏障(腎小球濾過膜)進入原尿,由于腎小管對清蛋白的重吸收率極低,因此,原尿中的清蛋白幾乎均進入終尿形成微量清蛋白尿。有研究顯示,Um-ALB在各類人群中的檢出率遠高于尿顯性蛋白及其他血尿腎功能指標[6-8]。本研究結果顯示,Ⅱ組患者Um-ALB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與Ⅰ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Ⅰ組患者各項血尿腎功能指標檢測結果高于對照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Um-ALB陽性率與同組其他指標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高血糖患者應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以能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治療腎功能的損害,尤其是尿微量清蛋白。
[1]劉蔚,唐繼海,李崢嶸,等.Cys-c、hs-CRP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早期損傷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12):2260-2262.
[2]亓海萍,呂衛華,武琳.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與2型糖尿病合并腎臟微血管病變的關系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9(11):1840-1843.
[3]周新,涂植光.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3.
[4]蔣琰,劉如石,李原,等.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聯合檢測對診斷高血壓早期腎病的意義[J].重慶醫學,2015,44(9):1193-1196.
[5]黃海櫻,陳波,周強,等.腎功能早期損傷診斷指標聯合應用的價值[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4,21(4):298-302.
[6]葉劍蕓.某單位職工體檢腎功能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33(6):821-822.
[7]胡偉,胡孝彬,陳江,等.尿液腎功能指標監測對早期腎功能損傷的臨床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9):1077-1079.
[8]薛寧,丁小強,鐘一紅,等.20 665例普通人群單次尿液和腎功能檢查結果及其意義探討[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0,19(2):116-12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3.036
B
1009-5519(2016)23-3676-03
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