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趙興泉
(1.綿陽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四川621000;2.綿陽四〇四醫院耳鼻喉科,四川綿陽621000)
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對急診患者搶救效率的影響
熊莉1,趙興泉2
(1.綿陽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四川621000;2.綿陽四〇四醫院耳鼻喉科,四川綿陽621000)
目的探討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對急診患者搶救效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3~5月該院急診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作為觀察組,給予護理流程優化;選取2015年10~12月收治AMI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流程。比較兩組患者的溶栓效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溶栓開始時間、臥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溶栓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環境設施、護理態度、健康教育、護理技術、便捷性、護理效果方面的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護理流程優化能夠提高急診患者的搶救效率,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急性病;急診處理;護理
急診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復雜多變的特點,護理操作頻繁,護士工作量大。急診科的護理水平直接反應醫院的綜合實力。急診護理人員的搶救失效和成功管理直接影響患者的護理質量。提高急診患者的搶救效率一直以來都是急診科醫護人員研究的難點。科學合理的護理流程在提高急診搶救效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是一種改進工作中薄弱環節和存在隱患環節的方法,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有研究報道,急診護理流程優化能提高急診患者的搶救效率和護理質量[1]。本研究以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為例,探討急診護理流程對患者搶救效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5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AMI溶栓患者42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45~75歲,平均(48.5±8.5)歲;發病至送院時間4~8h,平均(4.4±1.5)h;心功能分級:Ⅱ級20例,Ⅲ級22例。選取2015年10~12月收治的急性AMI溶栓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5~75歲,平均(48.5±8.5)歲;發病至送院時間2~7 h,平均(4.2±1.3)h;心功能分級:Ⅱ級19例,Ⅲ級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均符合WHO對AMI診斷標準,確診為AMI;(3)年齡大于或等于18歲;(4)持續胸痛大于或等于30 min,硝酸酯類藥物不能緩解,均采用溶栓治療;(5)既往和現在無重大精神疾患和意識障礙;(6)認知能力、溝通能力正常,能完成相關調查。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者;(2)入院后24 h內死亡者;(3)合并有其他腦血管、腦寄生蟲病、腦損傷等;(4)嚴重心理疾病;(5)聽力障礙、讀寫障礙者。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臥床休息,在吸氧、心電監護、鎮靜等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尿激酶靜脈溶栓。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急診護理流程,按照醫囑進行護理搶救工作。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流程優化,具體如下。
1.2.1.1 改革護理工作模式按照《護理崗位說明》對急診科護士進行分層,將其分為責任組長(N3)、高級責任護士(N2)、初級責任護士(N1)及助理護士(N0)4個等級。建立護士長、責任組長的行政管理系統和責任組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的技術管理體系。護士對患者實行責任包干制,為患者入院到出院提供全程服務。
1.2.1.2 優化溶栓護理流程由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協助醫生開展救治工作。急診護理路徑表的橫軸為入院時間、臨床護理路徑的項目及要求、變異記錄(有或無,發生原因)、護士簽名。將AMI溶栓的護理過程進行時間段的劃分,分為1 min內需要完成的護理內容,如平臥、解開領口和褲袋、吸氧、抗血小板治療等;5 min內需要完成內容,如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道,留取血液標本,行心電圖、血壓、血氧監測,拍攝床邊胸部X線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肌內注射2 mg嗎啡或50~100 mg哌替啶等[2];30 min內必須進行溶栓治療。整個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給予心理疏導,并做好健康宣教,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和并發癥情況。
1.2.2 觀察指標(1)溶栓效率:根據進出急診室的時間、溶栓開始時間、臥床時間、溶栓成功率及出血的情況進行評價。其中溶栓成功率:采用血管再通的情況進行評價[3],①當治療2 h內出現心律失常;②ST段抬高回降大于50%;③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出現(14h);④胸痛2 h內基本消失。符合以上2項或以上者可判定再通,即溶栓成功。(2)護理滿意度:采用《優質護理服務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環境設施、護理態度、健康教育、護理技術、便捷性、護理效果6個方面,每個條目1~5分進行評分,很滿意度(5分)、滿意(4分)、一般(3分)、不滿意(2分)、很不滿意(1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溶栓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溶栓開始時間、臥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溶栓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出血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溶栓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在環境設施、護理態度、健康教育、護理技術、便捷性、護理效果方面的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n 環境設施護理態度健康教育護理技術便捷性護理效果40 42 3.75±0.42 4.21±0.25a3.80±0.36 4.35±0.41a3.87±0.41 4.40±0.32a3.71±0.44 4.21±0.37a3.69±0.36 4.36±0.41a3.95±0.37 4.41±0.40a
急診科室承擔著保證急診、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的重任。急診科護理效率的快慢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加強,急診護理質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有研究報道,急診護理流程優化通過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護理流程,能夠提高急救專科護理水平[3]。急診科對AMI溶栓治療護理流程進行優化,結果顯示,與常規護理流程比較,采用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患者的急診室時間、溶栓開始時間、臥床時間,溶栓成功率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流程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一方面實施層級管理下的責任包干制,發揮了各層級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工作責任心[4]。另一方面,急診溶栓流程的優化使搶救護理工作有預見性、計劃性和科學性,從時間上預測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護士不再盲目地執行醫囑,而是主動地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避免了因各種因素導致的時間浪費,為快速開通心肌梗死相關動脈,挽救更多心肌創造條件,縮短了患者在各個環節滯留的時間[5]。
護理流程優化后,護士按照統一的計劃表進行主動、有序的服務,避免了因護理經驗、護理能力不同造成護理質量的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急診護理流程優化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采用常規護理流程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與護理流程優化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增強了護理人員主動服務的意識,提高了護士護理的責任心,避免了常規被動式的護理,使護理工作從簡單地完成職責轉變為對患者進行全方位、多方面、全程的護理服務[6]。
綜上所述,急診護理流程優化能夠提高急診患者的搶救效率,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應輝,成沛玉.流程再造在優質護理服務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A):16-17.
[2]蘇純音,朱麗萍,周煥芳.護理流程再造對心血管科護理服務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8):3524-3526.
[3]安瑩,陳曉雄,丁寧,等.流程再造在急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3):2841-2843.
[4]王松玲.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2(2):101-102.
[5]王云,賈亞平.急診診治流程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8):38-40.
[6]陳竹芳,黃鶴.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9):87-8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3.054
B
1009-5519(2016)23-3711-02
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