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林玉/編譯
弗朗西斯·克里克畫像揭幕,以紀念其突破性DNA工作
許林玉/編譯

愛爾蘭藝術家羅伯特·巴拉在弗朗西斯·克里克去世后為其創作畫像
2016年6月8日,受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委托,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遺像揭幕。克里克曾與沃森共同取得開創性成果——1953年共同發現DNA結構。如果克里克還活著的話,這一天本該是他的100歲生日。
這幅畫像由此前曾為沃森畫過肖像的愛爾蘭藝術家羅伯特·巴拉(Robert Ballagh)創作,畫像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展出。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是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新建科學中心,位于倫敦圣潘克拉斯,可容納1 300名研究人員和數百名輔助人員。
該繪畫作品畫的是已于2004年去世的克里克,同時再現了當年將這一科學發現公之于眾的情形,該發現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畫中,他站在一個大講堂里,后面是一塊黑板,上面寫著“DNA-RNA-Protein”。在他面前的板凳上,放著兩份文稿,畫像畫得纖毫畢現,連文字都清晰可見。其中一份是關于基因代碼解體的學術論文,另一份則是他的諾貝爾獲獎感言。克里克、沃森和莫里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憑借他們的出色工作,共同分享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巴拉以繪制政治和藝術人物肖像而聞名遐邇,曾畫過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和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肖像。但是他認為,能在他的眾多作品中加入沃森和克里克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是他的莫大榮幸。
巴拉說:“對于我來說,吉姆(Jim,詹姆斯的昵稱)本人對克里克的了解對我的繪畫創作無比珍貴,他堅持認為應該畫40多歲時的克里克。因為當時的他正值事業的巔峰。吉姆還建議,我應該考慮畫站在講臺前的克里克,這樣就能表現出他在科學交流方面的出色技能。”
致力于人類健康研究的克里克研究所所長保羅·納斯(Paul Nurse)表示,該中心非常高興能夠擁有這副畫像。他補充道:“克里克因對新思想的包容以及與其他專業領域的科學家的精誠合作而出名——其中的一些思想也是我們研究所的基本原則。本著這一精神,我們希望能夠展示一些21世紀的偉大生物啟示,并最終改善人類健康。”

克里克畫像揭幕,以慶祝他誕辰100周年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責任編輯:絲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