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罡
醫院的化驗室中住著“三大長老”:血常規、尿常規和糞常規。要知道,能被尊稱為“長老”,還被冠上“幾大”這種名頭的,都絕非等閑之輩。
其中,尿常規便是這么一位名副其實的高手。
腎臟疾病最捉摸不定的地方在于它的隱匿性。
一開始,患者可能不會有任何癥狀——腿腳有勁、吃嘛嘛香、干嘛嘛順心,尿液的外觀也和正常人沒什么兩樣。直到某天略感不適的時候去檢查,才晴天霹靂般地發現自己存在腎炎、腎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癥!
尿常規這位長老,手持“照妖鏡”,能夠以小見大。在它的面前,許多腎臟疾病都能在早期便被暴露出來。
尿常規中大大小小的項目近二十種,對慢性腎臟病而言,最為重要的有兩項指標:尿蛋白和尿紅細胞。
尿中有蛋白質
腎臟不但勤勞,而且活兒干得很聰明。
它在幫助人體過濾血液、排除廢物的時候,會從中精挑細選出有用的物質留下,比如蛋白質等成分。
正常人24小時尿液中排出的蛋白質,不會超過100mg,尿常規檢查單上顯示為“-”。如果 24 小時尿液中的蛋白質超過 150 mg,則被稱為蛋白尿,尿常規單子上,會標記“trace(痕跡)”或“+”。+的數量越多,表示尿中蛋白含量越多。
但尿液中出現了蛋白,尤其當+超過一個,或多次檢查都存在+,說明泌尿系統很可能除了問題,這時候就該上醫院找腎內科醫生瞧瞧,明確一下原因了。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正常人在劇烈運動、發熱、脫水、緊張、大量進食蛋白質等情況下,也可能短暫性出現尿蛋白,這叫生理性蛋白尿。當生活回歸常態之后,這個+會很快恢復正常,不用擔心。且這種情況下,尿蛋白通常不會超過一個+。
尿中出現紅細胞
腎臟過濾血液時,紅細胞自然也不能被輕易丟棄。
正常人的尿液中,極少出現紅細胞。
尿常規檢查中,反映紅細胞的指標有三種:尿潛血、流式尿紅細胞和紅細胞鏡檢。
這三者中,最易迷惑人的是尿潛血。
尿潛血陽性并不一定意味著尿出血了。它的檢測方式是靠試紙是否變色來出結果。但除了紅細胞外,如果尿液中存在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甚至在尿檢前大量攝入維生素 C,都可能被誤判為“血尿”。
流式尿紅細胞,檢測方式是靠機器數出紅細胞,這個方式就比尿潛血要可靠。不是不會出現差錯(如果尿液中有的成分和紅細胞的形態大小都差不多,可能會被誤當成紅細胞納入計數),但臨床上,如果它提示紅細胞增多,基本上就可以認為是真實的了。
一般來說,流式尿紅細胞的檢測正常值是 0~25 個/微升。
紅細胞鏡檢則是靠人眼數出來的紅細胞計數。眼見為實,如果醫生在高倍顯微鏡下看到一定數量的紅細胞,則可以確定無疑地認為是血尿!
尿紅細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腎臟或泌尿系統的疾病,如腎炎、泌尿系結石或占位性病變、尿路感染等,也需要到腎內科或泌尿外科進一步明確原因。
當尿蛋白和尿紅細胞同時出現陽性時,提示患者存在腎臟疾病尤其是腎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