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月
[摘 要] 企業與非盈利組織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二者的會計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會計體系也在發生著重要的改變,而目前非盈利組織所實行的會計體系仍然是沿用的傳統的會計體系,要使得非盈利組織財務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開展,就必須要對其會計體系引起足夠的重視。企業應把非盈利組織的非營利性放在首位,把會計理論充分在“非營利性”的指引下運用在非營利組織的運營之中。
[關鍵詞] 企業;非盈利組織;會計體系;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一、非盈利組織概述
(一)非盈利組織的內涵
按字面的分析來說,非盈利組織指的就是沒有任何盈利收入的組織,也就是說,這樣的組織和一般的營利組織,有著一個顯著的不同,那就是這個組織沒有任何盈利的空間。這種組織的設立之初,就蘊含了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標準,在我國非盈利組織主要包括一些基金會、慈善組織、中國紅十字會等。這樣的組織一般也會有一部分收入,但它們的收入主要不是盈利性的收入,而是把這些收入運用到其他方面。
(二)非盈利組織的特征
概括來說,非營利組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非盈利性。也就是說,非營利組織不以盈利為目的,盡管非營利組織會有一部分金錢收入,但這并不是它的盈利收入,而是它作為一種組織存在的基本物質基礎。第二、公益性,在我國非營利組織一般具有公益性的特點,所謂公益性就是非營利組織的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上大眾的或者普遍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第三,一般非營利組織也有自己的組織章程。非營利組織也要有相應的制度措施,也就是說,非營利組織并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種組織,而是建立在比較嚴密的制度措施之下的,沒有相應的制度保證,非營利組織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和基礎,可以說,制度是非盈利組織的基礎。
(三)現階段我國非盈利組織的特殊性
在現階段,我國依然存在著數目不菲的非盈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充斥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改革中,非營利組織也面臨著以下特殊性:第一、缺乏發展的后勁。也就是說,在我國,非營利組織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發展的動力,這既與非營利組織的特點有關,也與我國現階段的政策措施有關,很多情況下,我國對非營利組織的鼓勵措施不到位,也造成了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第二、部分非盈利組織存在嚴重的信任危機。部分非營利組織沒能把本組織的各方面的收入做好規制,導致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如中國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都是由于其不能把其內部的整個會計管理過程以透明的形式傳達出來,造成了公眾對中國紅十字會的極大誤解,客觀上也阻礙了中國紅十字會的發展。
二、非盈利組織會計概述
(一)非盈利組織會計目標
對非盈利組織會計目標的要求遠遠高于盈利組織會計目標的要求。這是由于非盈利組織的特性所決定的,非營利組織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就決定了非營利組織在會計目標上必須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公開透明性。這是指的非營利組織對外的一個會計目標,因為對非營利組織來說,它的主要的運轉資金大部分都是來源于其組織外部,非營利組織要想取得組織外部的認可與信任就必須要保證自己運轉資金的透明度,也就是說,非營利組織不能僅僅做到內部的公開透明,因為這樣的公開透明,對于非營利組織來講,意義并不大。第二、資金運營的科學性。與營利組織不同,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主要投入不同的領域,而這些領域不會給該非營利組織帶來任何的經濟效益,所以,非營利組織在做出會計報表或者決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資金運用到相應的主體當中去,確保非營利組織資金運轉的科學性,這是非營利組織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也是其資金運轉的主要目標。第三、公益性。上已述及,公益性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特征,這就要求非盈利組織主要依賴于其公益性而對社會施加影響,并對社會做出貢獻,公益向也是對非盈利組織會計目標的要求。
(二)非盈利組織會計主體
非營利組織會計的主體指的是非營利組織在實施會計行為時主要的會計對象。非盈利組織的會計主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非盈利組織的資金來源。也就是說非盈利組織的資金是從哪里來的,這是通俗的說法,也就是說,非營利組織必須把其資金來源問題搞清楚,不僅非營利組織內部要搞清楚,非營利組織對外也要搞清楚,這是非營利組織的當然要求,如果非盈利組織在這個問題上搞不清楚,則很容易產生信任危機問題,很多非盈利組織在這個問題上出現賬實不符的情況,就是這種情況的說明。第二、非盈利組織資金是如何運轉的。也就是說,通俗的說法就是錢是怎么用的,這是非營利組織會計主體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說,錢是怎么花的。如果非盈利組織運用自身的資金進行營利行為就是嚴重的違反其基本章程和規則的行為,所以說,非盈利組織一定要在這個會計主體上做到賬目清楚。第三、內部費用情況。這個指的就是非盈利組織內部工作人員或者內部辦公情況的賬目運作,這也是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主體之一。
三、企業會計與非盈利組織會計的對比
(一)二者會計概念的區別
從根本的區別來說,企業會計指的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由于企業自身的盈利性特點,企業會計根據企業的運營情況,所制作的會計報表,財務運算,財務決算等情況。也就是說,企業會計所追求的始終是一種利益剩余情況,企業會計在計算或者運用企業會計的過程中,總是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非盈利組織會計恰恰與此相反,非營利組織會計沒有利益需求,也不需要把盈利放在會計目標上,它以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為主要的會計主體。
(二)二者會計智能的對比
一般說來,企業會計的智能要比非盈利組織的智能更加明顯,這主要是源于企業會計主要針對的是企業的生產、經營、結算、預算等財務情況來進行,而這些工作的復雜度在深層次上影響了企業會計的復雜度,這種復雜度又在客觀上促進了企業會計智能的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智能化要較企業會計的智能要低,主要是源于非盈利組織的一般會計工作與會計流程并不復雜的特點。企業會計是隨著是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而不斷加以深化的,企業會計的發展的智能情況也是在隨著這一智能化的進程而不斷加以前進,所以,企業會計的智能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提高。而非營利組織額智能智能依據以組織的特性而進行相應的會計智能。
(三)二者會計準則的對比
企業會計的會計準則要比非盈利組織的會計準則要更加復雜,這是因為企業會計準則必須建立在盈利的基礎上,沒有盈利的存在也就不會存在著企業會計智能,所以,我們認為,企業的會計準則是隨著企業參與市場的競爭力不斷增強而不斷加以強化的,也就是市場競爭的越激烈,企業會計準則的復雜程度越高,這是由市場規律所決定的。非盈利組織的會計準則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和單一,這同樣是因為非營利組織不必參與市場競爭的原因,也就是說,非盈利組織沒有盈利需求,也就沒有了相應的會計準則來束縛其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專責往往比較簡單、穩定。
(四)二者會計報表的對比
企業會計報表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有穩定性的結構,這就是說,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對企業內部的經營狀況尤其是資金來往狀況往往有比較透明的制度要求,沒有透明的制度要求,企業也就沒有透明的盈利體系。而企業會計報表的這種透明,是對企業內部而言的,企業的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預算的基本的或者主要的依據,所以,任何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就特別注意其會計報表的制作質量。非盈利組織的會計報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如企業的會計報表那么復雜,它的主要任務主要就是說明資金來源情況和資金運用情況。這是二者會計報表的主要區別。
四、構建非盈利組織會計體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規范化路徑探討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非營利組織的會計體系始終處于不太規范的層面,這一方面是因為非營利組織本身并不需要特別地、專門地會計體系,因為非營利組織主要是基于其公益性而設立。從設立之初,非盈利組織就與會計的關系不是太密切,因為從根本意義上來說,會計體系主要是針對盈利組織而設立的,也就是說,會計本身在產生之初就不是針對非營利組織的。非盈利組織是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的基礎上出現的。所以,這也就客觀上造成了非盈利組織會計體系的不規范。當前,非盈利組織需要規范其會計體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規范資金來源問題。非盈利組織的資金貢獻主體必須特定化、規范化。不能有絲毫的紊亂,因為一旦非盈利組織的資金來源紊亂,就會導致其信任危機。第二、做好非營利組織內部的分工配合工作。非營利組織內部通常都是非盈利組織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內部腐敗現象層出不窮,就是因為會計體系零散,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
(二)做好會計體系的內外的監督工作
這指的是,盡管非營利組織有其不盈利性的一面,但總的來說,非營利組織畢竟有一定的資金來源及資金運轉問題,只要存在這樣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就容易滋生資金濫用或者不規范使用資金的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非營利組織必須對其會計體系做好監督工作,主要包括內與外兩個方面:第一、內部方面。在非盈利組織內部要設立相應的監督機制,監督機制或者監督機構必須絕對地獨立于其他任何機構,也就是說,在非盈利組織內部的監督機構一定要保持獨立性,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絕對的監督性。如果非營利組織的監督機構失去了其獨立性,那么其監督作用就會大打折扣,設立這樣監督機構的意義也就不大,甚至會危機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第二、強化外部監督機構。這就是說,在非營利組織外部,要設立相應的外部監督機構,這樣的外部監督機構一定要對非營利組織的會計體系有一定的約束力,如果非營利組織的外部監督機構沒有一定的對非營利組織的控制力,那么這樣的外部監督機構的設立也是徒有其表的。從以上兩個方面來說,非營利組織的監督機構必須涵蓋內、外兩個方面,這樣的監督機構才是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也是對其會計體系規范化的一種幫助與促進。
五、非盈利組織會計規范化策略
(一)規范財務報告體系
財務報告是任何非盈利組織都必須加以重視的工作。一方面財務報告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內非營利組織工作的一種總結,另一方面,財務報告也是非營利組織下一步財政預算的基礎。財務報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說,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必須如實地反映非盈利組織的運轉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符合非營利組織特點的財務報告,財務報告最大的價值就是反映財務狀況的真實性。真實性的實現既需要專業的財務知識,又需要對非營利性組織有著獨特的全面認識,還需要建立相應的、科學的監督機構,才能在最大意義上實現,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的規范化。規范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告體系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的發展特征,任何國家或者地區的非盈利性組織都把規范其財務報告體系放在其發展的重要位置。這是非盈利組織長遠發展的需要,也是其健康、良性發展使然。
(二)強化非盈利組織對資產的核算
資產核算,指的是在非盈利組織的運營中,對非營利組織所產生的動產或者不動產進行核算的一種方式。非營利組織應當定期對其本組織內部的資產進行一定的核算工作,只有把組織內部的資產搞清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本組織內部的資產搞清楚,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組織內部的財務報告和會計報表制作得更科學化,這是非營利組織資產核算的必然要求和當然含義。非盈利組織的資產核算必須在一定的監督體制下進行,這是非營利組織資產核算規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非盈利組織會計體系化的必然發展過程。
(三)分步實現權責發生制
有權就有責,這也是非營利組織會計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如果擁有權力的人沒有相應的責任,那么擁有權力的人就會濫用權力,如果沒有權力的人卻有相當重的責任,那么勢必會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所以,在非盈利組織內部也要建立起相應的責任制度,這種責任制度是以相應的量化標準來實現的,我們認為,在非營利組織內部建立起相應的責任制度是非營利組織規范化運營的重要方面,也是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規范化的重要方面,意義重大。當然,我們必須認識到非營利組織的權責發生制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結合各個非營利組織的具體特點來進行,這是非營利組織的基本特征。因為每一個非營利組織的設立目標或者設立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注意到權責發生制的實現的步驟性。
結語
非營利組織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比較短,我國對于非盈利組織的研究實際上還有待深入。對于非盈利組織的會計問題的研究就顯得更加基礎薄弱。但我們必須結合非營利組織的特點和特性,來探討非盈利組織會計的發展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就是說,我們必須把非盈利組織的非營利性放在首位,把會計理論充分在“非營利性”的指引下運用在非營利組織的運營之中。
[參 考 文 獻]
[1]陳羿擎.新型非盈利組織發展模式下的會計核算——基于公益創業視角下的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6(8):48-52
[2]劉珊珊.國繼強.非盈利組織會計監管機制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8):55-56
[3]王昕.非營利性組織會計若干基本問題探討[J].經濟視野,2013(9):137-137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