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荷花++周孟亮
[摘 要] 從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方面構建了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指標體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到的結論是:目前我國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一般,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具有相對優勢,而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要繼續保持其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和教學操作能力,加大培養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從而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 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B
高等農林院校作為我國高等學校重要的、特殊的組成部分,其學生規模也是大幅度地擴大,高等農林院校也招錄了很多青年教師。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到底如何呢?我們在綜合和借鑒現有衡量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結構的基礎上,并結合目前我國高等農林院校發展特色以及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實際情況,同時在咨詢相關專家意見基礎上,通過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方面構建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指標體系進行實證分析,衡量出目前我國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
一、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
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主要是指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大綱、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等認識、了解與掌握能力,并具有能夠準確選擇與解讀教材能力、加工與創新教學內容能力、合理安排具體教學方法能力等設計能力,使青年教師對即將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具備主動權的過程。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中,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是教學能力的基礎,它能夠反映出青年教師教學準備和教學設計的質量,可以直接影響到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水平[1]。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在正確認識農林院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教學教材,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與內容,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利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操作能力
教學操作能力是指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保障其教學質量與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操作的方法來解決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具體包括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非語言表達能力、選擇教學媒體的能力、選用教學方法能力、教學評價與反饋能力等等。語言表達能力包括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語言表達的條理性、準確等[2]。非語言表達能力包括教師的手勢、表情、動作等。選擇和運用教學媒體工具的能力是指教師運用多媒體軟件恰當地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開展其教學過程的能力。選用教學方法能力是指教師通過正確選用講授法、啟發法、課堂討論法等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和動機,讓學生積極融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并增強教師教學操作能力。教學評價與反饋能力是教師通過不斷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檢查、評價、反饋的能力,幫助青年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實施控制和調節,了解教學過程存在的成功經驗,糾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不斷調控和提升教學能力。
(三)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
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是指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相關專業的實踐經驗和知識技能運用于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能夠指導、組織和評價學生參加專業各種課程實驗、課程實訓、課程實習、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創新創業大賽等各種實踐活動的能力。實踐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并呈現出來的一種能力[3]。因此,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是要求教師一定結合自己授課內容的特點,頻繁深入到實踐教學基地、各類社會活動當中,要勤于觀察和思考,以獲取大量實踐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并通過產學研相結合方式,提升自我的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而不能僅僅滿足于對書本理論知識的掌握。通過青年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正確示范和積極指導,才能把自身的實踐能力轉變成為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生才能夠解決現實工作當中的專業難題,但這需要青年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當然,對于省屬高等農林院校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培訓學生具有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才使學生在就業時更有競爭優勢。
(四)教學研究能力
教學研究能力是指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反思教學過程、總結教學經驗等方式,以提高教師教學能力[4]。青年教師以研究者眼光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運用現代教學理論、科學方法進行解決教學難題。然而,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提出要建設成研究型大學,高等農林院校也紛紛開始效仿,出現了青年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局面。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對教學研究普遍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部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較為低下。因此,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要根據本校特色專業及自身實際情況,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適當進行相關科研活動,并把教學與科研活動結合起來,有效地強化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
二、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標體系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權重及指標的計算
1.數據來源。各指標數據根據調查問卷以及對教學管理人員、青年教師、學生等進行深度訪談而獲得,以正確地評估調研對象對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認識。選取HN農業大學作為調研對象,主要是因為HN農業大學可以作為高等農林院校典型代表。
2.目標值與權重確定。目標值主要是參考世界一流、國內一流高等院校教學能力的相關指標,結合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實際發展情況,經過專家們科學調整而得到的。指標權重是利用層次分析法(AHP),通過構造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得到。為了保證判斷矩陣的科學合理性,選取4位管理人員(教學副校長,教務處長,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教學秘書)、4位一線教師和2位學生對各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匯總,得到最終的判斷矩陣(見表1)。
根據上述判斷矩陣,經過相關計算后,得出判斷矩陣B1的最大特征值為λmax=4.1213,相應的特征向量為(0.3905,0.2761,0.1953,0.1381)T。即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的權重分別為:0.3905,0.2761,0.1953,0.1381。根據最大特征值可以求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I=0.0404,隨后算出隨機一致性指標CR=0.0449(<0.1),表明判斷矩陣的結果是有效的。
3.指標計算。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數是各指標的評價指數乘以相應權重之和,以反映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水平。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數越高,說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越高;反之則反。我們把教學能力指數分為三個階段:如果教學能力指數低于60%,我們認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較低;如果教學能力指數大于或等于60%,并且小于85%,我們認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一般;如果教學能力指數大于或等于85%,我們認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較高。
(二)結果分析
根據上述計算方法,我們計算出HN農業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數為79.14%,說明當前HN農業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一般,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來看,青年教師的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指數為86.07%(見表2),說明青年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能夠較為準確認識與掌握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等,并設計與安排好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教學操作能力指數為86.07%,說明青年教師的教學操作能力較好,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選用合理教學方法等較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問題。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指數為72.09%,說明當前青年教師組織與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實習、實訓、創新創業大賽等實踐活動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研究能力指數為60.35%,說明青年教師教學研究能力還較低,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通過雷達圖分析(見下圖),發現青年教師的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具有相對優勢,而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與HN農業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實際情況相符合。
三、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文從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方面構建了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指標體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結論:一是HN農業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指數為79.14%,說明目前我國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一般。二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具有相對優勢,而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本文提出高等農林院校青年教師要繼續保持其教學認知與設計能力和教學操作能力,加大培養實踐教學與指導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從而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參 考 文 獻]
[1]李愛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6)
[2]徐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與培訓模式創新[J].現代教育科學,2009(2):151-153
[3]龔艷冰.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實踐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2):61-63
[4]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6)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