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保彥
大理三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九月也不錯。
我是今年九月上旬去的,參觀了雙廊古鎮、南詔風情島,游歷了蒼山洱海,親臨了蝴蝶泉,觀看了田園風光,
當然也拜謁了在海內外大名鼎鼎的崇圣寺……
自然知道“大理九月好風光”的一二三四。
大理在云南,是白族人的聚居地,地處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地,北與麗江市相接,南跟臨滄市相望,東和楚雄市相連,西和保山騰沖比肩。四周被蒼山環繞,中間被洱海涵養。蒼山、洱海賦予了這個盆地形的地方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四季冷暖適宜,干濕合度,土地肥沃,植被茂盛,物產豐富,實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公元八世紀,在唐王朝支持下,這里曾建立過盛極一時的南詔國。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曾在這里建立大理國,歷經22位皇帝,統治300多年,直到1254年被元世祖忽必烈率領的驍勇善戰的蒙古大軍所滅。
雙廊
我和妻跟旅行團到達大理的第一站是雙廊古鎮。
這座古鎮坐落在洱海東北部,與洱海緊密相連。鎮上居民頗多,經商的,務農的,捕魚的……干各種營生的都有。房屋密密麻麻,大都是些平房或兩層三層小樓,依地勢而建,形狀各異,風格不同。說它是古鎮,只是因它時間久遠而已,從它現今的建筑上,基本看不出什么“古”的痕跡。與古鎮隔水相眺的,是孤零零地懸浮在不遠處洱海萬頃碧波里的南詔風情島。看完古鎮,導游就把我們領到碼頭上,登上一艘白色豪華游輪,乘船向南詔風情島馳去。
島上環境清幽,綠樹成蔭,空氣清新,鳥聲隱約,主要景點有雕塑、觀音像、南詔行宮。
雕塑主要有兩處,都是銅鑄的,一是位于馬頭上小廣場里的“沙壹母”雕塑。沙壹母雕塑的背后是10根石柱,它們分別代表沙壹母的10個兒子,象征人類的10種原始的勞作方式。這是根據《后漢書·西南夷列傳》中的“九隆”神話為題材雕塑的。
傳說在滇西哀牢山中,有一位叫沙壹的婦女,捕魚時觸及木頭感而懷孕,生下10個兒子,最小的兒子與那塊木頭變成的龍很親近,名叫九隆,這是當時的土語“坐在背上的人”的意思。9個哥哥一起推他為王。后來,十兄弟都成了各民族的始祖。
另一組雕塑是位于島南邊洱海里的一對少女塑像。兩名少女都豐容盛發,赤裸著青春健美的身體,一個站著,一個側歪著身子坐著,互相矚望,任風浪怎樣拍擊她們,她們都無所畏懼、自由自在地在母親海里沐浴嬉戲,既代表著一種搏擊風浪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又代表著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
觀音像在島上“云南福星”廣場,是一座漢白玉觀音立式雕像。它是按照南詔大理國時存留下來的阿嵯耶觀音像雕成的,高17.5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漢白玉觀音雕像。
島的最高處是南詔行宮,建筑風格以唐代建筑為基調,融南詔、土蕃建筑風格于一體,努力體現南詔時期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時代特征,是島上的主體建筑,也是南詔王避暑行宮的縮稱。
南詔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強大的軍事王國,而它原來只是一個小部落,其勢力大小也僅相當于今天的一個小鎮。但后來,憑借其軍事實力,兼并了洱海周圍的其他部落,使其疆域擴大到洱海領域,直到擴張到今天的四川、貴州、廣西一部,云南全境,甚至整個越南,其國土面積曾達到107.36萬平方公里,為云南省面積的2.7倍,與唐王朝及吐蕃王朝呈三足鼎立之勢并存了近兩百年。南詔行宮是仿古皇宮而建,由于當時南詔王朝深受吐蕃文化和唐文化影響,所以行宮采用的是“唐朝的屋頂、吐蕃的墻和窗、大理民房建筑的基礎和外形色彩”。
行宮占地8000多平方米,氣勢恢宏,雄偉壯觀。想當年,每到炎炎盛夏之時,南詔國王公貴族們避暑匯聚于此,在這占盡天時、地利之地,鐘鳴鼎食,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盡享人間榮華富貴,真可謂不可一世。但在歷史煙云的莫測變幻中,他們最終還是沒能永保自己王朝永固,一切都灰飛煙滅,化為烏有。留在歷史長河里的,僅為一點殘簡碎片和后人為證明其曾經存在過而建的這個贗品行宮。
蝴蝶泉
離開雙廊古鎮和南詔風情島,我們驅車來到蝴蝶泉。
蝴蝶泉在大理點蒼山云弄峰下,在我印象中,它應該跟濟南的趵突泉是全中國最有名的兩個泉。只不過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最早知道蝴蝶泉還是在童年看了電影《五花金花》后,白族青年阿鵬哥和白族少女金花,在蝴蝶泉邊演繹的純真至美的愛情故事,不僅打動了億萬觀眾心,也使此泉名聞天下。
一走到蝴蝶泉公園大門口,就看見門口橫額上大文豪郭沫若生前題寫的“蝴蝶泉”三個字。字體龍飛鳳舞,筆劃輕靈生動,頗有蝴蝶展翅翩躚飛舞的氣勢。進了大門稍往里走一點,就是一條通往點蒼山云弄峰下蝴蝶泉的水泥路。路兩邊翠竹蕭蕭,綠蔭蔽天,行走其上,很有曲徑通幽的詩意。步行十幾分鐘,我們就來到蝴蝶泉邊。
蝴蝶泉兩三丈見方,四周圍以雕刻著蝴蝶圖案的石欄,一棵倒伏的粗壯的枯樹橫罩其上,給人以深厚的歷史感。泉水碧綠生煙,酷像一塊鑲嵌在云弄峰下綠蔭叢中的巨型寶石。游客們紛紛爭相與它合影留念。幾位身著白族傳統服裝的老大娘,瞅準了這里的商機,分別拿著白族青年男女漂亮鮮艷的服裝鞋帽,熱情游說一個個游客穿上它們與蝴蝶泉合影,很多人抵擋不住那些自己平生從沒穿過的漂亮白族服裝誘惑,紛紛付給老大娘10元錢,穿上它們跟蝴蝶泉合影,在這異鄉的土地上當一回英俊帥氣的“阿鵬哥” ,當一回漂亮多情的“金花”。
蝴蝶泉因其無與倫比的美,曾引來許多文人墨客吟詠描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覽過蝴蝶泉后寫道:“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游人俱以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清代詩人沙琛,在《上關蝴蝶泉》中贊道:“迷離蝶樹千蝴蝶,銜尾如纓拂翠湉。不到蝶泉誰肯信,幢影幡蓋蝶莊嚴。”
日頭偏西,我們結束蝴蝶泉之旅,入住大理“風花雪月”酒店。辦完入住手續,離天黑還有幾個時辰,我和妻走出金桂飄香的酒店大門,向酒店外不遠處田野上走去,去欣賞大理的田園風光。 西斜的太陽從蒼山頂上射下的瑰紅色亮光,照在大片大片一望無垠的莊稼地上。微風吹來,絲絲縷縷稻香撲面臨懷,讓人頓覺心曠神怡。看著這豐收在望的景象,我首先想到的是梵高的油畫,想到的是這片黑土地上勤勞的白族男女,是他們用辛勞的汗水,繪制出了這幅大地豐收的圖畫。
崇圣寺
翌日早晨起來,本來看上去很晴朗的天驟然變化,倏忽間下起霏霏小雨。我們乘車冒雨來到本次大理游的最后一站崇圣寺。
崇圣寺東對洱海,西靠蒼山,在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其建筑紅墻黃瓦,呈階梯狀由東向西沿山坡漸漸高上去。由于其是一座皇家寺院,氣勢磅礴,大氣雄宏,頗有王者之氣。歷史上曾有9位大理國皇帝遜位后在此出家,靜心向佛,頤養天年。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聞名海內外的名作《天龍八部》,就是以大理國為背景創作的。小說中的“天龍寺”就是崇圣寺。地以文傳,文揚地名,崇圣寺因此名揚海內外,為無數人所知。崇圣寺曾以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等五大重器聞名于世。可令人遺憾的是,這五大重器中,除三塔以外的另外四大重器和崇圣寺,均被自然災害及戰火毀掉,現在看到的崇圣寺及一些寶物,都是上世紀1990年后以原貌原樣重修重造的。
寺里的三塔,是大理乃至整個云南最有名的標志性建筑,一大兩小,白中泛黃,互相呼應,呈三角形矗立在那里,如三根生氣盎然的巨型竹筍直指藍天。千百年來,盡管寺里很多建筑及寶物都毀于地震或戰火,但這三座寶塔卻一直完好無損地巍然屹立在這蒼山洱海邊,見證著腳下這片土地世事更迭、歷史滄桑和風云際會。寶塔的模樣是模仿西安小雁塔建的,可見當時雄強的大唐帝國對這個西南邊陲之地影響有多大。
崇圣寺建筑主體,以鋼混結構為主,斗拱門窗及細部裝飾,全用上好紅椿木精雕細刻,中軸線建筑采用最高規格的金龍金鳳荷喜彩,兩次軸線建筑采用莊重典雅的玄紫彩,廊閣內院采用活潑詼諧的蘇式彩。
站在寺內最高處安放著雨銅觀音金像的房子高高的樓閣上向西望去,能清晰看到點蒼山上各種蔥蘢茂盛的樹木、花草,雨后仙氣樣繚繞在山頂上久久不愿散去的云霧。而向東看去,則既可俯瞰崇圣寺乃至整個大理城全貌,還可看到碧水盈盈的洱海全景,一種“江山如此多嬌”的豪情油然涌上心頭。
一個地方有無魅力,值不值得人反復來游覽觀瞻,我認為主要取決于兩個要素:一是看其有沒有優美的自然風光,二是看其有無深厚的人文內涵。光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其缺乏深度;而光有深厚的人文內涵,它又缺乏外在的亮點。只有兩者兼而有之,這樣的地方才是值得人反復流連欣賞的好地方。這就像法國浪漫風情之都巴黎,它因有了穿城而過的美麗的塞納河,又有了巴黎圣母院、艾菲爾鐵塔、盧浮宮,才吸引了全世界無以數計游客來反復觀看它。我認為大理就是一個和巴黎一樣,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人文內涵俱有的地方,值得人們反復品味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