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萬強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品質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114—01
課堂教學問題設計要提高藝術性,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利用典型課例展開問題延伸,體現文本生本思維的有效對接,要在不同角度不同維度推出教學問題,為學生創設適宜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教學問題設計還要體現趣味性,要有一定難度系數,給學生造就挑戰自我的機會。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在教學問題設計時,還要關注其層次性,體現因材施教性教學原則。
一、對應設計,體現文本生本思維契合
數學具有邏輯性、抽象性等學科特征,這也是很多學生感覺數學難學的原因。教材學習內容有系統性,教師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有效整合教學積極因素,從學生認知實際出發,找到文本生本思維契合點,這對科學設計教學問題有重要意義。由于學生個體學習基礎、領悟能力、學習習慣等不盡相同,表現在數學感知能力方面呈現差異性。教師在課堂問題設計時,要考量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給出梯度性教學問題。為不同群體學生量身定做教學問題,體現的正是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學問題設計還要具備啟發性,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良好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有效激活學生學習思維,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
二、多元展示,創設適宜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問題展示方式眾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作出合理選擇。傳統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個體回答或者集體回答,這種問題投放方式過于程式化。學生學習始終處于被動局面,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難以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問題投放時,需要進行多重考量,提升問題投放技巧,形成重要教學契機。教師口頭展示、黑板書寫展示、發放問題紙條、多媒體展示、學生提出質疑等方式,只要合理選擇,都能夠給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數學教學離不開課例講解,教師將教學問題融入課例之中,用問題貫穿課例,也可以為學生學習思維形成鮮明路線圖。
在學習《絕對值》時,教師展示課例:兩輛汽車,第一輛沿公路向東行駛了5千米,第二輛向西行駛了4千米,為了表示行駛的方向和所在位置,規定向東為正,分別記作正5千米和負4千米。這里的正數和負數只能代表汽車行駛的方向,汽車實際行駛距離是多少呢?學生給出答案:第一輛車行駛5千米,第二輛車行駛4千米。教師繼續設計問題:這里的5和4能不能看成是+5和-4的絕對值呢?絕對值如何定義呢,它有什么特性?如果將絕對值的代數定義用數學符號語言進行表達,該如何操作呢?學生思維隨教師問題設計行進,很快抵達問題核心。教師列舉具體實例展開討論,逐漸引入絕對值概念,并通過深度解讀認知絕對值特性,完成絕對值定義數學。
三、創設鏈接,升級課堂教學維度品質
初中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生活實踐有密切聯系。教師在教學問題設計投放時,需要充分考量學生學習認知基礎和生活積累,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在數學學習中感知生活,這對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素質有重要幫助。數學學科認知涉及領域廣泛,教師在教學問題設計時還要關注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促使學生結合多種學科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認知品質。
在學習《角的比較》時,重點要厘清角的和、差、倍、分的做法和計算,以及角的平分線定義。教師隨意在黑板上畫出兩個角: 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關系整節課的得失成敗。教師要關注教學問題的內質特征,對教學實際做出科學評估,對學生接受特征進行綜合考量。這樣才能在教學問題設計時提高針對性。因此,良好的課堂教學問題設計,不僅能夠激活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對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培養良好學習探究習慣也有重要促進作用。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