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艷
【關鍵詞】 幼兒;目標;手段;內容;環節;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124—01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教育不能以說教為主。他們紀律差,理解能力有限,讓他們長時間坐在教室學習或呆在一個地方,是不符合其身心發展要求的。因此,教師只有將教學變化為趣味性很強的游戲,通過“玩課”牢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才能使幼兒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育的核心所在。目標的選擇必須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其中還應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方方面面的要求。如,在社會活動《哥哥姐姐真棒》中,教師可以和中大班合作舉行“小小聯歡會”,讓小班的幼兒來到中大班,看哥哥姐姐的才藝表演秀,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戲,通過活動激發每個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達到教育雙贏的效果。這樣不僅中大班幼兒展示了自己在知識、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才華,得到情感、態度方面的升華,產生愛護小班弟弟妹妹的情感,而且小班的幼兒會產生崇拜、喜歡哥哥姐姐的情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所以說,“玩課”是增進幼兒情感交流的潤滑劑。
二、選擇有效的方法手段
選擇有效的方法手段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之處。教學方法很多,包括情境創設、游戲表演、討論交流、引導操作、示范講解等,教師要選擇最容易達成目標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如,在音樂活動《快樂洗衣機》中,我們讓幼兒扮演放置在洗衣機里的一件衣服,想象自己在洗衣機里旋轉跳舞的動作,極大地滿足了幼兒自由表現的欲望。同時,我們還引導幼兒學會從單一的個體動作逐漸變化到多個集體動作。如,應怎么表現兩件衣服攪合在一起。很多小朋友馬上意識到要找個同伴合作表演。在洗衣服的情景創設中,適當地運用角色表演,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輕松突破了從“單人舞——雙人舞——集體舞”的教學難點。所以說,“玩課”是增強幼兒藝術表現的催化劑。
三、選擇有價值的教育內容
選擇有價值的教育內容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在正確把握整體教育目標的基礎上,需要我們選擇適合幼兒的,能引發幼兒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的,同時又具有教育意義和價值以及對幼兒長遠發展有益的教育內容,并對教育內容進行價值分析,思考其蘊涵的教學價值。如,在科學活動《烏鴉喝水》中,我們提供了各種材料:棉花、石塊、樹枝等,讓幼兒自由探索可用哪一種物體能幫助烏鴉喝到水。先讓幼兒猜測,然后分組進行實踐操作,讓幼在探索中得到真相,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幼兒的探索能力。所以說,“玩課”是揭開幼兒探索欲望的顯影劑。
四、設計有效的教育環節
設計有效的教育環節是有效教育的點睛之筆。每個教育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環節與環節的連接一定要注意自然,為活動服務,切記形式主義。如,在美術活動《有趣的花瓶》中,我添加了一個游戲環節——嘗試用身體來表現各種花瓶的形狀。這個環節的設立,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意識,活躍了課堂氣氛,更多的則是充分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想象能力。在幼兒擺的各種奇形怪狀的體態中,我們愉悅了身心,得到了啟發,收獲了創作靈感,為接下來的作畫環節打下了基礎,有效地解決了活動中創造各種花瓶造型的教育重點和難點。所以說,“玩課”是提升幼兒創造能力的添加劑。
五、形成有效的師幼互動
形成有效的師幼互動是有效教育的必備要素。教師轉換角色,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是有效的“師幼互動”的前提。如,在數學活動《認識圖形》中,為了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在小班認識圖形的第二課時,筆者不再用結合教具讓幼兒被動地學習圖形知識,而是選擇了游戲的方式讓每個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每位幼兒自由選擇,扮演“○”寶寶,“△”寶寶,“□”寶寶,七嘴八舌地搶著做各種圖形寶寶,而筆者來當圖形“媽媽”,給他們戴上圖形標示卡后和幼兒一起做“圖形寶寶操”,一起玩“圖形寶寶找家”、“圖形寶寶開火車”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性,有效地幫助幼兒認識了圖形之間的外形區別。所以說,“玩課”是提高幼兒認知能力的反射劑。
總之,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在課堂上玩,引導幼兒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去玩。只有將教學的內容編成幼兒喜歡的活動,才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都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園教學就應該從“玩”出發,讓每一個幼兒在玩中學到快樂與本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