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韜+張琪+王民
2016年8月16~21日,第13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北京舉行,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隊參賽,有174名參賽學生和88位帶隊教師,是歷屆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國大陸代表隊也取得了歷屆最好成績,收獲3枚銀牌和1枚銅牌。
多媒體測試(MMT,MultimediaTest)是國際地理奧賽的三部分題型之一,也是惟一需要電腦輔助測試的題型。它的設計旨在最大限度地還原地理學科的真實情境,借助電腦的色彩顯示優勢,將各種地理景觀與數據用靜態圖片或動態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從四個所給選項中選擇惟一正確的一項,以考查學生對大量地理事物特征和規律的掌握程度。由于MMT的每一題都配有大幅圖片或視頻,因此也被稱作景觀題。
近五屆地理奧賽的MMT題數和考試時間可以看出,從2013年開始,題目數量從30題增加到40題,而時間在經歷了兩屆探索后,仍保持45分鐘不變。本文從題型特點和考查主題兩方面對MMT作出分析。
MMT的考查方式類似于單選題,但并不直接就某個知識點提問,而是會給出圖片或視頻材料,要求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結合自身地理知識作答。所給材料以圖片為主,數量通常為單幅,考查地理要素也較為單一。按照目前常用的地理圖片劃分方法,這些圖片可以分為地圖、景觀照片、統計圖表(table & figure)、遙感圖像、等值線圖、示意圖、漫畫和變形地圖8種。
每年的MMT都有少量題目所給的圖片是包括其中兩種類型的,本文將其定義為綜合圖,表1中以“是否綜合”來對其歸類。綜合圖既可以是多幅圖片,也可以是單幅圖片中的綜合。
除圖片外,還有以動圖形式呈現的材料,每年2~4題不等,約占總題量的5%~13.3%。這些動圖按功能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顯示地理事物的時間變化,通常以月或年為時間單位,包括多幅地圖疊加和多幅統計圖疊加產生的動態變化;二是顯示某種地理景觀或較短時間的地理過程,可以是一段實拍視頻,一段模擬動畫,甚至是截取的新聞或紀錄片的片段。為便于統計,這些動圖分別按照其所表現的內容相應地歸類為地圖、統計圖表或景觀照片。
各屆MMT圖像分類數據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題目圖像以景觀照片為最多,每年都有10題以上。2016年景觀照片數量有所減少,首次出現低于其它圖像情況,但仍有11幅,不考慮綜合圖的情況下也超過了總題量的25%。景觀照片一直是MMT的主力。地圖和統計圖表的總數持平,2016年的數據也是一樣,都為6幅。再次是示意圖和遙感圖像,遙感圖像主要是2016年出現很多。值得注意的是,MMT每年都會考查變形地圖,由于變形地圖和地圖在表現形式和功能上存在較大差別,在此將其單列一項。變形地圖在國內地理考試中并不多見,是一個有趣的新動向。此外,MMT的圖像還有少量等值線圖和地理漫畫。
一、地圖
MMT用地圖提供給考生獲得真實空間中某種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分布信息,通常在底圖上用點、線、面和不同顏色結合以表示地理事物,其優勢在于能真實反映地理事物間的位置和方位,便于考生結合已有知識進行判斷。如2016年第10題。
(1)這張地圖是基于1 081個城市從2003年到2010年間的信息制作而成。圖1表示的是:(A)
A.PM10顆粒物的年均排放量(微克/立方米)
B.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數量(千萬人/年)
C.核電站廢料(噸/年)
D.GDP(千美元/年)
這一題將各個城市以點狀表示在世界地圖上,輔以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豐富程度。在本題中,點的密度不具有解題意義,但考生可以借助各點的顏色以及位置,了解這種地理事物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分布狀況,有助于學生作出判斷。
二、景觀照片
景觀照片是MMT中最常用的圖片類型,它的優勢是能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實地理情境,其圖片信息未經加工處理,也并不特意突出某種地理事物,因此與地理素描不同。這就要求考生具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將其與自身地理知識儲備對應,調取有用信息,再經過合理分析,才能正確作答。景觀照片的內容包羅萬象,既可以反映一地的山川河湖等自然景觀,也可以反映衣食住行等文化景觀。如2016年第16題。
(2)圖2的照片來自同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C)
A.智利 B.冰島 C.挪威 D.瑞典
這一題給出了4幅景觀圖,便于考生將其與自己的知識基礎聯系,互相佐證。通常考生對于挪威的峽灣風光比較熟悉,輔以其它三幅圖,分別可見其漁業發達、海上采油興盛和建筑材料為木頭等特點,就容易判斷出答案。由于景觀照片未經處理,所以其背景信息也是答題的有效輔助,如第一幅圖中的白雪覆蓋,第二幅圖中的小木屋,第四幅圖中的高大杉樹林,都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三、統計圖表
統計圖表是數據的直觀表示,能定量反映地理事物的特點。MMT中使用的數據通常是用類型多樣的統計圖直觀顯示,除常見的柱狀圖、折線圖、散點圖外,還有統計地圖、人口金字塔等具有地理特色的圖表。偶爾數據也會直接以表格形式簡單呈現,統計圖重在考查學生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如2016年第5題。
(3)下列東亞及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國家中最有可能的是:(B)
A.不丹 B.柬埔寨 C.斐濟 D.馬來西亞
作答的關鍵在于讀懂圖3所示統計圖,橫軸和縱軸分別代表出生時預期壽命和婦女平均生育率,除了這兩個維度外,圖中還以標注點形式增加了一個時間維度,并用曲線將這些散點連接起來,直觀呈現變化特點。從圖中可以看出,同時代X國的國民預期壽命短于該地區平均水平,而生育率卻高出平均水平,因此可以判斷該國社會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在此基礎上,引人注目的是該國1977年人均壽命異常下降,可推測是由于某種原因導致的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此時就需要考生了解當代世界史的一些知識來作答。
四、遙感圖像
本文中的遙感圖像不限于未經處理的遙感影像,還包括經過簡單處理的影像,后者是在遙感影像上加工而成,歸為遙感圖像,意在與完全抽象化的地圖有所區別。中小尺度的遙感圖像和景觀圖的界定辦法是拍攝的角度是否為正投影得到的頂視圖。借助不同波段光譜對各種地理事物的色彩特征,遙感圖像在表現地理事物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2016年遙感圖像的題目數量突然增加,甚至超過景觀照片,如2016年第1題。
(4)圖4描述了下列哪種地理現象:(B)
A.沿海水域的富營養化 B.灣流
C.信風 D.熱帶氣旋
這是一幅中尺度范圍的遙感圖像,關鍵在于定位。了解位置之后,不難判斷圖上的色彩明暗代表的是不同的海水溫度,由此便可推出答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