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宇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
【地域文化】
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觀念障礙及化解路徑
杜 宇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市場經濟的發展,東北地區日漸衰落,據2015年上半年GDP數據顯示,東北三省增速排名靠后,經濟體制和結構矛盾突出、人才流失等問題突顯。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觀念落后、創新思維缺乏、市場意識薄弱。本研究主要分析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觀念障礙的具體表現,針對具體問題,探尋化解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觀念障礙的具體路徑,以期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科學依據。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觀念障礙;化解路徑
(一)嚴重的“守家”和“小富即安”的保守觀念
東北土地富饒,物產豐富,不缺乏資源和設備。相對南方而言,東北農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畝地三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農思想根深蒂固,[1]為生計而闖世界的意識日漸淡薄,安土重遷思想濃厚。此外,東北地區冬季寒冷而漫長,“貓冬”習慣普遍,競爭及進取精神缺乏。各種主客觀因素交互作用,使東北人普遍形成了一種小富即安的社會心理,保守的思想觀念導致人們只求在平穩中徘徊,卻忽視在改革創新中發展,使得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步履維艱,制約了其振興發展。
(二)計劃經濟致使人們觀念僵化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國外封鎖及國內百業待興的國際、國內背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然而,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一系列的僵化觀念,已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它的精神本質已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及行為方式中,成為“習慣”。具體表現為一切按行政命令去辦,“等、靠、要”思想嚴重,一切拘束于條條框框中,人們思想更加保守,害怕改革和創新,甚至消極地對待改革。再加上市場信息更新速度快,國企改革困難重重,阻礙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發展。
(三)經濟與文化一體化意識薄弱
經濟與文化一體化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在現代化進程中,首先應做到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協調。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為國家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由于東北創業文化的氛圍不濃厚,造成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脫節,文化建設不能為經濟建設提供積極的智力支持,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經濟與文化一體化還應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東北地區一直以來著重發展重工業,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忽視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東北地區出現了資源危機,土地沙化、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物種滅絕和森林面積大量減少等現象。
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才能促進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全面進步。所以,東北地區經濟與文化一體化觀念滯后嚴重影響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四)國有企業缺乏創新管理理念
東北曾是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及林業基地,新中國成立初期至1980年,東北曾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F如今,東北經濟體制轉型相對緩慢、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一些國有企業也不能發揮其原有的力量,普遍存在經營管理觀念落后的問題,表現為所有制結構單一、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企業設備相對老化,用人機制不健全等。傳統的管理理念不能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服務意識缺乏,管理意識錯位,使得經濟內在活力不足,大量人才流失,從而阻礙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是國企改革中的共性問題,但鞍鋼作為國企的代表,憑借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現代化的思想觀念順利地實現了企業的升級和振興,下面就以鞍鋼的先進管理理念為憑借,從思想上化解阻礙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觀念。
(一)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鞍鋼以創新精神為核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新體制、技術、管理。鞍鋼集團提出“創新才有競爭力”的口號,實行科技引領發展戰略,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科技創新工作成效顯著。具體表現為:1.產品研發成就顯著;2.科研項目開發進程顯著加快,有先進技術的引領,企業發展更加迅速。
(二)強化市場意識
鞍鋼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人才引進和培養為宗旨,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突出企業個性特點,不斷豐富發展鞍鋼企業文化,不斷加大鞍鋼企業文化建設的推進力度。堅持“統籌規劃、重點突出、公開公平、擇優錄用”的人才引進原則,圍繞打造“立足鞍鋼、行業先進、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人才高地’”的人力資源規劃目標。[2]該理念促使鞍鋼企業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博采眾長,廣大職工自覺踐行“鋼鐵強國、造福社會”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為實現鞍鋼科學、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樹立經濟與文化一體化意識
文化對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反作用。鞍鋼堅持“創新、發展、求實、奉獻”的企業文化,時刻把“建精品基地、創世界品牌”作為企業目標,把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鋼鐵集團,成為中國鋼鐵行業的排頭兵作為企業愿景。近年來,鞍鋼集團公司黨委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并以《鞍鋼文化手冊》發布為契機,進一步推進了企業文化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四)堅持樹立典范
奉獻是鞍鋼精神的又一體現。一直以來,鞍鋼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通過樹立典型,鼓勵員工愛崗敬業。在恢復建設時期,鞍鋼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復了生產,涌現出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孟泰,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鞍鋼人“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愛廠如家,為國分憂”的主人翁精神,被譽為“孟泰精神”,成為鞍鋼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和源頭。[3]鞍鋼在振興發展的新時期,以李晏家、邢貴彬、郭明義等為代表的新一批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先進模范人物不斷涌現。他們的事跡充分展示了鞍鋼人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服務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如今,郭明義愛心團隊組織志愿者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服務幫助弱勢群體,在倡導無私奉獻精神、引領社會文明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愛心團隊。正是這些先進模范的引領,鞍鋼內部形成了以鞍鋼為家的良好企業氛圍。
雖然鞍鋼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實現其創新發展任重道遠,但思想觀念層面為國企在振興發展過程中做出了典范,促使我們不斷創新思維,適應市場需求。國企應從鞍鋼發展中汲取養分,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過程中,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轉變觀念,用嶄新的方式、先進的理念、完善的體制、穩定的機制,增強內生發展動力,走出一條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使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也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化改革作貢獻。
[1]宋冬林.關于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主要問題和思路[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1):5-13.
[2]逯宇鐸,葉嬌,何艷,等.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精神動力研究[J].理論界,2009,(3):77-78.
[3]耿麗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精神論析[J].遼寧大學學報,2014,(3):63-69.
【責任編輯:王 崇】

漢 安邑稠柱
F127
A
1673-7725(2016)03-0114-03
2015-12-15
杜宇(1991-),女,遼寧葫蘆島人,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