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文
華為為何不同
文/閆文

曾經,華為很神秘;現在,華為很神圣。28年的時間,華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作坊成長為世界通信領域的真巨頭。如果說“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展現了中國互聯網企業軟實力的話,那么,華為則代表著中國企業在“智造”領域的硬實力。今天的華為,從技術到產品,從理念到管理,乃至總裁任正非,都顯得那么與眾不同。
眼下的華為,很牛也很火。華為的牛,在于其在世界通信領域的巨大成就。而華為的火,則很大程度上源于手機。手機不能代表華為,卻能夠看出華為的與眾不同。
僅僅在兩年前,小米締造的國產手機神話還在上演。然而,兩年后,華為不但完成了對小米的趕超,其強勁發展勢頭甚至讓蘋果、三星兩大手機巨頭顫抖。據有關統計,2015年,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突破1億部,成為出貨量最大的國產手機廠商。
實際上,早在許多年前,華為便開始制造手機,只是沒有多少出彩之處。改變發生在2012年。不管是否“復制”了小米的成功,憑借“榮耀”系列手機,華為手機開啟了自己的榮耀征程。
最初階段,“榮耀”系列手機盡管成績不菲,但就手機產品而言并沒有多少過人之處,跟三星、蘋果更不在一個水平線。只是在后面的發展中,華為有些與眾不同了。
2015年,情況陡然發生變化。這一年,中國手機市場競爭呈現白熱化程度,華為、小米為榜首爭得不可開交,曾經風光無限的三星節節敗退,而高貴的蘋果也罕見地放下身段。在這場較量中,華為完成了份額上的超越。
除了份額,華為手機的產品線也逐漸走向高端,旗艦手機一路跨過3000元、4000元門檻,矛頭直指蘋果、三星。一開始,走高端路線的華為并不被看好,但一路下來卻“名利雙收”。2015年,華為以8.6%的凈利潤率成為最賺錢的國產手機廠商,利潤超過100億元。
與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不同的是,華為手機更多采用了自主研發的芯片。從低端手機開始,逐漸升級芯片技術。根據華為最新公布的數據,上市僅兩個多月,華為新旗艦P9、P9 Plus的銷量已經突破260萬臺,而P9手機就采用了華為自己最新研發的芯片。
盡管手機業務讓華為變得家喻戶曉,但真正為華為贏得榮耀的還是其在通信領域的大作為。這榮耀,甚至上升到了國家、民族的高度。
4月1日,華為發布了2015年年報,報告顯示,2015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3950億元(608億美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369億元(57億美元),同比增長33%。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者業務收入達1291億元(199億美元),同比增長73%。
如此傲人業績,讓華為成為名副其實的巨頭。按照2015年年報數據,華為的營收相當于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三家的總和。在相關機構發布的“2015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華為是排名最高的中國公司。與“BAT”不同的是,華為一半以上的營收來自海外,可以說是中國大企業中最國際化的一個。
5月,一向低調的任正非罕見地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談及華為的發展“秘訣”,任正非認為,華為的發展首先得益于國家政治大環境和深圳經濟小環境的改變。而華為在通信領域的的大作為,在于華為的專注,堅定不移28年只對準通信領域這個“城墻口”沖鋒。
而攻城的“利器”則是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5月30日上午,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在京召開。在這兩院院士濟濟一堂的大會上,任正非作了匯報發言。
任正非介紹,2015年華為投入92億美元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占銷售額的15%,已超過蘋果的85億美元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3.5%)。未來幾年,華為每年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00億~200億美元。按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統計,去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而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著華為已經開始向蘋果收取高額專利費。
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眼中,華為是目前中國最好的企業。這個“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華為的治理結構。華為是員工共同擁有企業的股權,員工既是老板又是員工,每年華為利潤的大部分都會以分紅形式返還給員工,因此華為的激勵比較好。2015年,華為花在員工身上的錢達1377億,17萬員工,人均年收入超過80萬元。對于堅持不上市,在任正非看來,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就會逼華為橫向發展,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其次是華為的戰略決策相對合理。一方面,華為看重創新,在創新上放的權重比較大,結果就是我國發明專利海外申請中,華為占了半壁江山,相比之下,聯想作為上市公司,在創新方面所放的權重要比華為小很多。而“BAT”則以營銷為導向,并非以技術創新為導向。另一方面,華為在人才招攬上全球布局,不但招中國最好的畢業生,也招全世界最好的畢業生。目前,華為在海外建立了20多個能力中心,成員大多是外國科學家。
再次是華為的管理團隊有著任正非的“品格”。“他有集體激勵的力量,不高調但激勵非常有效,市場拓展中任正非是身先士卒,他的魅力為華為品牌塑造加分不少。可以說,到今天這個時點,任正非是這一代企業家里邊的翹楚。”曹和平坦言。
作為世界級企業,華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企業的最高水準。對于華為的未來,國人也有著更大的期待。在全國科技大會上,任正非對華為現狀和未來道路進行了研判。
在任正非心目中,華為前程遠大。按照規劃,華為2020年銷售收入要超過1500億美元(約合1萬億人民幣)。但對于現狀,任正非則指出華為目前“很迷茫”,“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
未來華為是否能夠領時代風騷?曹和平認為還有待觀察。在他看來,華為現在也面臨許多發展的“坎”。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任正非也談到了“居安思危”問題。在他看來,華為作為一家公司也會懈怠。除此之外,他重點談了“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在他看來,我國面臨著極大的知識產權威脅,國家一定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過去二三十年,是從落后通信走向寬帶通信的二三十年,全世界出現多少大公司,美國思科、谷歌、Facebook、蘋果,中國沒有出多少,就是因為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的大產業,比如VR虛擬現實,中國在這些產業是有優勢的,但是要發展得更好,必須有十分苛刻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任正非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