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學武
人富了心呢
文/程學武

誰都不會否認,我們現在進入了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時代,大多數人吃有食,居有所,穿有衣。然而,這種富裕的背后卻出現了這樣的怪象:我們的財富在增加,但滿足感在減少;溝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溝通在減少;認識的人在增加,但可以談話的人在減少;房子越來越大,但里邊的人越來越少;路越來越寬,但心越來越窄;樓房越來越高,但視野越來越低……
究竟哪里出了問題?有一則報道說,現在的人們感到壓抑的概率是上世紀50年代的10倍,不管生活多么富裕,精神生活始終感到貧窮。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愛拿自己跟周圍的人進行比較。失敗者羨慕嫉妒恨成功者,成功者也常常感到像失敗者。商品時代培育出來的商品意識,容易使人變得比以往更貪婪,更好高騖遠。越是看重金錢和物質,人就越不容易滿足,心理也變得更脆弱。
在人富心窮的心態下,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的幸福感究竟在哪里?我們怦怦亂跳的心,究竟要怎樣的依托?
來自骨子里精神上的窮,會使人良心扭曲,社會責任感降低,缺乏對弱者的同情,缺乏對這個世界的愛。心窮還使我們有時喪失了自尊,學會虛偽、世故,裝模作樣的外表下一顆脆弱的心,經不起外力輕輕一碰。脊背彎曲的人性下,就是牢騷多,怨言多,一口唾沫都想淹死這個世界。
“心窮現象”使人染上了一股窮氣。有些富人們真的“窮得光剩下錢了!”富人顯擺時,可以從空中拋錢,看貪婪之輩你爭我搶的鬧劇;可以驕奢淫逸,揮金如土,玩一擲千金的游戲。這些人財富在增多,金錢在增加,但就是沒有社會慈善意識,他們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心窮。
心窮的饑渴,使金錢很容易就操縱了一場場的騙局,如五花八門的造假、欺詐……層出不窮,不斷翻新。有些貪官受賄數千萬元,表面上卻仍舊省吃儉用,將貪污來的錢全新藏匿于家中,冰柜、煤堆、鞋窩……一切他們認為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都塞滿了現鈔。他們要錢并不是為了用,而是因為心窮,窮怕了。
人富心窮,還使我們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越來越懷疑。
足寒傷心,心窮則傷氣損志。甚囂塵上的時代,我們要做到貧而不拙,富而不貪,達不足貴,窮不足悲,確屬不易。但那種戚戚于貧賤,汲汲于富貴,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急于求富,耽于羨富、諛富,貧而諂,富而驕,或夸大貧窮,或夸耀富有,同樣也是萬萬要不得的。
愿在物質上已經脫貧的人們,趕快進行心靈的“脫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