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喜
一、在基本國情教學中的滲透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兩層含義:其一,我國是社會主義社會,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初步顯示。其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針對第一層含義,我們應通過活生生的事實材料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針對第二層含義,我們應結合先進人物事跡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改變祖國不發達狀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培養這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主要體現的是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對國家負責。
二、在基本路線教學中的滲透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必須長期堅持下去。由此,我們應通過新舊時代的對比、改革開放前后的對比,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引導學生培養改革意識,支持改革,增強開放意識,樹立開放的胸懷。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黨的基本路線,就沒有祖國的今天。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因而,培養這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的是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對國家負責。
三、在民族國情教學中的滲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新中國成立,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部事務。因而,我們應教育和引導學生積極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在生活中關心、幫助和團結身邊的各族同胞,堅持原則、明辨是非,旗幟鮮明地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做斗爭,維護國家的統一。培養這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主要體現的是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對國家、社會負責。
四、在祖國統一教學中的滲透
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統一大業取得重要進展,香港、澳門先后回歸祖國;但臺灣問題還沒有解決,祖國的統一大業尚未完全實現。我們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國家的統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在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承擔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反對一切危害祖國統一的言行,對有損祖國統一的問題和現象及時進行檢舉揭發,積極宣傳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意義。這體現了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對國家負責。
五、在三大戰略教學中的滲透
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浪費、損失十分嚴重。從總體上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這些分別是我國的人口國情、資源國情、環境國情的主要表現。面對這些國情,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不斷提高人口意識、資源意識和環境憂患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增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自覺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培養這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主要體現的是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對國家、社會負責。在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等理念,這有利于消費者自己節約金錢、保持身體健康,所以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總體科技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但我國的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還比較低,高素質人才相對不足,人力資源處于劣勢地位。這分別是我國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國情。為此,我們要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在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創新素質,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貢獻。這體現了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對國家負責。這有利于自己在人生中有所作為,實現自身價值,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六、在參與經濟生活教學中的滲透
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根本原則。在教學時,應幫助學生認識國家為公民創業就業提供了好的政策,讓學生感悟到公民個人應抓住有利條件,發揮自身才能,積極進取,努力創業,實現自我價值,既為國家建設做貢獻,也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這體現了做一個合格公民,對國家負責,對自己負責。中學生參與經濟生活,一方面表現在關注國家的經濟建設,另一方面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理財、合理消費。教學時,應教育和引導學生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增強節約消費意識,養成合理消費習慣,這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也是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這體現了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對自己負責、對他人(父母)負責。
七、在參與政治生活教學中的滲透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保證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民主決策等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公民依法享有建議權、監督權,是國家的主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在進行有關我國民主建設的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民主意識、主人翁責任意識,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積極承擔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在進行有關我國法治建設的教學中,應結合相關案例教育和引導學生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守法用法,避免違法犯罪,對自己負責;自覺履行義務,依法規范自身行為,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承擔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八、在參與文化建設教學中的滲透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僅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在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文化之間的關系,認同民族文化,宣傳、弘揚民族文化,特別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這體現了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積極承擔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加強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效形式。這些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積極參與學校、社區、社會組織的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自覺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做貢獻。應教育和引導學生對自己負責——講禮貌、講禮儀,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辨別各種消極文化并自覺地加以抵制,保持精神肌體健康;等等。
九、在參與社會建設教學中的滲透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善、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和美好藍圖。在教學中,應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參與構建和諧社會,做到:尊老愛幼,正確處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促進家庭和諧;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促進班級和諧、學校和諧;做到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促進社區和諧、社會和諧……這體現了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積極承擔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
十、在樹立共同理想教學中的滲透在基本路線教學中的滲透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集中表達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精神動力。為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奮斗,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在教學中,應結合先進人物事跡教育和引導學生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把實現人生理想與實現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將自己的抱負與時代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用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為祖國服務,積極承擔對國家的責任。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金牛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