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淵陳 雅鄭建明
(1.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 杭州 310018;2.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南京 210093)
·新理念、新思潮、新視野論壇·
社區云在新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經 淵1,2陳 雅2鄭建明2
(1.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 杭州 310018;2.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南京 210093)
針對新城鎮公共信息服務一體化程度低、資源供給不足、無法滿足人們信息需求的現狀,指出社區云是一種改進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技術和方法。從服務內容和主體、目標與理念、模式與架構、服務評價等方面對社區云在新城鎮公共信息服務中的應用開展研究,有助于普遍均等信息服務的實現和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的協同發展。
新型城鎮化 信息化 社區云 一體化服務
我國城鎮化率近年來增速極快,目前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是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人的城鎮化速度遠跟不上物的城鎮化速度。有鑒于此,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要強化信息資源社會化開發利用,促進信息共享,完善城鎮公共服務,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1]。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網信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2]。
公共信息是公共物品的一部分,是政府等公共事務管理組織產生、收集、整理、購買的信息資源,以及民間交流、社區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信息資源。
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在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歷史進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公共信息供給和信息化建設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小城鎮的公共信息服務資源供給不足、一體化程度不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標準偏低,對整體城鎮化建設產生了不良影響。研究新技術在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中的應用,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各種公共部門、私營企業、非盈利團體和個人的作用,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協同發展的應有之義。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強化公共信息服務,協同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發展,推動人的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和歷史性任務,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公共信息服務也得到了學界廣泛關注。國內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陳博(2014)指出加強公共信息服務、建設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模式;蔣永福(2006)認為公共信息服務的政府規制內容包括信息公開、市場化開發利用、防范和制止公共信息資源濫用;王森等(2008)指出公共信息資源的公共性、廣泛性決定了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多元化主體特征;趙生輝(2015)構建了私域信息資源公益性開發的策略軸模型并分析了主要策略;吳應良等(2013)提出一種面向區域一體化的信息服務體系的信息生態系統模型;戴艷清(2010)基于不同的服務主體提出了公共信息資源政府主導型服務模式、商業型服務模式、志愿型服務模式;夏義堃(2005)指出公共信息服務應廣泛發揮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力量,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化、社會化為主體的多元管理體制;倪明勝等(2009)研究了政府主導,第三部門輔助,企業積極參與的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綜合體系的構建;周宏仁(2014)經研究指出,應搭建城市信息服務云平臺,使新型城鎮化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楊國才(2012)以農業產業信息化云服務平臺為案例探索加快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余以勝等(2011)運用博弈論的方法以“廣佛同城”為實例分析區域合作各主體間的信息資源共享與配置;夏葵媛(2014)探討了一體化的農民工信息服務平臺的基本功能與具體的構建內容,并提出了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原則;周宏仁(2005)提出多部門協同構造一個一體化的農民工信息服務體系,把農民工群體納入到國家公共服務的軌道;王崗(2009)提出從實體和虛擬兩方面建立寧夏公共信息資源區域協作聯盟的構想;楊兵等(2008)從信息化基礎、信息化發展環境、信息技術應用三方面,研究影響成都市城鄉一體化信息服務體系發展水平差異的因素和影響程度。國外雖然沒有“新型城鎮化”這一提法,但不少高城鎮化率的發達國家也很注重提高小城鎮發展質量,研究利用一體化公共信息服務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問題。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斐然,應用研究尚有缺失,目前鮮有學者對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方法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應用進行深入剖析。
3.1 云計算
約在2008年,云計算開始進入中國并在各領域信息化建設中得到應用。云計算本質上不是一種具體技術,而是一種創新的服務模式。根據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定義[3],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技術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以及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等),以資源池化、按需服務、高速接入、快速彈性、計量服務為基本特征。
云計算的典型架構是3層架構,即由自下而上的基礎設施層、平臺層和應用層構成。每一層次都可以提供服務,各層次相應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業務模式分別為L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
云計算的部署模式可分為公有云、私有云、社區云和混合云4類,其中公有云和私有云已在國內得到較多的應用,社區云和混合云則是近年來業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公有云模式下,云基礎設施為一個提供云計算服務的運營組織所擁有,該組織向廣大用戶提供近似標準化的云服務,優點在于擴展能力強、部署成本低廉,用戶無需硬件投入。私有云模式較公有云安全,用戶組織可對基礎設施進行控制,核心技術上類似公有云但僅針對單個用戶組織設計。社區云,或稱機構云,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私密性、安全性、規范性要求接近的若干組織共享云基礎設施。混合云模式是其他部署模式的綜合,由兩種或更多云組成,云之間以一定標準進行組合,原有的公有云、社區云、私有云結構不變,可移植性較好,但不可避免存在認證、管理、數據加密等方面的安全問題。
3.2 社區云
如前所述,云技術已在各領域信息化建設中得到應用,但幾種常見的云部署模式都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如:公有云靈活性差、安全性一般,而現代信息服務對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私有云部署周期長、運維成本高、擴展能力差,難以實現不同組織、不同信息內容的一體化服務;混合云克服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一些缺陷,但技術架構和部署實現過程過于復雜,超出很多信息服務組織的能力范圍。
作為大的“公有云”范疇的一部分,社區云又與私有云較為類似。與其它云模式相比,社區云的特點在于區域性和行業性、資源高效共享、有限的特色應用以及成員的高度參與性,部署門檻較混合云更低而適應性更強[4]。社區云易于部署,因而尤其適用于IT技術密集程度不高的行業、興趣相近的組織的信息化實現,能實現眾多公共信息服務組織的聯合服務,又可較好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成為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理想模式。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各地利用信息技術在新城鎮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當前在實現公共信息一體化的服務過程中,存在公共信息服務部署過程繁瑣而效率低下、資源供給不足而重復建設情況嚴重、一體化程度低、管理和更新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既有技術和手段已無法滿足公共信息服務的要求。社區云以其突出的優點,成為推動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發展的關鍵力量。從各地的實踐看,社區云也是向社會提供公共信息服務的有效手段,如“深圳大學城云計算服務中心”即依照社區云模式建立,為當地提供了一系列云服務項目,滿足了人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5]。
社區云在新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中的應用,主要應考慮如下方面:
4.1 服務內容
新城鎮的健康發展需要為居民提供集成化、個性化、綜合性的公共信息資源,包括政務信息、政策法規、教科文衛體等公共服務信息以及大量的非政府組織、個人產生的信息。從信息來源看,大致可概括為三大類服務內容:①區域性公益信息云資源。由城鎮地方政府主導,整合城鎮各級政府部門、組織的公共信息形成的信息資源云服務,呈現出較多的公有云特征,以全面、基礎服務為主要目標。此類信息包括政府文件、辦事指南、法律法規、人才招聘、住房政策、醫療制度、社保制度等,面向城鎮所有居民提供基本服務,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②行業性公共信息云資源。教、科、文、衛、體等行業領域的相關部門、組織的云服務模式則以提供綜合性、個性化的服務為宗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混合云的特征。此類信息的代表是數字圖書等文教信息,各圖書館以圖書館聯盟的形式向社會提供知識信息服務,其架構中容納了館藏資源模塊、商業數據庫模塊、外部免費資源模塊、用戶教育模塊等。在為社會提供知識信息、傳播文化、提高市民素質的同時,保障自身信息的數據安全、商業信息的知識版權也是其使命之一。③私有性公益信息云資源。一些組織、機構、個人從公益角度出發,為社會提供的信息服務,是城鎮公共信息服務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滿足了人們對信息服務深入、精確的需求。這類信息內容來自這些組織、機構、個人內部,借助云計算服務商提供的相關接口向社會開放服務,但管理控制完全封閉,呈現出明顯的私有云特征。
4.2 服務主體
在為新城提供鎮公共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服務主體起著無可代替的作用。過往,公共服務主體常與政府等同,公共信息也僅指由政府部門產生或以其他方式擁有的信息。這一觀念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當今意義上的公共信息服務,是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個人共同為社會提供的信息服務集,服務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①政府部門。政府部門無疑是提供公共信息服務的主心骨,其不僅是最大的公共信息提供者,同時也是實現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和社區云應用的關鍵促進力量。長期以來,政府信息與公共信息多被混用,政府信息的公開與整合成為公共信息服務的研究熱點和實踐焦點,各類政府信息的一體化服務實踐和云服務探索也為整體公共信息的一體化云服務打下了良好基礎。此外,從國內外實踐看,政府部門的政策推動、資金扶持決定了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成效,“搭便車”現象和“公共悲劇”現象致使其他力量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務需要政府的剛性制度保障。②非營利性信息服務組織。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非營利性信息服務組織,在政府部門統一管理下,對相關主題領域的各類型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以公有云、混合云等形式提供社會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一些組織的一體化實踐已成為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成功案例,如一些地區自發性成立的圖書館聯盟,采用開放OPAC、通借通還、聯合參考咨詢等手段實現了館藏資源和服務的共同揭示和社會化利用。③營利性信息服務組織。如果說政府部門保障了城鎮居民綜合性、基本面的公共信息服務,各種非營利性信息服務組織實現了各類型信息的一體化組織和服務,數量龐大的營利性信息服務組織則提供了更為深入、專門化的公共信息服務。自20世紀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論被提出以來,公共服務的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政府放開權力,引進各種服務主體和競爭機制,推動信息服務的多元化。原本被排除在公共服務框架之外的各種營利性信息服務組織,如各種數據公司、信息服務企業,本著來自社會、服務社會的宗旨,也積極參與公共信息的社會服務,這些組織的信息資源一般存儲在自有的內部網絡或私有云中,通過必要的接口技術納入到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體系中,實現私域信息的公益性利用。在此過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導、技術指導和其他必要的扶植手段是這些營利性組織構建私有云、加入社區云的重要保障。④其他社會信息服務力量。在一些發達國家,各種基金會、民間團體已成為公共信息服務的活躍力量。我國尚未形成社會全面參與公共信息服務的局面,但一些專注信息開發、利用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也已開始向當地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務,這些信息資源通常存放在其自有服務器上或租用大型公有云服務。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有效管理下,推動這些社會力量加入到公共信息的社區云服務體系中來,并扶持和鼓勵更多社會力量的出現和發展,不僅能從主體和內容等方面完善公共信息服務,更能體現公共信息服務的活力所在。
4.3 服務目標和理念
研究新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問題時,應先認識到“城鎮公共信息服務”是邏輯起點和理論內核,并基于此認識,根據城鎮公共信息服務和一體化進程現狀,改變過去單純以資源為核心的管理及服務理念,以滿足城鎮居民信息需求、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為目的,應用社區云等技術和理念全面整合公共信息資源。①普遍均等。公共信息服務旨在平等配置信息資源,為所有用戶提供公平獲取信息和享受信息服務的權利。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堅持對全社會提供普遍均等的信息服務,消除信息鴻溝,是信息服務的基本理念。②用戶導向。過往的公共信息服務以加工一批信息資源、建立一批數據中心、設立一個門戶為基本模式,以信息資源為導向。社區云環境中,各種信息資源、軟硬件、管理制度、用戶資料等都成為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一部分,各服務主體專注于在其專業領域范圍內向社會提供公共信息,最終形成合力,滿足用戶信息需求。③全面整合。均等化服務意味著向城鎮居民提供的應是多元化、綜合性的公共信息,讓各類型的城鎮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務的福利。這里的整合,不僅是一體化各種服務主體,讓更多力量參與進來,還應鼓勵用戶主動參與到公共信息的生產、整合與服務中來。借助社區云的應用,將多元化的公共信息進行統一、融合。④教育教化。社區云的應用,不僅有利于資源整合,也可促進服務力量一體化和居民信息素質的提高,實現了教育教化功能。常見的云信息服務,如圖書館的聯合參考咨詢的服務功能,不僅為城鎮居民利用公共信息提供幫助,同時也是開展用戶教育、提高用戶信息素質的主要途徑。
4.4 服務模式與架構
傳統信息服務應用一般采用3層(多層)架構,通常包括前端會話層、中間業務邏輯層(可細化為多層)、后端數據存儲層。這一架構具備較好的安全性,但無法實現資源一體揭示、靈活擴展和高度可用,因而在城鎮公共信息服務過程中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

圖1 應用社區云的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模式
社區云計算架構提供了3個層次的基本應用服務,即LaaS層、PaaS層、SaaS層。這一層次架構自下而上相互繼承,LaaS層提供硬件和計算資源,與基礎設施供應商協同實現了服務器、網絡、存儲、應用軟件的一體化,以VMWare等軟件實現虛擬化集中管理和服務;PaaS層介于資源池和服務之間,常由平臺服務商提供具體應用,如安全管理、用戶管理、數據加工管理等;SaaS層采用自行開發或來自軟件服務商的服務,實現人們信息需求的按需云服務,對用戶而言,享受公共信息服務的過程如同從自來水龍頭接水般簡單。根據公共信息社區云服務的實際需求,這一架構也具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可進行一定的調整,如將PaaS層直接架構在物理資源上而不是基于LaaS[6]。不同層次的云服務形成一個松散耦合的的生態系統,社區云內部的私有云、公有云之間通過統一的資源共享協議和標準實現一體化有效集成。
如果說,云計算實現了資源的池化和服務的云端化,社區云就如同眾多云朵的聚集,每朵云朵都有其特色,同時又彼此相似、共享資源。因而,有不少學者認為社區云從架構上也可視為混合云的一種,從上圖所示的服務模式上也可發現這一類似之處。文章所指的社區云,服務內容根據城鎮用戶需求而定,軟件和平臺由各服務主體共享,身份訪問配置等功能模塊也由各信息服務組織定制。不同服務主體的公共信息資源位于各自的私有云/公有云中,這些私有云/公有云采用虛擬專用網絡(Virtual Private Network)等技術連接到一起,由一個統一的社區云管理平臺實現云間的互操作和云集成,并向用戶提供一體化服務。
4.5 服務評價
新的社會環境下,公共信息服務的政策制定、資源開發、整合服務都以對服務的科學評估為依據,借鑒當前信息化、城鎮化、社會服務的評價標準,在歸納社區云環境下影響公共信息服務質量的因素后,通過引入模糊綜合評價等方法形成量化模型,建立適合新城鎮的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評價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之前,已有學者對公共信息開發利用的評價進行了研究,如李楠等認為政府信息開發利用可從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信息資源公益性開發利用的資金投入、公益性信息公開共享的程度以及政府部門對公益性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視程度和認知程度4個指標去考量[7]。依據新型城鎮化進程對公共信息服務的要求,筆者認為可從資源、技術、資金、管理4方面來建立應用社區云的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評價體系。①信息資源。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是制約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信息資源的豐富程度、質量水平、更新速度、整合程度、需求滿足程度、利用情況應成為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評價的主要指標。尤其是通過對城鎮居民獲取信息的全面性、準確度、及時性等方面體驗的調查獲得的用戶滿意度信息,應成為評價服務質量的核心指標。②技術保障。作為一個IT項目,在采用社區云架構過程中,各種技術要素直接影響了公共信息服務的質量。在技術保障指標下又可細分出安全性、認證機制、抗壓能力、訪問速度、智能化水平等下級指標,對這些指標的評價反映了社區云服務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實際情況。③資金保障。基于租用/自建等不同的服務模式,社區云架構下的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需要一定的資金保證。除了對資金投入是否滿足開展公共信息服務的要求進行評價之外,對服務績效、綜合投入/產出等資金效率方面的評估,也是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一環。④管理。從根本上說,社區云是鼓勵各信息服務組織開展公共信息服務,吸引用戶利用公共信息服務的一種創新方式。目前存在的問題在于服務的管理不力。一些地區信息一體化服務,以及一些信息服務組織的積極性不高,均與政府部門對公共信息服務的重視程度不高有關。唯有相關政府部門把公共信息服務擺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相關制度、政策、法規,方能實現城鎮化、信息化的協調發展和相互促進。
應用社區云等技術和方法,實現新城鎮的公共信息一體化均等服務,有利于緩和公共信息服務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需求快速增長的矛盾,拉近城鎮居民之間的信息差距,是以人為本、實現城鎮和諧發展的基本條件。文章通過對社區云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的應用所開展的研究,以期推動城鎮改進公共信息服務,提高公共信息供給能力和一體化水平,實現城鎮公共信息的普遍均等服務。
(來稿時間:2016年7月)
1.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EB/OL].[2016-03-05].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2.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EB/OL].[2016-05-02].http://www.gov.cn/xinwen/2016-04/19/ content_5065897.htm
3.Mell P M, Grance T.SP 800-145.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1, 53(6):50
4.李維翠,李德生,褚東升.基于社區云的按需個性化流程構建方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1(6):1906-1909, 2034
5.秦小艷.國內首個社區云服務平臺落戶大學城[N].深圳特區報,2011-11-18(6)
6.王燕.基于云服務的數字化社區云平臺的設計[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3, 23(6):113-116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Cloud fo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ervice in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Jing Yuan1,2Chen Ya2Zheng Jianming2
( 1.Library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2.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of Nan Jing University)
Focu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at a low level of integration and supplement and can’t meet users’ need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ommunity-cloud i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means of improving urban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From of the service content, subject, target and ideas, models, architectures and evaluation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cloud will help the achievement of universal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coordin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Informatization Community cloud Integration service
G250.73
格式〕 經淵,陳雅,鄭建明.社區云在新城鎮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圖書館,2016(12):8-11,25
經淵(1977-),男,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生,已發文20余篇,研究方向:社會信息化、新型城鎮化;陳雅(1965-),女,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鄭建明(1960-),男,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信息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4ATQ00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圖書館大眾化服務模式定位和建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4BTQ019)、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公共信息一體化服務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6YJC87000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