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定
(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全科,上海200031)
?
穴位按壓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黎汝定
(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全科,上海200031)
目的 觀察穴位按壓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將90例高血壓病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5例。治療組最終42例完成干預方案,對照組為44例,2組均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穴位按壓治療,干預6個月后比較2組血壓、中醫證候、生活質量的變化。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收縮壓、舒張壓顯著降低,血壓控制有效率顯著升高(P<0.05);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顯著降低,中醫證候療效顯著升高(P<.05);SF-36量表中軀體健康、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維度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結論 中醫穴位按壓能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壓,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穴位按壓;高血壓病;血壓;生存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在人類死因構成中的比例越來越大。2010年公布的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高達33.5%,高血壓已經成為導致死亡的第一危險因素,對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1-2]。高血壓雖然難以治愈,但可防可控,中西醫結合途徑控制血壓的效果較為理想[3]。中醫強調“整體觀”“以人為本”“治未病”,這與健康管理“實現對全民生命全程管理”的理念如出一轍。本研究將中醫應用到高血壓患者的日常血壓控制中,以期提高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中醫全科就診高血壓病患者9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5例,治療組脫落3例未能按要求完成干預方案,42例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59.63±11.58)歲,平均病程(4.81±2.18)年,高血壓Ⅰ級5例、Ⅱ級23例、Ⅲ級14例;對照組脫落1例,44例中,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齡(61.04±10.96)歲,平均病程(4.27±2.64)年,高血壓Ⅰ級6例,Ⅱ25例、Ⅲ級13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4],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測量血壓3次,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和舒張壓<90 mmHg可診斷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有高血壓病史且正在使用降壓藥的患者,收縮壓<140 mmHg且舒張壓<90 mmHg也應診斷為高血壓。2)中醫肝陽上亢型眩暈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以眩暈、頭痛為主癥,可伴面紅目赤、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弦有力、急躁易怒等次癥,可診斷為肝陽上亢型眩暈。納入標準:1)符合西醫關于高血壓的臨床診斷;2)符合肝陽上亢型眩暈的中醫診斷;3)年齡≥35歲。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或急性疾病發作期的患者;2)合并其他疾病需要藥物干預的患者;3)繼發性高血壓患者;4)哺乳及妊娠期婦女。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治療 在維持原藥物治療方案不變的前提下,同時實行合理膳食(宜清淡化、食鹽6 g/d等)、規律性運動、體質量控制、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酒、充足睡眠、避寒保暖等)以及情緒管理(如何保持持續的良好心態)。
1.3.2 穴位按壓 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穴位按壓治療,穴位按壓由經過統一培訓的中醫師或護士對患者進行指導。雙耳應按摩3~4次/d,15~20 min/次為宜。耳穴按摩,按摩耳背降壓溝及神門、肝區,6 min,約90次/min,至耳背發紅發熱;按摩耳輪部約6 min,約90次/min,同時提拉耳尖,約3次/min,至耳尖、耳輪部發熱發紅。
1.4 觀察指標 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4]規定測量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計算血壓達標率,血壓達標率=血壓達標例數/觀察總例數×100%。
1.5 療效標準
1.5.1 血壓控制療效評價[6]分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等級,顯效:血壓下降等級≥1;有效:血壓級別無變化,但仍屬正常范圍;無效:血壓不穩定甚至級別升高。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2 中醫證候評分評價 采用中醫臨床癥狀積分表對中醫證候進行評價[7],該評價表分9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分別為0~3分,滿分為270分,評分越小,癥狀越輕。其中根據評分進行評價,分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等級,顯效:臨床證候評分降低≥70%;有效:臨床證候評分降低≥30%;無效:臨床證候評分降低<30%。
1.5.3 生存質量評價[8]采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The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共8個維度,各維度滿分計100分,總分800分,各維度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2.1 2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比較mmHg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血壓控制療效比較 干預后,治療組血壓達標33例(78.57%),對照組血壓達標23例(52.27%),2組血壓達標率比較,P<0.05;治療組血壓控制有效36例(85.71%),對照組血壓控制有效25例(56.82%),2組血壓控制有效率比較,P<0.05。2.3 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干預前,治療組和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分別為(8.12±3.05)分、(7.86±2.88)分(P>0.05)。干預后,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為(6.15±2.20)分,較干預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醫證候積為(7.16±2.15)分,較干預前亦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4 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干預后,治療組顯效25例,有效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48%;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1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2.73%,2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2組干預前后生存質量比較 見表2。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目前,改善和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命質量已作為抗高血壓病治療的原則[9-11]。一方面通過藥物治療進行血壓的控制,另一方面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亦可達到輔助控制血壓的目的,此外中醫穴位按摩是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方式,避免了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且療效尚可[12-13]。《衛生寶鑒》中記載:“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均絡于耳”。經絡與臟腑存在絡屬關系,通過按摩耳穴,可以達到疏通經絡、調理臟腑、防治內臟疾病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14]認為高血壓的產生與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和副交感神經相對降低有關,而按摩耳穴可直接或間接刺激副交感神經,從而達到降壓目的。
本研究采用中醫穴位按壓的方法收到較好的控制血壓效果。結果顯示,在干預半年后,治療組無論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較對照組患者控制效果更為理想(P<0.05),在中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中醫證候療效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在生存質量方面治療組軀體健康、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健康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證明,中醫穴位按壓與常規血壓控制方法有機結合使血壓控制效果更為理想,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生存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
[1]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1[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1-3.
[2]唐懷蓉.健康管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影響的研究[J].華西醫學,2013,28(8):1264-1265.
[3]楊衛東,李陽春,容建清.中西醫結合治療聯合個性化健康管理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行為模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4):151-153.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5):42-93.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7.
[6]趙經營.耳穴按摩融合自我管理模式干預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7]王春華,高怡,陳建芝,等.辨證論治聯合澤瀉湯加味方對高血壓病中醫證候積分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12,5(7):538-540.
[8]潘雁,葉穎,朱珺,等.應用SF-36量表分析高血壓患者生命質量(QOL)的影響因素[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4,41(2):205-209,273.
[9]帥眉江,尹思源.頑固性高血壓之中西醫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5):499-502.
[10]陳璜華,王強.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中醫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1):164-165.
[11]信富榮,韓學杰,劉興方,等.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及述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6):638-641.
[12]劉世寧.中醫“治未病”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4):196-197.
[13]賈佳萌,劉宇.穴位按摩對社區原發性高血壓病人血壓及癥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4):455-457.
[14]廖桂香.穴位按摩配合健步走對岳陽農村高血壓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8):5313-5314.
Acupoint pressing on blood pres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I Ruding
(General S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Xuhui Area Hun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anghai 200031,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ressure control on blood pres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 The 90 cases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5) and control group (n=45)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2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44 cases of control group completed the final intervention program.The 2 group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acupoint pressing therapy based on conventional therapy.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TCM symptoms,quality of life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efficiency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 TCM syndrom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efficacy of TCM syndrom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Observation group of SF-36 scale in 8 dimensions of physical health,bodily pain,vitality,social function,emotional role function,mental health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pressing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is more ideal,the clinical symptom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acupressure;hypertension;blood pressure;quality of life
10.13463/j.cnki.cczyy.2016.06.036
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項目(PKJ2015-Y3130)。
黎汝定(1976-),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針灸體質調理及社區常見病的防治。
R
A
2095-6258(2016)06-1206-03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