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要]信息技術融入數學課堂,給傳統的數學課堂帶來了活力與生機;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追求有趣味的、有意義的、高效的數學課堂,更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作為數學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機融合,從而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數學課堂 精彩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1-033
數學一直以來被貼上了枯燥、乏味、抽象的標簽,讓很多學生望而生畏。但喜歡數學的人卻被數學的嚴密性、科學性、探索性深深吸引。如何使學生愛上數學,如何輕松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如何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一直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有機融合,不僅能彌補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足,而且能讓數學更貼近生活,更淺顯易懂,更富有現代氣息,同時更能彰顯數學的魅力。
一、創設情境更生動
傳統教學中往往是以掛圖的方式創設情境,而靜止的畫面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熱情。而一個優秀的教學課件,可以同時利用聲音、圖像、動畫等形式呈現出一個場景,一下子抓住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學“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時,我在課件中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茫茫大海上,一艘巡邏艦正在航行。配音:一伙海盜搶劫了一艘漁輪,逃到了一個無名小島上。國際刑警正在追捕這伙海盜,在雷達的搜索下終于發現了他們的蹤跡。畫面切換成雷達圖,配音:同學們,如果你是這艘艦船上的指揮官,你能判斷出小島所在的位置嗎?你又該下達怎樣的命令呢?學生們躍躍欲試,爭著搶著發言。在一番爭論后,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應以巡邏艦為觀察點,明確方向和距離才能確定小島的位置。最后,我請一位學生上臺表演。該學生手一揮,擲地有聲地說:“經雷達顯示,小島在我們艦艇的北偏東35°方向40千米處。我命令:艦艇全速前進!”這堂課上,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參與率高,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信息技術在這堂課中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二、交流互動更豐富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會有各種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僅用語言的描述難于清楚地表達,有時需要畫圖,有時需要實際操作,有時需要列式,等等。很多時候,學生的觀點不能一一展示,進行有效的比較和剖析。而信息技術就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些。例如,教學“認識分數”時,有這樣一道習題:①在集合圈內有12個桃,請用涂色部分表示分數1/4;(學生展示了多種方法)②自由選擇圖形及數量,用涂色部分表示分數1/4。做到第二小題時,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利用電子白板中的資料庫,學生創作出了若干個用小正方形表示的1/4,用若干個三角形表示的1/4及用若干個相同的小動物表示的1/4。后來,更有學生大膽地提出可以用100個或1000個或更多的蘋果看做一個整體,把他們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總數的1/4。信息技術的使用,幫助學生沖破了數的禁錮,打開了思路,真正領悟到了分數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易突破
有些數學知識非常抽象,用常規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因其局限性,難以突破難點,學生也會覺得數學枯燥、深奧、難懂,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但使用了信息技術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我讓學生通過動畫觀看沿著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分成若干份,然后通過拼接轉化成長方體的整個過程。學生會發現圓柱體的底面分的份數越多,圓柱體越接近一個長方體。通過這么直觀的視覺沖擊,學生可以輕松地理解圓柱體與長方體各部分的關系,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學容量足夠大
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教師在例題的出示、板書主要思考過程等方面,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因此導致一堂課的教學容量不夠大,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甚至會出現拖堂的現象。在統計圖表的教學中尤為突出。其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認識圖表,分析圖表,比較圖表,繪制圖表。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大大節約教師示范繪畫、出示內容的時間,使得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更方便快捷地掌握知識,抓住數學的核心概念,進而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筆算及混合運算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在教學新課后,可以進行當堂檢測。教師將檢測題發給學生,讓學生在電腦上答題,然后電腦會很快回復。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提高拓展題,加強他們的思維訓練;對于答題錯誤的學生,由電腦再出類似的題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利用計算機的網絡學習,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素材,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是教學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勢必給數學課堂帶來從形式、內容到教學模式的變革,也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整合,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