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敏
摘 要: 游戲對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在教育學界已經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與認可。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行動從自身興趣出發。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說幼兒與周圍環境進行互動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游戲,所以幼兒教育要從這一年齡階段孩子的自身特點出發,用游戲的方法將幼兒的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給幼兒帶來游戲的快樂的同時促進他們知識技能的學習。本文圍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這一主題展開探究與思考。
關鍵詞: 幼兒教育 課程游戲化 有機結合
幼兒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弱,情緒化嚴重,如果不用正確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導往往事倍功半。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這是教學與游戲有機結合的理想模式,能激發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同時是主動學習的過程,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一方面保證幼兒得到游戲中的愉悅體驗,另一方面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精心設計游戲,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
課程游戲化不僅僅是帶領幼兒做游戲那么簡單,教師需要考慮教育目標、幼兒的能力、客觀條件的限制及安全等各方面的問題。
首先,要保證游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幼兒的需求和愿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需要游戲活動本身保持動態的發展,保證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與周圍的世界進行互動,在不斷的感知與理解中形成對于事物的認識。如在學習數字比大小的時候,可以進行吃數字的游戲,每個學生身上貼一個數字,在老師發布大數字的口令的時候,數字大的學生可以通過揭下同學身上比自己小的數字獲得游戲的勝利,在老師發布小數字的口令的時候,數字小的學生可以揭下比自己大的數字,在游戲中加強幼兒對于數字大小的掌握,這個游戲還可以在今后更深入的學習中得到進一步的升級。在學習數字加減的時候,老師發布大數字的口令,學生可以通過揭下別人身上的數字與自己相加獲得更大的數字,而老師發布小數字的口令,學生可以通過揭下別人身上的數字與自己相減獲得更小的數字,這樣在獲得動態體驗的游戲中豐富孩子的知識,讓他們感受到游戲的快樂。
其次,要控制好游戲的難度,游戲難度較低,會使幼兒喪失游戲積極性,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游戲,而游戲難度太高,則會挫傷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因為無法順暢地進行游戲而終止游戲,所以游戲挑戰的難度要有利于幼兒在游戲中一直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在不斷的嘗試和挑戰中完成游戲并且獲得自我滿足感與成就感。在一些主題游戲中,教師可以將游戲的難度,調動幼兒繼續游戲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把控客觀條件,讓幼兒更好地接受游戲化教學,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體驗具有綜合性、整體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游戲活動必須有充分的外在條件的保障,包括游戲時間、游戲場地及游戲材料。在游戲時間上需要保證充足連續,否則會使幼兒在被打斷時興趣索然,再繼續的話也難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將一日活動中較零散的時間整合到游戲時間中,通過調整生活時間將游戲時間與生活規律同時最優化。
二、及時進行反思,促進教育模式優化
幼兒園課程教學游戲化強調幼兒活動的開放性和創造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包括對于幼兒活動情況的分析和反思,以及教師自身對于幼兒活動的支持與反饋,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另外,課程游戲化要集合教師的集體智慧,不同教學風格、經驗背景的教師所思考的游戲化方式不同。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建立學習共同體共同進步,互相交流借鑒,針對游戲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在解決難題的同時,幫助經驗較淺的教師適應游戲化教學這一模式,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教育模式。
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教學研究方法以支持自己的教育活動,而這些方法不是憑空得來,也不是憑靠書上的那一些總結,而是需要教師在豐富的教學實踐中記錄、反思、總結出來,書本上的教學方法只是一些借鑒,而真正能夠用于實際當中的方式,還是得通過教師在不斷的嘗試中選擇、淘汰、優化,以形成更優的教學模式,脫離空洞的理論式說教,用事實說話,隨著教育政策的改革,教育模式不斷改革,稍有心得的教師不能止步不前,一成不變,依然要不斷地探索,更好地實行課程游戲化這一教育方針。
三、多與家長溝通,了解游戲的重要性
當下還有一些家長對于游戲化教學并不認同,他們認為游戲就是玩物喪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學習知識,這種錯誤的認識往往會給課程游戲化帶來一定的困擾,從而影響園中師生關系的和諧。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在孩子入園時,就要向家長們說明游戲教學的教育理念,用實際的案例做說明,讓家長了解游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與家長保持聯系,時時與他們溝通,一方面加深家長對于課程游戲化的理解,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地指導自己的孩子進行游戲,做到娛樂發展兩不誤,更正他們的教育觀念,引導他們對孩子造成正確的影響,另一方面使家長理解教師的做法,更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
總而言之,將教學與游戲有機結合的課程游戲化教學是幼兒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游戲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無微不至地向幼兒們表現著大千世界,滲透到幼兒園中的每個角落。社會、生活是孩子學習的大課堂、資源庫,幼兒學習的動機、興趣皆是來自于游戲生活,幼兒園教育的最終目的指向于幼兒課程游戲化,從而培養幼兒快樂學習、愛學習的天性。在實踐這一模式時要注意在設計游戲時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及時記錄幼兒的游戲情況并進行反思總結,多與家長溝通,減小因家長的不理解而帶來的阻力。
參考文獻:
[1]鄢超云,魏婷.“游戲”離“游戲”有多遠——從理想的游戲到兒童經驗的游戲[J].學前教育研究,2008(09).
[2]王春燕,陳倩巧.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可能性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