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維斌
摘 要:如何改變學生對材料解析題的畏懼心理呢?如何培養學生辨析史料的能力?本文以興趣引路,激發學生對史料的興趣,把興趣與能力培養有機結合,逐步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辨析史料的能力。
關鍵詞:史料;高中歷史;教學
歷史是從史料所提供的“證據”中,構建關于過去人事的論述。因而要真正的學習了解歷史,就必須積極正確的運用歷史史料。史料的運用,即是確立史料與歷史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去認識各種歷史材料如何被運用于過去的重建。因此學校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求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自己運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一、運用史料,以趣引思,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樹立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如能重視運用史料,創設歷史情景,必將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如講授《為鞏固新中國而斗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目時,先介紹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它已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中國政府審時度勢,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志愿軍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戰,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志愿軍英雄功臣,被作家魏巍稱為“最可愛的人”,并成為志愿軍的代名詞,沿用至今。
對于這一教學內容,通過幻燈片放映介紹黃繼光、邱少云英雄事跡的史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黃繼光用最后的力氣,撲向暗堡,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邱少云只要在泥水里打幾個滾,就可以把火撲滅。但是,為了保證戰斗的勝利和戰友的安全,邱少云嚴守潛伏的紀律,咬緊牙關,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這樣學生就能夠職直觀地感受英雄們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意志。然后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這樣,使學生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的升華;既生動有趣又不乏思維深刻性。
二、運用史料,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能力
在教學上,培養學生對材料的興趣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礎上教會學生學會動腦動口動手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動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口,培養學生的讀說能力;動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要求學生學會材料處理、歷史闡述和文字表達能力。所以,在史料教學和訓練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外,還必須把學生的思維激活,把興趣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授之而漁”;并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一吧掌握材料解析題的鑰匙,從而達到能力培養和提高的目的。
根據近年高考材料題出現的新趨勢,能力要求的力度加大,不但要求表述成文,而且限定字數,對歷史闡釋和文字表達能力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了。所以,單純依靠動腦、動口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求學生表述成文,動手操作。這樣才能避免學生題意理解了,但要表述成文卻詞不達意,概念不清,邏輯性不強。為此,基礎年級就應該規范教學要求,表述時要思路清晰、文字通順、語句流暢,并加強訓練的力度。
三、史料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史料是歷史教學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在運用史料進行教學時,一方面要激發學生對史料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還應遵循以下的原則和方法。
(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師對史料的運用一要有所選擇,二要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無論是一段式還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設計的問題應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問題之間要相互聯系,又彼此區別,角度應有所不同,層次有深有淺,形成立體結構。
(二)適當補充,加深理解。在教學上,充分利用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說,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課本的史料。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適當補充相關史料和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精心設問,培養能力。在運用史料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精心設問,進行學法指導;學生必須動腦動口動手,學會方法,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問題要有啟發性,或促進知識遷移,或促使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切忌問題太難,當然也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沒有興趣。
四、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
(一)認真閱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完整準確地把握題意,首先要將史料的意思弄明白。認真閱讀史料,除了閱讀正文以外,還要注意閱讀史料的按語和尾注。這些要素提示我們把這段史料還原到相應的歷史環境下,有助于我們聯想到相關的歷史知識,正確答題。
(二)仔細審題。如果說認真閱讀史料是準確答題的基礎,那么仔細審題則是關鍵。不少同學不會審題,特別是考試時遇到一些材料長,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較艱深的史料題。一看材料,心里發慌,手腳自然就亂了。還沒答題,心里就打了敗仗。審明題意是正確答題的前提。只有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才能準確答題。
(三)準確表述。理解史料原意后,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回答,千萬不能丟、漏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靠船下篙,扣緊問題回答。對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進行整合、概括。表述時要做到語言準確、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運用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應該立足于課本,以興趣引路,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把選取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并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和一定的方法,決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