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榮
摘 要: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在小學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感受。
關鍵詞:小學教學;課堂效率
一、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著面孔”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意味著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嗎?”這時,老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外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這個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么三角形,還要說明理由。這樣的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和諧的氛圍。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機會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驗數學。如在探索與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小組活動記錄表,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量三角形的三個角的角度,并在小組內交流發現規律。在發現規律后,再引導學生動手去撕三角形的三個角,然后拼一拼,比一比,以此來驗證自己的發現。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去經歷操作,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體驗了“做”數學的樂趣。再如,在教學游戲公平后,有一個實踐活動是:“我用瓶蓋設計了一個游戲:擲出瓶蓋后,著地時蓋面朝上,甲勝;著地時蓋面朝下,乙勝。這個游戲對甲、乙雙方公平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覺,說這個游戲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屬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沒反駁他們,只是說,那你們還是試一試再下結論吧。
三、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最簡單的一個指標是教師提問以后是否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至少用幾秒鐘讓學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結論,判定學生會不會,特別是那些需要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創造性才能解決的問題,更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
四、運用靈活的方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也要符合不同的學習內容。探索與發現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應當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新概念、新方法的內容時需要學生去探索,但有些規定性的內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如我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時,學生在學習字母與數字、字母與字母相乘的簡寫規律時,我沒讓學生探索,討論,而是直接出示學具紙讓學生自學這些規定性的知識。
五、一堂有效的課應當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有效學習一定是有價值的學習,對學生有用的學習,是針對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的學習。例如有老師在上復習課時,一共出了10道題,一道一道講,剛講完的時候,就下課了。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人人參與,作業也設計的有坡度,但當我坐在下面和學生一起聽課時,發現這些題目只有少數幾個同學不會,但老師還要從頭到尾全班講,這種現象在學習中比較普遍,所謂復習課幾乎都是這樣進行的,沒有提出一個有效學習的針對性問題,集體浪費時間,只是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教學計劃。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沒有。這樣嚴重扼殺了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新課程下要求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更多的是一個交流者、幫助者、合作者、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朋友、伙伴。這個“朋友”應是一個善于傾聽、有欣賞眼光的朋友。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用愛心呵護學生稚嫩的心靈,使師生心心相通;教師要由做“師長”、“家長”變為做學生的朋友,由過去的“包辦”變成為“幫辦”。讓同學們在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好數學,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