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勁松
(紹興市柯橋區柯巖中學 浙江紹興 312030)
分層不忘整體 適性兼顧公平
——初中數學分層走班教學的幾點反思
尉勁松
(紹興市柯橋區柯巖中學 浙江紹興 312030)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分層走班教學能更適合學生發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教學不公平現象,影響實際教學效果。本文從正確看待學情差異、合理定位培養目標、統籌設計教學過程、統一安排課外作業、放手學生選擇權利等措施改進出現的教學不公平現象,保證分層走班的有效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分層 教學 適性 公平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針對初二學生在理科學習上出現比較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我校對初二、初三學生實施了數學、科學兩門學科的捆綁分層走班教學。根據學生數學、科學的學習情況學生分成A、B兩個層次,各占50%左右,A層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成績相對較好,B層學生相對學習落后點。學生管理以行政班管理為主,數學、科學課時學生到不同的教學班上課,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還是保持原來的老師不變。作為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者和管理者,看到了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現象,引發了一些思考,在此與大家分享。
分層走班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幾個典型表現引起了我的注意。學生分層后,幾個學生分到B班,情緒比較低落,除自尊心受傷、學習失敗的感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們認為A班講的知識多,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擔心自己的成績會因此下滑。一次發作業時B班某學生說“老師我能要一張A班的作業嗎?”在學生心中,分層走班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的分層走班教學讓一部分學生受了傷害。另一方面,也有學生希望到B班學習,因為在他眼里B班學習壓力小,上課輕松,課外作業還少。“不公平”的分層走班教學讓我們無意間放松了對部分學生的要求,增長了他們的惰性,對他們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
分層走班教學行政班和教學班并用的管理模式,學生除了數學、科學課的大部分時間外都以行政班的形式學習生活,他們之間會相互交流A、B兩班上課的情況,能看到A、B兩個班的作業,他們看到了A、B班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不同,感受到了其中不公平。究其原因,不在分層教學的理念本身,而是我們在實施過程中出了一些問題:
1.學生“被分層”問題。分層走班教學的初衷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整體素質,核心是學生的選擇性。雖然學生分層時形式上也有過“學生選擇”這一環節,但 “任課教師建議”還是起了明顯作用,一部分學生還是 “被分層”了。這樣的分層其實是學校 “選”學生“走”,這讓學生一開始就在不情愿的心態下參與教學,背離了分層走班的初衷。

A班B班培養目標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2.培養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3.培養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簡單思考和作出判斷。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教學內容“多少”問題。面對A班級,教師缺少對課本例題、練習的挖掘和提升,往往以增加適當難度的題目來加大課堂容量;而面對B班,有時候甚至會減少一些較難的題目,換成一些基礎題進行鞏固訓練。兩個班級之間教學內容的明顯差異造成B班學生認為自己學的不如A班多,產生“委屈感”。
3.作業“貼標簽”問題。備課組的老師們分成兩撥,分別負責A、B兩個班的自編作業,因為缺少溝通和協調,兩個班作業經常明顯不同,作業因此被貼上了“A班作業”、“B班作業”的標簽。開始的做法是把A、B兩班的作業印在同一張作業紙上發給學生,學生完成其中一個班的作業。這種做法浪費了不少學校資源,還加重了一部分學生的負擔,他們做了兩個班的作業。兩班作業分開印發后,學生看不到另一個班的作業,B班學生得不到被 “標簽化”的A班作業產生了“失落感”。
這些問題的存在,分層走班教學只有“走班”的形式,實質上來講就是以數學、科學兩個學科捆綁的“快慢班”,就不可能被學生認可。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們實施分層走班教學的目的是讓教學能適應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既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又要關注全體,兼顧教學公平。為了分層走班教學不偏離正確的方向,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幾點改進:
1.正確看待A、B班的學情差異。在分層走班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能注意分析兩個班級的學情差異,但不能放大這種差異。第一,因為教師考慮的因素多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或者就是考試分數,在這點上兩個班級的學情差異當然是明顯的,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特點等方面B班學生不一定比A班差。第二,A、B兩班學生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界線,A班中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不見得一定比B班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好多少。因此,教師在關注學情差異的同時也要關注共性,A、B兩個班級的教學應該有區別也有聯系。 函數關系式。
2.合理定位A、B班的培養目標。數學課程標準對課程總體目標和初中學段目標都有詳細的表述,分⑧層當走t班為教何學值不時能,△內容上隨意改變,A班不能隨意增加教學目標,B班不能隨意刪減教學目標,但在目標達成的程度要有所區分,詳見下A表PQ為:直角三角形?
3.統籌設計A、B班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要避免簡單從例題和練習數量、難度上來體現分層,兩個班…的…教學內容要基本相同,在思維____含量、思想高度和知識深度上下花工夫,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是分層走班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我以《正方形背景下的動點問題》復習課為例具體說明:
4.統一安排A、B班的課外作業。A、B班的作業要有統一安排,把兩班學生都題要質做量的高作低進業行題辯編論為,必為做題,難度較大B班學生感覺困難的編為選做題,不明確作業的對象,讓學生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作業。另外,A班可以學生布思置維一活些動課提前供的了自時主間學習任務,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B班可以布置一些課后的思考題,給學生掛一個“跳一跳能摘到的和桃空子間”。
5.放手學生A、B班的選擇權利。有了內容基本相同的課堂,有了同樣的作業,A、B班教學沒有實質的區別,學生沒了不公平的感覺,合不合適是選擇班級的主要標準,給猶豫不定的學生安排試聽,學生有自己合適的選擇。

?
落實改進措施后,兩個班學生基本都能靜下心來學習,沒有了原來的“不安”,數學整體成績提明顯高,以我校上學年在全區初中學校(20所)期末考試數學學科各項指標來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從數據來看,改進以后合格率與平均分的進步位次高于優秀率的進步,說明改進措施特別關注了以前不被重視的B班學生,不放棄不拋棄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有自己的發展。
當然,我們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不會止步于這一張表格幾個數據,我們將找準適性與公平的平衡點,面向全體的基礎上讓每個學生有個性化的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懋功.《初中“走班制”分層教學實踐研究》.上海: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