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亮
?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泰奇氏綜合征30例
韓明亮
目的 觀察血府逐瘀湯加減結合梅花針叩刺、拔罐治療非感染性肋軟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配以梅花針療法,對照組口服雙氯酚酸鈉片治療。結果 兩組在治療一個和兩個療程后進行VAS疼痛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第二療程后治療組VAS明顯優于對照組,經卡方檢驗,P<0.05,P<0.01,具有顯著意義;第一療程治療組總有效率83.3%,對照組總有效率50.0%,第二療程治療組總有效率90.0%,對照組總有效率56.7%,兩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P<0.01),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 血府逐瘀湯加減配以梅花針叩刺、拔罐治療非感染性肋軟骨炎療效確切。
血府逐瘀湯;梅花針;火罐;非感染性肋軟骨炎
泰奇氏綜合征又稱非感染性肋軟骨炎[1],多見于成年人,臨床以肋軟骨部位疼痛腫脹,增粗、增大,有壓痛,咳嗽或深呼吸時加重為特征,其病因不明,可能與外傷或病毒感染有關。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筆者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配以梅花針叩刺、拔罐治療非感染性肋軟骨炎30例,收到了較顯著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泰奇氏綜合征患者均為2012年1月2014年7月的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男16例,女44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59歲,合并肋神經痛3例,外傷史19例。發病時間1周以內23例,2周~1月28例,1月以上9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及疾病類別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標準
1.2.1 診斷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骨痹療效評定標準,主要表現為:患病初期患者感到胸痛,數日后受累肋軟骨部位出現腫脹隆起、鈍痛或銳痛的腫塊,局部壓痛明顯,疼痛劇烈的向后背肩胛部或側肩、上臂、腋窩處放射,深呼吸、咳嗽、活動加劇,舌質黯紅或舌邊有瘀斑,脈澀或弦緊。
1.2.2 納入標準 ①經胸部X線片或CT檢查無異常;②排除其他相關疾病;③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骨痹療效評定標準;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骨痹療效評定標準;②糖尿病、高血壓、腫瘤患者及不能接受針刺、拔罐的患者;③不同意納入研究者、不能遵守醫囑治療者及伴有或繼發其他疾病不能完成研究者、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或物理治療等手段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配以梅花針叩刺、拔罐治療非感染性肋軟骨炎。①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12 g,紅花9 g,當歸9 g,生地黃9 g,川芎5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6 g,柴胡3 g,枳殼6 g,甘草3 g。隨癥加減:疼痛明顯者加乳香、沒藥;氣虛甚者加黃芪、黨參;肝氣郁結者加香附、青皮;挾痰者加瓜蔞、薤白、姜半夏。以上藥劑,每1劑煎2次,每次30min,合并后分2次飯后口服,總量300ml左右。7劑為一個療程。 ②梅花針叩刺結合拔罐療法:取穴:為確定實驗條件的統一性及盡可能地減小誤差,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年資較高、經驗豐富的醫師實施,取穴均選擇肋軟骨疼痛部位的扳機點,患者側臥位,每次選取扳機點治療1~2個部位,針具用蘇州醫療用品廠生產的梅花針,操作前嚴格消毒,手持梅花針針柄,運用腕力,在選中部位快速擊打至出血,可囑病人做深呼吸以減輕疼痛,然后在叩刺處拔火罐,2~3分鐘后,無菌棉簽擦拭出血并局部消毒,囑病人3天內勿洗澡,以防感染,每周1次。
1.3.2 對照組 口服雙氯酚酸鈉片每次25mg,每日3次,餐后30min口服,對患有消化系統疾病或不能耐受雙氯酚酸鈉片者排除在該實驗外。
兩組均以2周為一個療程。兩組治療前后進行VAS疼痛強度測定量化評分,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有關治療藥物。伴發高血壓、糖尿病者可酌加降血壓、降血糖藥物。
1.4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級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測定疼痛的強度。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的每個療程結束時評分。
1.5 療效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骨痹療效評定標準制定,治愈:疼痛與腫脹消失,局部無壓痛,活動功能恢復正常,隨訪期間未復發;好轉:疼痛與腫塊明顯改善,局部稍有壓痛,活動功能好轉,隨訪期間未復發;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經治療雖有所好轉,但在隨訪期間又反復。
2.1 兩組治療前后VAS疼痛強度測定量化評分 兩組在治療一個和兩個療程后進行VAS疼痛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疼痛強度測定量化評分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第一療程療效比較 第一療程后與治療前療效比較患者疼痛明顯緩解,P<0.05。表2。

表2 兩組第一療程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χ2=6.285)
2.3 兩組第二療程療效比較 第二療程后治療組VAS及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經卡方檢驗,P<0.05,P<0.01,具有顯著意義。表3。

表3 兩組第二療程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1(χ2=7.716)
泰奇氏綜合征表現為一根或幾根肋軟骨呈現均勻粗腫的隆起,伴有明顯壓痛,第2~4肋軟骨為最好發部位,上肢活動如抬肩舉臂時,牽拉胸大肌可產生較為嚴重的疼痛,甚至咳嗽也能加劇疼痛。本病病程較長,有時可達數月之久,疼痛才逐漸減輕、消失。本病易于復發,因此病人思想上產生憂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人的生活學習和勞動,患病的肋軟骨除較正常肋軟骨粗大外,其外形均勻,表面光滑,病理檢查為正常肋軟骨組織或呈軟骨增生,未發現任何異常病理結構。1921年Tietze對此病首先作了描述,并歸因于結核感染,但病理未能證實,其他細菌培養也未能發現致病菌。臨床上對真正引起肋軟骨非感染性疼痛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特別是有關發病機制和病理過程等問題還需要大量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本研究以口服血府逐瘀湯煎劑、梅花針叩刺加拔火罐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據國內外治療非感染性肋軟骨疼痛的經驗,對疼痛處扳機點的康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扳機點疼痛是因某些原因引起肋肌筋膜痛性病理改變,其病理改變為異常肌運動終板神經末梢處的乙酰膽堿濃度在靜息狀態下的病理性增高,造成肌細胞膜后連接處持續的去極化,產生持續性肌結縮短和肌纖維收縮,因而出現了運動終板處的收縮結節[3]。國外研究發現[4],反復多次的針刺刺激扳機點引起強烈的脊髓反射,破壞了扳機點活化的脊髓中樞,也可達到止痛療效,使張力帶放松。
非感染性肋軟骨炎屬于中醫“胸肋骨痹”范疇,胸肋部屬于足厥陰肝經分布,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主筋,在志為怒,肝失疏泄,則氣的升發就顯現不足,氣機疏通和暢達就會受到阻礙,氣機郁結,會導致血行障礙,形成血瘀,出現胸脅等局部的脹痛不適等病理現象[5],所以氣滯血瘀型肋軟骨炎在臨床中最常見,血府逐瘀湯中用桃紅四物湯活血養血,用赤芍代替白芍,加強活血作用,桔梗和枳殼,一升一降,對胸中之氣有升降作用,可以行氣寬胸,并用柴胡疏肝,調肝氣以行血,配牛膝引血下行,這兩組對藥配合桃紅四物湯加強行氣活血作用[6]。叩刺放血拔罐療法能活血化瘀,改善其周圍的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通則不痛的目的[7]。
綜上所述,通過兩組治療前后VAS疼痛強度測定量化評分和臨床療效作為評價指標,觀察該綜合療法,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第一療程后與治療前比較患者疼痛療效明顯緩解,P<0.05;第二療程后治療組VAS及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使患者的癥狀明顯得到改善,較傳統的口服消炎止痛藥物有更好的療效。不良作用少,復發率低,在治療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體現了中醫治療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賈豐璞.中西醫結合治療泰齊氏綜合征47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2,18(7):34-35.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8-49.
[3] 張飛雄,李義凱,任海濱,等.肌筋膜痛綜合征的研究進展與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1):147-149.
[4] Lwama H.Akama Y. The superiority of water-duiluted 0.25% to near 1% lidocaline for trigger point injection in myofasclal pain syndrom:a prospective, randomized,double blinded trial[J].Anesth Anag, 2000,91(2):408-409.
[5] 印會河,張伯訥.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84:36-39.
[6] 王綿之.王綿之方劑學講稿[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67.
[7] 鄭莉.梅花針叩刺加拔罐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8,16(10):27-28.
河南省許昌縣人民醫院中醫科 (許昌 46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3.024
1003-8914(2016)-23-3431-03
?軍紅
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