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永莊 劉新霞
?
【學術論著】
社區老年人中醫體質與原發性高血壓患病的關系
岑永莊 劉新霞
目的 探討社區老年人原發性高血壓與中醫體質類型之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中醫體質量表對5639名老年人進行中醫體質辨識,通過查閱病歷資料和健康檔案獲取老年人的高血壓患病資料,同時調查其人口社會學特征,一般健康行為、體質指數和腰圍。結果 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8.8%,平和體質占49.9%。 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偏頗體質類型是痰濕體質(占24.7%),濕熱體質(占15.8%)和陰虛體質(占12.9%);以高血壓患病與否為因變量,納入性別、年齡、吸煙狀況、鍛煉情況、體質指數、腰圍及9個中醫體質等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平和體質是高血壓的保護因素(OR=0.435,95%CI: 0.365~0.518,P<0.001),陰虛體質和濕熱體質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OR=2.238,95%CI: 1.734~2.889,P<0.001)和(OR=3.992,95%CI: 3.081~5.173,P<0.001),其他因素中經常鍛煉是保護因素,而BMI指數異常是危險因素(P<0.05)。結論 中醫體質中陰虛體質和濕熱體質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聯。
眩暈;高血壓;中醫體質;關聯關系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中醫學雖無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一般歸屬于“眩暈”“頭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范疇。目前西醫對高血壓病的治療往往只針對血壓升高這一臨床現象,單純采用降壓治療,即對癥治療,沒有對罹患高血壓的機體本身進行研究,因此不能從根本上解除高血壓發生、發展的內在因素,故一旦停藥血壓即回升,為此患者多需終身服藥,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而中醫的辨證施治著眼于調整病人的陰陽平衡,恢復病人本身的機體功能,具有防治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明顯優勢。因此,對機體本身的情況與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發展的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1], 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2]。中醫體質學認為, 中醫體質與疾病具有相關性,體質狀態決定發病與否以及發病的傾向性,與中醫理論“有諸內必形于諸外”相吻合。因此,在高血壓病辨證治療和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尤其要注意不同體質特征人群的差異性[3],但是目前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醫體質辨識與高血壓及與個體特征和一般健康行為的相關性研究開展較少,較多研究集中在對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辨識的描述性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社區體檢的大樣本數據,運用多因素回歸的統計方法探討高血壓發病與個體特征和一般健康行為及中醫體質的關系,為下一階段開展老年高血壓人群的中醫辨證施治及中醫特色健康管理提供技術依據,從而提高原發性高血壓的防治效果。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中山市某社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
1.2 高血壓判斷標準 調查人員均由社區服務中心醫生組成,經培訓考核合格后參與調查。血壓的測定方式是全部受檢者在清晨安靜且空腹狀態下進行體格測量,每位參加者靜坐休息5 min后測量3次坐位血壓(測量前30 min內免吸煙、飲酒、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劇烈運動)。參照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確診是否是原發性高血壓病。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患、認知障礙或文化程度過低不能充分理解中醫體質辨識問題者。
1.3 中醫體質調查 由經過培訓的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生和護士開展自填式《中醫體質及健康狀況》調查,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婚姻狀況、民族、通訊地址、職業類型、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和體育鍛煉的情況)、病史信息、體質測定問卷等內容)。問卷現場獨立填寫,當場收回。
1.4 體質分類判定標準 按中醫體質分類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濕熱質、痰濕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九個亞量表,每個亞量表含有7~11個條目。計分方法:回答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中的問題,每一個問題按5級評分,計算原始分及轉化分,按照標準判定體質分類。9個亞量表分別計算分數。先計算各亞量表的原始分數,即原始分數=各個條目分值相加。計算原始分數后再換算為轉化分數,各亞量表的轉化分數為1~100分。轉化分數(%)=[(原始分-條目數)/(條目數×4)]×100%。判定標準:平和質轉化分≥60分,且其他8種偏頗體質轉化分均<30分時,判定為“是”;平和質轉化分≥60分,且其他8種偏頗體質轉化分均<40分時,判定為“基本是”;否則判定為“否”。偏頗體質轉化分≥40分,判定為“是”;30~39分,判定為“傾向是”;<30,判定為“否”。亞量表分數越高,該體質類型傾向越明顯。
1.5 統計學方法 運用 Epi Data 3.1 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SPSS 19.0 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及高血壓患病情況 本次調查共收集社區65歲以上老人5639人,其中男性2332人(占41.4%),女性3307人(占58.6%)。平均年齡為(73.61±6.55)歲,平均體質指數為(23.33±3.42),平均腰圍(84.31±8.80)cm,調查對象一般健康行為:吸煙狀況:從不吸煙為4626人(占82.0%),吸煙為866人(占15.4%),已戒煙147人(占2.6%);體育鍛煉情況:從不鍛煉930人(占16.5%),偶爾鍛煉為1123人(占19.9%),每周一次692人(占12.3%),經常鍛煉(每周三次以上)2894(占51.3%)。高血壓的患病人數為1623人,患病率為28.8%。
2.2 高血壓與未患高血壓人群體質分布的差異 對于65歲以上的社區老人,高血壓人群與未患高血壓的人群相比,體質分布存在差異。高血壓人群的平和體質比例僅為49.9%,而未患高血壓人群為77.7%,高血壓人群偏頗體質中以痰濕體質(占24.7%)、濕熱體質(占15.8%)和陰虛體質(占12.9%)為主,顯著高于未患高血壓人群(P<0.001),見表1。
表1 65歲以上高血壓人群和未患高血壓人群中醫體質構成的比較

中醫體質是否高血壓未患高血壓高血壓χ2P平和體質3119(777%)810(499%)4214<00001氣虛體質256(64%)103(63%)00020969陽虛體質119(30%)43(26%)04080523陰虛體質153(38%)209(129%)1582<00001痰濕體質751(187%)401(247%)2566<00001濕熱體質111(28%)257(158%)3233<00001血瘀體質73(18%)42(26%)3430064氣郁體質59(15%)24(15%)00010978特稟體質32(08%)15(09%)02270629
2.3 高血壓、中醫體質與相關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高血壓患病與否為因變量,納入性別、年齡、吸煙狀況、鍛煉情況、體質指數、腰圍及9個中醫體質等為自變量,將吸煙狀況和鍛煉情況等多級分類變量引入亞變量進行分析, 運用向后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中醫體質中的平和、陰虛和濕熱體質,年齡,鍛煉頻次和體質指數進入回歸模型,是高血壓的影響因素。其中在中醫體質中,平和體質是高血壓的保護因素(OR=0.435,95%CI: 0.365~0.518,P<0.001),陰虛體質和濕熱體質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OR=2.238,95%CI: 1.734~2.889,P<0.001)和(OR=3.992,95%CI: 3.081~5.173,P<0.001),其他因素如經常鍛煉是保護因素,體質指數是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高血壓相關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歸
本研究主要運用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大樣本的社區老年人調查,探討高血壓人群與未患高血壓人群在中醫體質構成上的差異,從而揭示不同體質類型的發病傾向, 闡明體質類型與疾病發生的內在相關性, 為臨床預測疾病發生, 判斷疾病預后、轉歸提供參考依據。本研究發現,在高血壓患病人群中,平和體質人群占比明顯下降,但平和體質的占比與既往研究有所差異[4, 5],可能與研究對象的選擇不同有關,不同地域高血壓病的體質構成比存在差異。偏頗體質主要表現為痰濕體質,濕熱體質和陰虛體質,以痰濕體質占比最高,與既往小樣本的臨床病例分析高血壓人群的體質研究結果一致[6, 7]。《素問·異法方宜論》 認為, 長期飲食習慣可影響群體體質,是形成地域人群間體質差異的主要原因。
由于高血壓的影響因素較多,為了控制其他混雜因素的影響,本研究進行了進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控制高血壓的相關影響因素之后,中醫體質仍與高血壓的發生存在關聯。與既往吳宏東的研究[8]類似,即平和質是高血壓發病的保護因素。雖然既往有研究報道痰濕體質與高血壓的發生存在關聯[9],但本研究未發現痰濕質對高血壓的發病存在聯系,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本研究納入了高血壓的影響因素體質指數和腰圍,有研究表明痰濕體質的人群易發生肥胖,會影響體質指數和腰圍[10],協變量彼此之間不獨立,因此,統計學分析未見顯著性差異。同時既往研究較多僅使用單因素的統計分析方法,未考慮不同影響之間的相互作用及混雜的影響。高血壓的其他危險因素如體質指數BMI與既往研究結論類似[10]。
多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陰虛體質和濕熱體質是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痰濕體質是相關因素。中醫學認為高血壓發生與臟腑陰陽失調、氣血紊亂有關,多由情志內傷,飲食失調,勞倦等引起臟腑經絡陰陽消長偏勝,其病變部位涉及肝、脾、心等,其病理變化涉及痰濁、濕熱等,而肝腎陰陽失調是本病最重要的病理變化。長期情感抑郁惱怒致使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傷陰耗液即可出現陰虛陽亢,癥見頭暈眼花、口燥咽干或見五心煩熱、盜汗濕熱、舌紅少苔、脈弦細。肝氣郁結,肝木乘脾土,脾失健運,痰濕內生,肝火與脾濕互結使濕熱內生。肝火上炎癥見頭痛耳鳴,頭暈目眩,心煩易怒,口干口苦,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若飲食喜食肥甘厚味,脾胃失運,聚濕成痰,痰濕中阻,上蒙清竅而成為本病的相關因素。另外房勞過度,耗傷腎陰或年老體衰,腎水不足,陰虛陽亢也可導致高血壓的發生。本研究通過大樣本大數據的統計分析得出的結果與中醫理論相印證,為原發性高血壓病的防治研究和健康管理提供了依據。
[1] 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
[2]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4):303-304.
[3] 尉敏琦,余峰,諸光花,等.808例社區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醫體質狀況與相關因素分析[J].中醫雜志,2016,57(3):228-232.
[4] 萬潔.社區高血壓患者中醫體質辨識及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1):20-21.
[5] 周翼.中醫體質辨識在高血壓分級管理中的應用與探討[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1):41-46.
[6] 劉秀振,支振東,祝國輝,等. 200例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醫體質分布規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3):128-130.
[7] 趙帥.高血壓分級與血脂、血糖水平及中醫體質的相關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8] 吳宏東,王琦,董靜.高血壓病體質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9,16(5):12-13.
[9] 李響.痰濕體質與高血壓相關性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藥大學,2010.
[10] 王翔,沈翠珍. 老年高血壓患者痰濕體質與體質量指數、腰圍、血脂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2B):9-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Constitutions and Primary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CEN Yongzhuang LIU Xinxi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03,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constitutions and primary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Methods Using TCM physical scale to asses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of 5639 elderly peop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sociology, general health behavior,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was 28.8%, and the nation’s constitution accounted for 49.9%. The major types of biased constitution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phlegm-wet type (24.7%), dampness-heat type (15.8%) and yin deficiency type (12.9%).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nine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ace constitution was the protect factors for the hypertension (OR=0.435, 95% CI: 0.365~0.518,P<0.001),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dampness-heat constitution was a risk factor for hypertension (OR=2.238, 95% CI: 1.734~2.889,P<0.001) and (OR=3.992, 95% CI: 3.081~5.173,P<0.001), other factors such as regular exercise was the protection factor, and body mass index was a risk factor (P<0.05). Conclusion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dampness-heat constitu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hypertension.
Dizzy;Hyperten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s; Incidence relation
廣東省中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山 52840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01
1003-8914(2016)-24-3537-03
?簡青
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