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華 江雨桐 韋昌南 羅洪斌
?
阿是取穴推拿配合熏洗治療原發性膝骨性關節炎
王京華 江雨桐 韋昌南 羅洪斌
目的 觀察阿是取穴法指導力敏壓痛點取穴推拿松解配合舒筋洗顆粒外用熏洗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78例膝關節原發性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阿是取穴法指導選取力敏壓痛點施以強力推拿松解,輔以舒筋洗顆粒熏洗;對照組39例,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組,1.0 g 每日1次。治療1周為一個療程,觀察3個療程。結果 阿是取穴法指導推拿配合舒筋洗顆粒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綜合療效,疼痛療效,功能療效均優于對照組。結論 阿是取穴法指導推拿治療輔以舒筋洗顆粒熏洗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滿意,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原發性膝關節炎;阿是取穴;推拿;中藥熏洗
原發性膝骨性關節炎多見于老年人,因而也稱作老年性骨性關節炎。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嚴重的還可出現關節積液、活動受限、畸形等,活動時膝關節可發出粗糙的摩擦聲。這些癥狀可隨著病理變化的加劇而加重。治療不當或錯失治療可造成肌肉萎縮,甚至出現關節功能喪失等。晚期功能活動嚴重受限則需要采取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終極治療,目前西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就是針對局部的炎癥反應采取消炎止痛等對癥支持治療,或進一步采取關節鏡進行檢查清掃等方式治療,但由于治療周期長、中遠期效果不明確,而且伴隨著一定的不良作用與風險,大多數患者通常難以接受,臨床上很多學者采取中醫中藥的方法對本病進行治療,無論是接受程度還是治療效果都具有明顯的優勢[1~3],傳統醫學認為本病屬“痹癥”“筋痹”“骨痹”范疇,病理反應為“不榮則痛,不通則痛”。病機為“本虛標實”,治則當以補益肝腎,通絡止痛為法辨證施治。本研究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診的膝關節原發性骨性關節炎的老年患者78例分別采取阿是取穴[4]指導選取力敏壓痛點施以強刺激手法推拿松解治療配合舒筋洗顆粒熏洗和常規口服消炎止痛藥物治療進行臨床療效的觀察分析,對比治療前后療效,驗證傳統醫學對本病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病例為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三水中醫院就診的原發性膝骨性關節炎患者78例。納入標準參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西醫診斷標準》[5]。簡單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9例。兩組進行一般情況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例,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阿是取穴推拿治療配合中藥熏洗:于膝關節周圍,內收肌群與外展肌群,內外側副韌帶止點處,髕下膝眼處按照阿是取穴法指導下選取力敏穴位,施以強手法刺激進行痛點推拿按摩15分鐘,推拿治療結束后半小時配合本院制劑舒筋洗顆粒(佛山中醫院制劑,組成:透骨草、威靈仙、蘇木、鉤藤等)1000 ml開水溶解后,進行熏洗15分鐘,每日2次,期間指導患者做膝關節屈伸等功能鍛煉。
1.2.2 對照組 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口服:一次0.1 g(1片),一日1次,或遵醫囑。晚餐后用溫開水送服,需整片吞服。如伴有消化系統疾病的,適當配合服用護胃藥物。如伴有其他內科疾病的內科繼續系統治療,治療7日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評定[6]:治愈:積分減少≥95%;顯效:95%>積分減少≥70%;有效:70%>積分減少≥30%;無效:積分減少<30%。

2.1 治療效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7.44%,對照組為 82.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療效比較 (例,%)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P<0.05
2.2 疼痛改善 兩組疼痛評定采用簡化的McGill疼痛問卷(SF-MPQ)、疼痛評估指數(PRI)、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以及疼痛強度(PPI)。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均有所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減少得更加明顯(P<0.05),表示兩組治療均具有療效,但治療組效果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疼痛評定比較 (例,
注:同組治療前后對比疼痛緩解有顯著差異,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2.3 功能改善 兩組功能(麥馬斯特大學骨性關節炎可視化量表即WOMAC 評分)評定與同組治療前比均有所改善,但治療組促進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優于對照組,見表 4。

表4 WOMAC評分比較 (例,
注:兩組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功能評定優于對照組,P<0.05
原發性膝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髕骨關節面、脛股關節面和半月板的磨損造成了膝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破碎的關節軟骨分解出大量的炎癥產物,炎性物質的浸潤、增生、粘連刺激膝關節周圍軟組織而導致疼痛的發生,繼而下肢、膝關節周圍肌力失去動態平衡,更加加劇了局部的疼痛,形成惡性循環,治療不當或不及時進而可發展成關節的畸形改變、肌肉萎縮等嚴重的并發癥,由于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因此缺乏特異性的治療。西醫常用的保守治療方式為口服消炎止痛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長期服用其心血管風險以及胃腸道不良作用較明顯,特別是治療一些既往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則往往得不償失,所以探索一種無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逐漸成為當前骨科對于此病的研究熱點,本身關節軟骨并不存在感覺神經,所以針對肌力失衡而采取的各種治療辦法經常可取到良好的治療效果[7],國內有關研究進展揭示:疾病能使體表的腧穴敏化,從而更具有腧穴效應特異性[8]。根據“疾病的體表反應點就是最佳治療點”的指導原則[9],本治療在阿是取穴法指導下選取力敏壓痛點施以強刺激手法推拿治療,從腧穴的精準定位出發,基于傳統醫學對于本病的認識,以痹證論治,阿是取穴指導下選取力敏壓痛點強刺激推拿松解,輔以舒筋活絡之中藥外洗,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從而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解決了患者的疼痛,增加膝關節功能活動,使治療效果達到甚至優于一些口服藥物的治療,臨床效果滿意,患者易于接受,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1] 韓文萍.益氣健脾活血通絡方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5):958-960.
[2] 張樹勇,石瑛.抗骨增生湯治療肝腎虧虛型膝骨關節炎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2):273-275.
[3] 凌云,譚本前,曹冬珍.止痛四物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8(7):57,60.
[4] 謝丁一,陳日新.“阿是之法”是腧穴的精準定位之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2): 602-604.
[5]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 版)[J].中國醫刊,2007,42(12):30-32.
[6] 陳百成,張靜.骨關節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
[7] 程國杰,呂發明.從應力學說論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遼寧中醫藥雜志,2012,39(12): 2419-2421.
[8] 夏七新,謝丁一,張超然.陳日新“消敏定量”懸灸學術思想及其臨床應用[J].江西中醫藥學報2015,27(6):43-45.
[9] 遲振海,焦琳,張波,等.基于現代文獻的熱敏灸研究狀況分析與評價[J].江西中醫藥,2011,42(1):71-73.
廣東省佛山市佛山中醫院三水醫院骨一科(佛山 5281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42
1003-8914(2016)-24-3626-03
?學文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