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錫坤
?
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
崔錫坤
目的 探討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方法 將85例經病理或手術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照治療方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均給予腰痛寧膠囊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臨床優良率、治療前后SF-36生活量表評分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臨床優良率為90.70%,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維度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65%,顯著低于對照組19.05%(P<0.05)。結論 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腰椎間盤突出癥;骨傷手法;獨活寄生湯;SF-36生活量表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出現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而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與體征,可導致腰腿疼痛等癥狀的出現[1,2]。腰椎間盤突出癥一般多發于年齡在30~50歲的人群之中,以疼痛為主要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腰疼、坐骨神經痛等表現,病情嚴重者則會導致行走困難以及下肢發涼等不良癥狀[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原因非常多,臨床上比較常見有外傷、長時間過度負重以及風寒侵蝕等原因,若不采取必要措施對病情進行控制,則很有可能會危及神經,導致神經支配區出現運動及感覺障礙等,最終會導致癱瘓的發生[4]。對此,應該加強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科學、規范治療。本研究主要采用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收到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的85例經病理或手術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治療方法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與觀察組(43例)。兩組患者在基線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本組入選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斷標準;資料完整,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排除同時合并骨質疏松癥者;排除CT或MRI等手段檢查結果為中央型突出癥者;排除椎間盤脫落者;排除馬尾神經受到不同程度壓迫者[5]。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腰痛寧膠囊(承德頸復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3020898)進行治療,口服,每次4~6粒,1次/d,治療時間共計28d。觀察組患者均給予中醫骨傷手法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進行治療。其中獨活寄生湯組方包括:牛膝、獨活、川芎以及杜仲各15 g;黨參、防風、細辛、桑寄生、白芍、秦艽、茯苓以及肉桂各10 g。氣虛體質者,可加入黃芪30 g;陽虛者,可加入鎖陽10 g;寒濕者,可加入附子與防己各10 g。用清水煎服,1劑/d,早、晚分2次服用完。中醫骨傷手法主要包括:①復位法:患者取俯臥位對腰部加以暴露,使用大拇指于患者夾脊穴上自上而下進行推動,推動次數8~10次;②掌推法:患者取俯臥位,并在其腰部涂抹適量的麻油,自腰部至臀部疊掌按壓次數約8次,力道由輕至重;③穴位按摩法:醫者使用拇指對患者膀胱經上的大腸俞穴及腎俞穴等;④關節活動法:醫者牽引患者下肢,活動其相關關節,0.5h/次。本組患者治療時間也為28d。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優良率[6]。參照《中醫病證臨床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優良率判定標準。優:患者各種癥狀與體征完全消退,且可恢復至正常水平;良:腰腿部疼痛基本消退,直腿抬高角度為50°~70°;中:患者各種癥狀及體征基本消退,且腰部活動功能基本改善;差:患者癥狀及體征未見顯著改善,患者腰腿功能未見顯著改善。臨床優良率以%形式表示。②生活質量[7]。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主要包括36個子項目,主要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及精神健康(MH)8個維度,前面4個維度反映生理健康的概念,后面4個維度反映心理健康的概念。量表計分方法:SF-36根據各個子項目的權重,得到分量表的初始積分,然后應用極差變換的方法,將各個領域的初始分值轉換為0~100范圍內的標準分值,也就是S=(X-Min)×100/R。上式中,S為標準化分值,X為初始分值,Min為得分最小值,R為得分極差(得分最大值-得分最小值)。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佳。③不良反應。

2.1 兩組臨床優良率對比 經治療,觀察組臨床優良率為90.70%(39/43),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28/42)(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優良率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SF-36生活量表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維度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出現1例腹瀉,1例頭暈,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65%(2/43);對照組患者出現2例腹瀉,3例頭暈以及3例皮疹,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9.05%(8/42)。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生活量表評分比較 (例,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2)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常常由于慢性腰肌勞損、急性扭傷以及腰椎退行性改變等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一種骨科疾病,上述改變會對患者正常的代謝功能產生較大影響,從而使得患者發生神經根水腫以及無菌性炎癥等病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理為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化[8~10]。在外力的作用之下,患者椎間盤的纖維環發生破裂現象,其髓核組織脫出到椎管之中,從而導致腰椎疼痛等不良癥狀的產生。中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癥”的范疇,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患者氣血不佳、腎精虧虛以及風寒濕邪侵襲而引起的,所以中醫當以補益肝腎氣血及祛除濕邪風寒為原則[11,12]。
獨活寄生湯之中的桑寄生與獨活為君藥,其具有活絡通痹以及祛風勝濕之效;牛膝與杜仲屬于臣藥,具有強壯筋骨及補益肝腎之效;川芎、當歸及白芍屬于佐藥,具有活血補氣之效,茯苓能夠扶脾益氣,使患者氣血兩旺;肉桂具有溫通血脈之效,秦艽能夠止痛勝濕。上述各種藥方合用,可標本兼治,實現強筋骨、補肝腎、調氣血等方面的目的,加速患者神經韌性恢復正常,解除腰椎間盤突出對患者血管與周圍組織的壓迫[13]。中醫骨傷手法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之中,其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能夠使患者腰椎間盤中的壓力水平下降,使其突出物重新回納,緩解其對神經根的壓迫程度。此外,其還可以松解小關節與患者神經根管之間的粘連,松動患者腰椎上下的關節突[14]。另外,中醫骨傷手法還可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緩解患者肌肉痙攣程度與腰腿疼痛。所以,中醫骨傷手法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非常好的臨床療效,且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1] 王洪瓊. 中醫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觀察及護理[J].光明中醫,2013,28(2):304-305.
[2] 馬彥旭,趙宇吳,黃明華.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4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5):241-242.
[3] 周明旺,王曉萍,梁雄勇,等.中醫手法整復配合蠟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分析[J].西部中醫藥,2012,25(1):19-21.
[4] 蔡汕.骨傷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96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2):2798-2799.
[5] 王俊明,何學華,董平劍,等.中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并坐骨神經痛78例[J].西部醫學,2012,24(8):1499-1500.
[6] CAI Xiu-shui,MENG Wei.wei,CHEN Xi.Electroacupuncture and Waist-building Exercise in Treating Lumbar Disk Herniation[J].J Acupunct Tuina Sci,2010,8(4):256-260.
[7] 蒲鵬,鄧治強. CT引導下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2):100-101.
[8] 劉丹,宋婷婷. 靈龜八法配合刺絡放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6):48-49.
[9] 彭一華,王在年. 刺絡放血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所致下肢脹痛麻木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3,28(6):445.
[10] 李建輝,李朝林,劉巨超,等.中醫手法加階梯功能鍛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J].中醫藥導報,2012,18(4):97-98.
[11] 陳玉辰.中醫推拿手法治愈急性腰5骶l椎聞盤突出癥l例個案報道[J].天津中醫藥,2012,29(4):402-403.
[12] 李曉聲. 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機理的現代研究進展[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7,17(2): 122-124.
[13] 孫瑛. 中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4):233-234.
[14] 李林,詹紅生,張明才,等.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系統評價[J].中國骨傷,2010,23(9):696-700.
山東省萊州市人民醫院骨外科(萊州 2614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43
1003-8914(2016)-24-3628-03
?崇智
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