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鋒 陳迪麗
我們仍需被關注
□張燕鋒 陳迪麗

在礦上工作二十多年了。從最初掄大鐵鍬當個挖煤工到現在拿著筆和相機宣傳煤礦,摸爬滾打七千多個日日夜夜里,有太多的往事值得回顧,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敘述,其中懸事兒干過,險事兒經過,一些小磕小碰在我身上留下了傷疤,一些經歷現在想想都會讓我驚出一身的冷汗。
說起煤礦這行,大家都知道這是個高危行業,井下距離地面好幾百米深,除去水、火、頂板壓力和有毒、有害氣體,從掌子面到巷道里盡是各種機械設備,盡是硬邦邦的巖石和煤炭,人在這里頭工作就好比是肉在砧板上,危險也是可想而知的。
都說寧走十步遠,不涉一步險。這話說起來容易,可真正經歷起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簡直太難了,因為人的神經不可能時時刻刻緊繃著,難免會有心存僥幸、麻痹大意的時候。常年在那種環境里工作,若是見怪不怪、警惕意識不那么強,一瞬間思想意識上的波動就有可能導致人做出錯誤的決定,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來。
在血的教訓和殘酷的事實面前,政府、企業和礦工個人都有責任維護良好的安全環境,把相關安全規章制度逐條逐項地去落實完善和貫徹執行到位。
2013年1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頒布實施了《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該規定執行到現在,給基層礦工的總體感覺是,它屬于一個硬性的指標體系,給煤礦開采企業和企業管理者劃出了紅線,一旦觸碰紅線,違犯規定,企業就會被相關政府監管部門關停。國家這樣做會很大程度上遏制煤礦井下災害事故傷亡事故的發生,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七條規定的出臺并未從本質上改變煤礦井下生產作業環境的現狀,工人每天下井面對的臟、險、累境遇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如何讓安全管理措施更細化、更有效,讓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讓我國煤礦整體安全環境有一個大改觀,仍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工作任務。
據筆者了解,在一些開采歷史悠久的老礦和一些地方煤礦里,由于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企業管理理念落后,導致安全保障措施缺失,很多地方連班中餐和上下班的通勤車都沒有,連定期應該向職工發放的工作服、毛巾、手套都發不齊,更別提給職工配備防低溫、防高溫、防淋水、防粉塵、防電磁輻射的勞保設施了。
煤礦工人是為我們采擷光和熱的人,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在當今社會,煤礦工人仍需要被關注。相信只要上層有決心、有力度,出臺的政策措施向現代化煤礦管理方向引導,那我們無論從資金上還是技術上都完全可以改變現狀,實現跨越,讓煤礦安全開采,向世界前沿煤企看齊,讓職工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作者單位:華能滇東礦業分公司)
科普 SICENCE POPULARIZING

8月11日,同煤集團科協組織陳志清、劉繼文、崔萬義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赴塔山礦參觀。參觀結束后,他們深深地感嘆道:同煤集團為我國的煤炭工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尤其是近幾年,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當前面臨著一些困難,但我們堅信集團公司一定能夠走出困境,取得新的勝利。(李子文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