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芳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開發區)房屋征收辦公室,浙江 寧波 315800)
?
【文化與教育】
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明芳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開發區)房屋征收辦公室,浙江 寧波 315800)
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是一個重要課題,當下存在法律法規尚未健全、職能配置不盡合理、群眾工作亟待到位、宣傳解釋支撐乏力及方法陳舊單一等問題。本文對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問題及其原因進行梳理分析,就如何加強和改善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對策: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必須依法征遷,必須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征地拆遷;思想政治工作;依法征遷;陽光征遷
征地拆遷工作作為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已成為當下農村基層一線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無疑是這一領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一個重要課題。征地拆遷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過多年的實踐,雖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由征地拆遷引發的社會矛盾逐年減少,群眾對征地拆遷工作的滿意度逐年提高,涉及征地拆遷領域的社會輿情相對平穩,但毋庸諱言,在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法規政策不健全、職能配置不盡合理、群眾工作亟待到位、宣傳解釋支撐乏力、方式方法陳舊單一等問題。本文試圖在對近年來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問題及其原因進行梳理分析的基礎上,就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法律法規尚未健全
本文所指的征地拆遷專指集體所有土地的征收和集體所有土地房屋的拆遷。對土地征收、房屋拆遷這兩項事關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重大事項,現行《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物權法》《城鄉規劃法》有所涉及,但語焉不詳。征地是一種國家行為,從屬于征地的房屋拆遷的主體當然也是國家,其行為也是國家行為。這兩條規定也是制訂征地拆遷法律的根本依據,但迄今為止,我國尚未頒布關于集體所有土地征收和房屋拆遷的專項法律法規(部分省市制訂了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條例),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法制建設的一大缺憾。法律、法規的缺位,導致政策在制訂時缺少依據。
(二)職能配置不盡合理
《憲法》明確了征地拆遷行為是國家行為,那么征地拆遷自然成為法定的政府行政職能,但事實上,目前在我國不少地方,承擔這一重要行政職能的大多是事業單位。在一些地方,具體實施拆遷的甚至是企業。筆者考察了江浙一帶的征地拆遷工作管理體制,大多是縣(市)、區一級人民政府下設事業單位性質的征地拆遷辦公室,負責制訂本行政區域內征地拆遷計劃和政策,并作為拆遷人,實施區域內征地拆遷項目。同時,縣(市)、區土地行政管理部門(國土資源管理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管理和監督工作,而作為拆遷中的一個關鍵工作,即被拆遷房屋的可補償安置面積的認定,由土地、規劃等行政管理部門承擔。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一般被要求協助做好拆遷工作。據上所述,目前,征地拆遷的主要行政職能分散在征地拆遷辦公室、國土局、規劃局這三個部門,鄉(鎮)、街道僅僅是協助單位,但在征地拆遷的實際實施過程中,鄉(鎮)、街道往往成了事實上的實施單位,甚至連“可補償安置面積的認定”這樣一項重要的職能也由鄉(鎮)、街道承擔。總的來說,征地拆遷的行政職能在實際行使中有所變形、錯位、不配套。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怪現象,如鄉(鎮)、街道亂作為,征地拆遷辦公室成被告;拆遷補償協議上由鄉鎮工作人員(有時甚至由臨聘人員)簽字,蓋的公章卻是征地拆遷辦公室。權力配置不合理,導致職能混亂,職責不清。其結果是征地拆遷工作只追求眼前進度,工作作風浮夸、急躁,輕視群眾思想政治工作,一旦出現問題,更是問責難,追責難。
(三)群眾工作亟待到位
思想政治工作歷來就是黨的生命線,群眾工作更是黨戰勝敵人、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征地拆遷作為一項事關國家、集體、個人利益重大調整的全局性工作,離不開群眾工作這一法寶。現今,“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刮到征地拆遷領域,一些干部嚴重脫離群眾,征地拆遷工作不求實效,貪圖虛名,弄虛作假。有的不負責任,不敢擔當;有的以權謀私,與民爭利;有的追求物質享受,玩物喪志;有的拈輕怕重,安于現狀。最終嚴重影響征地拆遷工作,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望。
(四)宣傳解釋支撐乏力
征地拆遷工作專業性、理論性、政策性強,補償依據、標準復雜,內容晦澀難懂,因此,在征地拆遷中,還群眾以知情權,做好宣傳解釋工作,語言通俗易懂,往往成為征地拆遷成功的關鍵。重征地拆遷實務,輕宣傳解釋政策是征地拆遷工作中的一種通病。主要表現為:輕視或忽視征地拆遷政策宣傳解釋工作;有的雖然設置了宣傳解釋崗位和專人,但不主動宣傳,不問不答;有的自身一知半解,曲解政策,有問亂答;有的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有的不懂群眾語言,滿口官腔術語;沒有合適的宣傳解釋平臺,既無政策宣傳的簡明傳單,也無詳細手冊,更不會利用網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現代信息傳播工具。群眾獲知政策和項目,反映問題、表達合理訴求的主渠道不暢,權威解釋發布缺失,小道消息流行。無視群眾知情權,導致群眾對政策規定不理解,有誤解,有怨氣,有心結。
(五)方式方法陳舊單一
征地拆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對象為農民,他們年齡不一,性格各異,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家庭構成有別,經濟條件有差異。在具體工作中,有些干部無視農村和農民實際情況,在宣傳思想工作中態度粗暴、心理急躁、思維僵化、方式單一、方法陳舊。作風偏激,急于求成,這種方式,會導致群眾受到消極影響。這些干部沒有實際了解社會的經濟與輿論走向,工作十分被動,無法充分掌握工作的重點,導致事倍功半,征地拆遷工作受阻。
(一)機制缺陷
由于征地拆遷領域的法律法規不健全,體制機制存在一些欠缺,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清,職能錯位,因此導致長期以來征地拆遷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無明確職能,無專門機構和專業隊伍。征地拆遷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計劃、措施、方法等更無從談起。個別政府機關和領導干部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未落到實處。有的作報告時高度重視,實際工作中走過場。一項事關國家利益和千千萬萬農民重大利益的重要工作,沒有專門機構負責,沒有一支專業化隊伍,其影響不可忽視,其窘狀令人擔憂。
(二)新興媒體產生沖擊
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在社會思想發展變化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一些負面思想意識更容易被放大。個別被拆遷人因為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為發泄心中不滿情緒,制造謠言,污蔑干部,誤導網民;一些“網絡推手”“網絡水軍”出于不同目的,刻意制造“違法征地”“強制拆遷”等熱點話題,故意傳播不良信息,這對征地拆遷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1]
(三)道德觀念滑坡產生負面影響
我國農村地區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和社會結構已發生深刻變革,農民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也發生巨大變化,逐步呈現多元分化的狀態。面對征地拆遷補償這一巨大的利益誘惑,受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影響,部分群眾心理傾斜,道德滑坡,私心膨脹,拆遷協商時挑戰政策底線,漫天要價,甚至無理“鬧訪”,制造事端,誤導輿論,上述種種現象對征地拆遷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2]
(一)以民為本,牢固樹立群眾觀點
凡是被征地農民提出的合理請求,都要最大限度地予以解決,宣傳政策的語言要通俗易懂、注重實效。對征地拆遷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認真研判;根據實際情況,對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時推廣;建立和完善被征遷農民養老、醫療、失業等一系列保險保障制度,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高度重視被征遷農民再就業,免費為被征遷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建立企業錄用被征遷農民獎勵補貼制度,鼓勵自主創業。[3]
(二)保障群眾知情權、監督權
把征地拆遷的全過程放到“陽光”下,實施征地拆遷“陽光工程”,是做好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第一,公開補償政策,將現行的征拆補償政策通過分發政策簡介、現場張貼公告、公布征拆補償方案、口頭解釋等方式,向被征拆人進行有效宣傳,使其充分了解補償政策,保障被征拆人知情權,并確保其獲得公平補償的權利。第二,公開評估結果。房屋初步評估結果應當在項目現場向被拆遷人公示,并由評估機構負責說明解釋。公示結束后應及時向被拆遷辦,正式提交評估報告。第三,公開操作流程。對房屋拆遷工作中調查登記結果、補償方案公開征求意見、聽證和土地征收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等各項程序應向被拆遷人公開,使其全面了解工作操作程序,保障其民主參與決策的權利,接受被拆遷人監督。第四,公開補償信息。將房屋拆遷前期調查登記情況、征收補償方案和分戶補償情況在項目現場和現場辦公地點公示,也可通過網絡等形式公開,以保障被拆遷人知情權,促進公平補償,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促使征地拆遷補償工作陽光化、透明化。[4]
(三)理性應對,牢牢掌握輿論主動權
進入互聯網時代,征地拆遷領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比以往更為復雜的局面,因此,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必須考慮網上和網下兩個空間。只有充分認識兩個輿論空間的特性,才能有效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第一,深入調研,提前介入。及時掌握當下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征地拆遷工作啟動前,要花大力氣摸清當地社情民意、歷史傳統、文化習俗和人際關系,掌握被征遷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關系、社會關系及個性習慣。按戶登記造冊,認真研讀。豐富詳盡的第一手材料,是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權的前提。第二,高度重視網絡輿情,掌握網上主動權。建立涉及征地拆遷的網絡輿情監測應對研判機制。對互聯網輿論,要保持適度節制,研究網絡傳播規律,加強對話互動,理性應對,區別性質,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對觸犯法律的行為,要依法堅決予以查處。第三,以真相覆蓋謠言。南京大學杜駿飛教授認為,面對謠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1.呼應大眾對于危機事件關鍵要素的重要性認定;2.提供正當、清晰、全面、權威的信息以覆蓋謠言;3.在探索真相、尋求解決方案方面與社會公眾保持密切互動;4.在深化議題方面提升國家與社會對話的品質。[5]
(四)規范運作,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建立工作責任機制,明確工作責任主體。失土農民出現思想問題要有人管理,有章可循,細分責任;對職責范圍內的工作,應全力以赴去解決,盡量不激化矛盾;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做到早預測、早控制;建立糾紛調處機制,對失土農民的糾紛問題,應以疏導為主,遵循“可散不可聚,可順不可激,宜解不宜結”的原則,努力將矛盾控制在基層,化解在當地。
[1]習近平.把我國從網絡大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4,(3):10-11.
[2]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J].寶雞社會科學,2013,(4):1.
[3]陳桂花,王東維.論習近平系列講話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8):8-10.
[4]劉志明.淺談如何做好被征地拆遷群眾的思想工作[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9):45-46.
[5]杜駿飛.天津港爆炸案“輿論危機反思”[J].公關世界,2015,(8):56-59.
【責任編輯:王 崇】

戰國 樹云紋1
F301
A
1673-7725(2016)01-0112-04
2016-10-05
王明芳(1963-),男,浙江寧波人,政工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