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 力
(浙江大學亞太休閑教育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8)
?
【文化視點】
休閑的普遍價值
貝 力
(浙江大學亞太休閑教育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8)
筆者從馬克思價值論的視角出發,揭示休閑的概念和本質,認為休閑能滿足個體享受與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多維度多方面的價值。分別從經濟、文化、人文、政治和生態的角度論證休閑的普遍價值,指出休閑化不僅反映了個體的生活模式、生活理念和生活態度,而且也衡量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發展休閑文化是當前社會急需重視的問題。
休閑;馬克思;普遍價值;小康社會
馬克思從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出發,認為“價值”是人們在與能滿足其需要的外界物之間的社會互動中所產生的。它代表的是包含社會和個人的主體對外界事物的客體之間的一種滿足關系范疇,而不是依存于個體的實體范疇,因此,休閑價值應指休閑作為客體的屬性在滿足主體需要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功能和作用,即休閑能滿足個體享受與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休閑是一種需要價值建構和培養的活動,反映了人類的生存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可能性狀態。
“在馬克思眼中,‘休閑’一是指‘用于娛樂和休息的余暇時間’;二是指‘發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時間’。‘休閑’就是‘非勞動時間’,‘不被生產勞動所吸收的時間’。”[1]馬克思有關“休閑”的概念解析為我們更好地認識“休閑”開拓了思路:第一,從生活態度或生活方式看,休閑是人們在閑暇時間進行的,以尋求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為重要目標,從而在身心上獲得滿足的一種生活方式。休閑寓于社會生活,通過在社會生活中的互動,反映出休閑的本質;第二,從人的發展與人的價值看,休閑活動是通過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再生產,使人身體強健、頭腦清醒、道德高尚,并獲得自身的價值,從而實現個體身心全面完整地發展;第三,從時間的角度看,休閑是指勞動時間的減少和自由時間的增加,人們擁有相對多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馬克思休閑價值思想的獨特之處在于通過分析社會生活與人的價值的內涵來展現休閑的本質,有利地避免了界定休閑概念中存在的模糊性和相對性。
馬克思認為,休閑是個體生存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進步的衡量指標,是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追求目標。“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2]休閑作為人類的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命狀態,在本質上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生存方式。從人類的社會生活來講,當人們不是為了爭奪某一利益而使自身處于一種精神愉悅的狀態,就是休閑。這是一種相對狀態下的自由。人們在休閑活動中所體驗與享受到的一切感知(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等)都是依托于一定的物質基礎,即休閑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支撐起人類社會的休閑活動,就必須不斷地提高社會的物質生產水平。休閑活動的日益顯現,日益促進了物質生產的發展,成為檢驗物質生產的重要標尺。人們對休閑愈來愈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傳統社會中以社會勞動生產作為評判社會生活優劣的桎梏,提醒人們重視休閑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從生命的價值來講,人類通過縮短勞動時間,增加并有效利用謀生以外的自由時間,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提高生命的品質。
馬克思的休閑思想對西方學者休閑理念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美國學者凱利認為,“休閑”是成為現代人的重要因素,是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活動場域,是人一生發展的重要展示平臺,是一個持久的“成為人”的過程。休閑是自由的,是具有選擇性的。杰弗瑞·戈比認為,休閑是指人們在擺脫來自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壓力后,使得個體在內心之愛的驅使下,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本能地感覺到價值的方式,獲得并為之信仰的相對自由的生活態度。重視與關注社會生活領域,特別是關注當今社會中日益突顯的休閑問題,對人們更好地理解生產與生活的關系,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發展關系,認知人的價值與社會價值具有重要的作用。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的價值存在是社會生活,有關于休閑活動的體驗和享受是人的價值存在的重要表征,是人們全面而自由發展的重要體現。
(一)休閑與經濟
休閑的價值是多方面、多維度的,休閑作為人的一種生活狀態,而人作為社會關系中的基本單位,往往與消費、經濟活動等掛鉤,因此休閑對經濟是有價值的。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如下。第一,休閑改變了傳統經濟中人的地位。傳統經濟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發展模式中,把“生產”放在主體地位,其余三者是輔助“生產”。它們與“生產”是被動與主動的關系。現今社會的休閑概念改變上述傳統模式,使得人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第二,傳統經濟學中把重點放在關注有形資源上,對企業的無形資源則關注較少;休閑理念的提出使得人們開始關注無形資源,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無形資源的創新機制。第三,休閑優化產業結構,休閑消費突現服務業的重要性,休閑服務更注重過程中人的體驗。第四,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知識與觀念的消費已成為新的消費領域。第五,休閑賦予“交換”新的意義。這種意義包括個人發展與生產力的轉換,休閑消費促進貨幣回籠、增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分配公平,體驗性經濟讓消費不再單純是“以物易物”。第六,休閑促進傳統經濟形態的變化,走向人文關懷的休閑經濟是“人性化”的經濟。[3]第七,休閑使知識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第八,休閑將徹底改變未來的職業形態。綜上所述,這些觀點主要是從以下這兩個角度展開闡述。
1.經濟目的的變化
從產品的設計到生產、營銷、服務的方式、側重點都更加注重人,休閑給傳統經濟帶來最大變化就是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傳統經濟片面地追求剩余價值,人成為生產剩余價值的機器,而休閑將這種“顛倒”又重新調正回來——經濟服務于人,“人文關懷”成為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
2.經濟結構的改變
人類在經歷過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后工業化經濟后,進入了以“休閑”為核心的“休閑經濟時代”。進入新世界,休閑經濟將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從經濟發展規律看,人類社會經歷了從生產到消費、從加工生產到社會服務,產業結構也由先前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發展模式向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的發展模式轉變。休閑經濟作為一種既包含投資也包含投資的經濟活動,有效地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拉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上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休閑經濟將是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一些先進的發達國家將率先進入“休閑時代”,發展中國家也將逐步向其邁進。由此衍生出的體育健身、文化會展、藝術欣賞等活動將會撼動傳統的經濟結構,再加上當前休閑產業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休閑經濟將會成為社會未來發展的主流。
另外,從在經濟學的研究角度看,主要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進行研究,而休閑對經濟價值功能也可以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待。從宏觀的角度看,休閑對經濟的價值有: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分配公平等,可以概括為經濟結構上的變化。從微觀的角度看,休閑對經濟的價值有:轉變消費對象,重在提高知識、技術、內涵方面,以及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勞動方式的改變(休閑化工作)等。
(二)休閑與文化
第一,休閑為文化提供基礎。休閑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時空、環境,但文化不是全部是由休閑創造的,文化中往往有許多糟粕,而這些負面文化可能在人類的其他社會生活中產生。如果說休閑創造文化,那自然就包括了文化中的糟粕,但可以說休閑創造普遍良好的文化,促進人們對這些文化產生認同感,在與他人的社會互動中,增進對他人的理解與信任,培養自身對社會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形塑自我,影響他人,培育符合社會要求的現代化公民,從而促進社會文化和諧。第二,休閑是文化的動力。休閑經濟的發展是依賴于當前社會的經濟基礎;同時,休閑作為社會再生產的一種形式,其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總體建設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充裕的閑時、豐裕的“閑錢”,足夠的身閑、深度的心閑,都為文化創造、文化傳播和文化消費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休閑也能幫助人們鑒別文化精華與文化糟粕,并促使人們自覺地學習并分享文化精華,杜絕文化糟粕,并從中獲得良好的身心享受和體驗。第三,休閑是文化的產物。休閑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創造和再創造,是文化的產物;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即休閑文化。在人類社會化的過程中,受到社會文明積淀的影響,受到新時代賦予文化社會的影響,人們逐漸形成自身的休閑模式。簡而言之,人的文明化和社會化的程度以休閑為載體,反映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了文化和社會環境對人的教化和塑造作用。
(三)休閑與人文
人文和文化的最大區別就在于,文化是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它無差別地包含了對人有益的精華和無益的糟粕,而人文必定是以人為本,即人文可以理解為在文化中對人有益的部分。休閑在人文方面的價值應當是由低到高分層次展開的,從基層的放松身心、獲得休息的這種調節功能,到感性的耳目之娛、聲色犬馬之樂,給人新奇的感性刺激,再到人們在休閑中運用理性思考能力,上升到審美的高度,從而陶冶人的性情,使得人的需求層次由自發的、本能的層面上升到具有審美和文化內涵的層面上,最終在對生命價值的終極思考和追求中,獲得自由而充分的發展。休閑的各層次的價值不是孤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在休閑中實現它們的協調發展,欠缺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真正體現休閑的人文價值。人文價值通常包括三個方面。(1)休養價值。休閑有利于身心的休息、放松、恢復、矯正、補償及協調與平衡。休養價值是休閑最基本的價值,也是永恒的價值。(2)娛樂價值。狹義的是指單純的娛樂功能,具有樂趣、放松與消遣的特征,在具有充足的物質資料的社會生活中,在不具壓力、輕松愉悅的生活中,人們不必為工作生活而煩惱,能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廣義的則具有“寓教于樂”的價值,在休閑娛樂的社會活動中融入一定的教育理念,人們在娛樂休閑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訓練邏輯思維,培養真善美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休閑活動中感知生活的美好、豐富人生的閱歷,參悟生命的真諦,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3)發展價值。馬克思曾說:“人們有了自由時間,就等于有了充分發揮自己一切愛好、興趣、才能、力量的廣闊空間,有了為‘思想’提供自由馳騁的天地”。[4]休閑是人的自我支配的行為,休閑活動所提供的不同于工作環境的場域,使得人們可以對生活(生命)進行思索,進而塑造健全的人格特質,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休閑對政治和生態的推動作用
1.休閑推動政治前進
休閑概念的提出涉及民主社會中的人權和政治自由。休閑理念的發展需要民主政治的支撐,此時政治價值就集中體現在社會成員普遍擁有休閑權上。它不僅代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狀況,也反映了全球社會的政治文明發展進程。在這一層面上,休閑的發展關乎國計民生、關乎當前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理想的實現程度,關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情況。因此,重視與發展休閑產業,對促進社會政治文明具有重要作用。當然,在當前的休閑學研究中,不能把它作為少數“有閑階級”服務的工具,而應把研究重點放在休閑的社會公益性上,積極探索公共休閑設施建設的道路。休閑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動力,休閑作為一種綠色經濟,契合中國經濟轉型的需要。休閑本質上傾向于綠色、自然、儉樸、節約,因而符合自然主義原則,低碳、環保、簡單、質樸的休閑生活,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可以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休閑的本真含義,是以欣然之態對待生活,從外在索取轉向內在體驗,從對物質財富的無限占有轉向對自身人性潛能的挖掘和享受,休閑的這種生態性原則不只是消費的內在要求,在今后也成為人類活動的根本準則之一。[5]
2.休閑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作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創造清潔能源結構,低碳經濟的發展是關乎社會發展模式、價值信仰和生活理念的全球革命性變革。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休閑產業發展具體體現了“綠色、環保、生態”的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培養消費者從“注重自我享受”到“注重人與社會的和諧”轉變,從“感性消費”向“理性消費”轉變、從“一次性消費”向“循環消費”轉變、從“普通消費”向“生態消費”轉變。休閑思維,低碳理念,通過系統地開發與科學管理,形成良好的休閑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休閑產業的整體合力和聚集效應,從而促進休閑產業更好地發展。在政府注重低碳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大力開展休閑產業的相關活動,不僅有助于緩解我國的碳排放壓力,而且對推進我國經濟,尤其是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已逐漸向“消費-生產”模式轉變,休閑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類已開始愈來愈重視精神活動,以充實和完善自身需求。適時參加休閑活動,有利于提高勞動者生產、生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能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有助于推動我國文化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亦可增加國民消費能力,帶動內需。西方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經驗表明,發展休閑產業是社會經濟進入較高階段后民眾休閑消費快速增長的必然要求,在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等方面,休閑產業功不可沒,但是,政府在休閑產業的發展方面,要積極引導人們采用健康合理的休閑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閑暇消費觀念;同時,政府要為之提供合適的休閑娛樂場所,以便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才能提升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括諸多內容,其中,人民擁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其重要指標。現代社會,休閑文化必不可少,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性的重要標準之一。對個人而言,它代表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理念、新的生活態度、新的生活追求”;對國家而言,它代表著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發展休閑文化,需要根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需求和愿望;同時,也需要及時完善休閑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度,出臺操作性強的休閑政策;并開發多元功能的休閑場所,使之適合人們的需求。發展休閑文化,離不開當地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拓寬新市場,大力推進休閑經濟和休閑產業的發展,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1]陸彥明,馬惠娣.馬克思休閑思想初探[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8,(1):44-48.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570.
[3]馬惠娣.走向人文關懷的休閑經濟[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48.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下)(第46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2.
[5]章輝.論休閑學的學科界定及使命[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50-60.
【責任編輯:王 崇】

漢 八風壽存當
A811
A
1673-7725(2016)06-0012-05
2016-05-05
貝力(1989-),男,浙江溫州人,主要從事休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