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艷,劉繼來,高芳琳,李揚宇,賴雯斕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檢驗科,福建福州350004)
冷凍血漿在血漿黏度室內質控中的應用及評價
陳蓉艷,劉繼來,高芳琳,李揚宇,賴雯斕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檢驗科,福建福州350004)
目的自制混合冷凍血漿(來源于健康體檢人群)以及臨床上報廢的濾白冷凍新鮮血漿(來源于獻血者)用于血液流變學中血漿黏度的室內質量控制,并對其進行評價。方法收集健康體檢人群的血漿充分混合后、-20℃低溫保存自制混合冷凍血漿,同時采用無償獻血者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用于室內質控檢測,并對其進行精密度和穩定性評價。結果健康體檢人群混合冷凍血漿的血漿黏度定值范圍為1.548±0.025(CV:1.622%),180d以內穩定性良好,無償獻血者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的血漿黏度的定值范圍為1.182±0.008(CV:0.688%),兩者的室內質控均未見失控。結論兩種冷凍質控血漿的精密度與穩定性均良好。
血漿黏度;室內質量控制;應用評價
國內大多數醫院檢驗科所進行的血液流變學檢測中血漿黏度的室內質控為空白,也無商品血漿黏度質控物可購買。為了檢測結果的準確可靠,我們應用健康體檢人群的混合冷凍血漿以及無償獻血者的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作為血漿黏度測定的室內質控物,建立本科室的血漿黏度室內質量控制體系。
1.1 儀器與試劑SA7000血液流變儀(北京賽科希德);低溫冰箱(日本三洋);TS-8振蕩器(海門其林貝爾);電熱恒溫水浴箱(江蘇新康出);純水機(杭州天創)。其余試劑均為北京賽科希德公司產品。
1.2 質控血漿的制備
1.2.1 健康體檢人群的冷凍混合血漿的配制一次性收集一天內健康體檢人群(HBsAg、HCV、HIV、RPR陰性,血清蛋白、肝功、血脂、血糖正常,血漿黏度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的肝素鋰抗凝血漿,排除脂血、黃疸、溶血標本,收集血漿于一個潔凈大燒杯中,充分混勻,并經56℃、30min滅活后備用,取出5ml用于定值,其余以每支500μl分裝于EP管中,置低溫冰箱-20℃保存,分裝過程血漿置于TS-8振蕩器上持續混勻并在2h內完成。
1.2.2 無償獻血者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分裝將確定報廢的血漿及時地取出5ml用于定值,其余以每支500μl分裝于EP管中,置低溫冰箱-20℃保存,分裝過程血漿置于TS-8振蕩器上持續混勻并在2h內完成。
1.2.3 純水的定值純水機配置的純水分裝到干凈檢測管內用于日常校準及定值。
1.3 質控血漿的定值SA7000血液流變儀經日常維護后,對血漿黏度進行定標校準,取上述健康體檢人群的混合冷凍血漿、無償獻血者的報廢濾白冷凍血漿在37℃電熱恒溫水浴箱內溫浴15~ 30min,同純水一起重復測定20次,分別計算得出均值±標準差(x±s)作為各自的定值范圍。
1.4 穩定性試驗間隔若干工作日取質控血漿20份樣本,分別在3d、30d、60d、120d、180d后完成相同數量的檢測,由于無償獻血者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只收集到200ml,分別在3d、30d、60d進行了檢測。而后進行統計學分析,用以反應隨時間推移冷凍血漿的穩定性變化。
1.5 冷凍血漿室內質控的應用利用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確定Levey-Jennings質控圖的x±2s上下警告線和x±3s質控上下限,每天常規檢測開展室內質控。同一批號的冷凍血漿每月的室內質控上下警告線和質控上下限采用數據累計的方法來確定。采用Westgard規則質控方法進行判斷。
1.6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1 質控血漿的定值健康體檢人群的混合冷凍血漿(n=20):1.548±0.025(CV:1.622%);無償獻血者的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n=20):1.182±0.008(CV:0.688%);純水(n=20):0.709±0.006(CV:0.779%)。2.2穩定性試驗結果見表1、表2、表3。
2.3 室內質控的應用見圖1、圖2、圖3。
血液流變學中的血漿黏度用于評估血漿黏度的異常,許多因素會影響血漿黏度,血漿蛋白是影響血漿黏度的主要因素,纖維蛋白原、免疫球蛋白和其它血漿蛋白含量、分子構成和大小都是影響血漿黏度的主要因素,洪流等[2]在研究不同臨床類型冠心病診療纖溶系統標志物的變化時發現血漿Fg、FDP、D-D含量明顯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0.01),認為患者血漿纖溶系統失衡,其中AMI和UAP患者存在異常激活的高凝狀態。王秋豐[3]Culleton BF[4]等也注意到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Fbg有升高的趨勢。劉繼來等[5]在探討血漿纖維蛋白原、血脂血糖與血黏度的相關性時提出纖維蛋白原與血漿黏度具有顯著線性相關,一元及多元回歸分析均顯示其與血漿黏度的相關系數最大,相關性較其它指標更明顯。此外,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與黏度成正比;血糖升高,血漿黏度升高;杜貴萍[6]等提出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在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有重要意義。鄧榮春等[7,8]提出血清non-HDL-C及apoB/apoA1比值的升高與心血管事件發生危險性明顯正相關,而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和ApoAl水平明顯降低。白血病患者由于血液內存在大量白細胞,裂解后血漿中出現大量核酸,血漿黏度也會升高。而血漿黏度升高可以引起全血黏度的升高,因為血漿不僅以其固有黏度影響全血黏度,更重要的是其蛋白的橋接作用造成紅細胞的聚集。血液流變學血漿黏度測定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9,10],特別是在代謝綜合征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中起到重要的輔助診斷作用,同時對亞健康狀態也有提示意義[11]。

表1 健康體檢人群的冷凍混合血漿穩定性試驗結果

表2 無償獻血者的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穩定性試驗結果

表3 純水穩定性試驗結果

圖1 2016年3月份健康體檢人群的混合冷凍血漿室內質控圖(CV=3.017%)

圖2 2016年3月份無償獻血者報廢濾白冷凍新鮮血漿室內質控圖(CV=2.435%)

圖3 2016年3月份純水室內質控圖(CV=2.257%)
做好血漿黏度的室內質量控制是保證結果準確可靠,更好服務于臨床和患者的重要前提。本科室使用北京賽科希德SA7000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測定血漿黏度,所采用的方法為毛細血管法,利用標準毛細管在相同條件下,液體黏度不同,流過一定體積的液體所需時間不同,黏度越大所需時間越長的原理,測量結果為同水的比黏度。目前血液流變學全血黏度已經有了商品的非牛頓質控物,衛生部臨檢中心及各省臨檢中心也有開展針對全血黏度的室間質評,而作為牛頓流體的血漿,商品血漿黏度質控物仍是空白。這一空白已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孫麗萍等[12]采用聚乙二醇600作為血漿黏度檢測的質控品,李迎旭等[13]則采用了乙基淀粉。還有一部分實驗室[14,15]采用移動值法對血漿黏度進行室內質控。使用冷凍血漿來開展室內質控,相較于各類化學試劑有便于獲取、變廢為寶、經濟方便的優點,而移動均值法不能完成替代傳統的質控樣本,特別是對于一些沒有配備LIS系統和標本量不大的基層醫院,移動均值法有其固有的缺陷。
從以上實驗數據分析可知,不論是健康體檢者自制混合冷凍血漿還是臨床上報廢的濾白冷凍新鮮血漿均能滿足了室內質量控制的要求,其CV值在5%以內,變異系數低,滿足了室內質量控制的要求,前者在180d后穩定性良好,后者在60d后穩定性也是良好的,應用于每日的室內質控也獲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使用純水進行室內質控,穩性性和室內質控效果相較于前兩種質控品更為顯著。比較這三種室內質控的方法,各自均有優缺點,純水每天新鮮配置,穩定性最好,在37℃其定值更是穩定在0.69左右,與文獻相符[16],室內質控效果最佳,但其不含各種血漿成分,雖然同為牛頓液體,與血漿的黏度特性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故而用于血漿黏度的室內質控并不合理。健康體檢者自制混合冷凍血漿采自新鮮血液分裝冷凍后配置而成,其定值結果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這便于我們對正常人群進行室內質控(中值質控),但是該類標本需通過甄選,除了體檢者需滿足HBs Ag、HCV、HIV、RPR陰性,血清蛋白、肝功、血脂、血糖正常,血漿黏度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等指標要求,還需排除脂血、黃疸、溶血等異常性狀標本,同時還需經56℃、30min滅活后方能放心使用,程序繁瑣,不易堅持開展下去。臨床上報廢的冷凍新鮮血漿則無需經過以上繁瑣步驟可直接使用,但不易長期獲得,且經血液中心保存液稀釋后,并冷凍處理后,其定值常常在正常參考值低限,更適用于低值質控而不適用于中值質控,此外,聯合使用移動均值法,也是到血漿黏度的室內質控一種有益的補充。
綜上為本科室對血漿黏度室內質控的嘗試,我們將進一步觀察其更長時長的穩定性及室內質控的效果,尋求穩定性好、操作簡便的方法,建立適合本科室特點的血漿黏度室內質控體系。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 2006:239-241.
[2]洪流,林偉華,陳華英,等.纖溶系統標志物的變化在不同臨床類型冠心病診療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5):428-430.
[3]王秋豐,謝文堂.尿酸、纖維蛋白原及尿微量白蛋白與冠心病關系的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8,26(2):195、207.
[4]Culleton BF,Larson MG,Kannel WB,et al.Semm uric acid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the Fraingham Heart Study[J].Ann Intern Med,1999,131:7-13.
[5]劉繼來,陳蓉艷,高芳琳.血漿纖維蛋白原、血脂指標與血漿黏度的相關性及回歸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33(3):290-292.
[6]杜貴萍,邵燕麗,余俊.血清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早期的變化[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4):320-321.
[7]鄧榮春,王慧敏,周愛群.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冠心病的臨床診斷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4):398-400.
[8]鄧榮春,桂曉美,王慧敏.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6):546-548.
[9]席玉冰.血液流變學在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8):1405-1406.
[10]宋敏,李澤佳,劉彥宏,等.血液流變學在椎動脈型頸椎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頸腰痛雜志,2013,34(2):164-167.
[11]廖福龍,陳然,孫京昇,等.血液流變學實驗室技術的國際指南與血液流變學研究新進展[J].首都醫藥,2010,17(6):9-l1.
[12]孫麗萍,張惠風.一種血漿粘度質控物的應用[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17(4):652-679.
[13]李迎旭,桂駿,張嘩,等.血漿粘度測定質控液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1999,9(1):53-54.
[14]劉津.應用浮動均值法作血液粘度室內質控[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4,125:13309-13310.
[15]盧敏等.患者數據移動均值法在血液流變學檢測室內質控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9,27(4):430、433.
[16]向建敏.物理化學實驗[M].武漢: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25-36.
Establishment and Analysis on IQC of plasma viscosity by frozen plasma
CHEN Rongyan,LIU Jilai,GAO Fanglin,LI Yangyu,LAI Wenla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004,China.
ObjectiveTo establish and analysis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of plasma viscosity by using frozen plasma from the healthy people and blood donors.MethodsThe plasma which was collected from the healthy people was mixed and stored in cryopreservation(-20℃)and then was used as IQC.And meantime the clinically scrapped frozen plasma from blood donors also was detected as IQC.ResultsRespectively,the value ranges of IQC are 1.548±0.025(CV:1.622%)and 1.182±0.008(CV:0. 688%).And plasma is stable within 180 days.ConclusionTwo types of frozen plasma have good precision and stability,and it could be used for plasma viscosity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clinical laboratory.
plasma viscosity;internal quality control;application evaluation
R446.11+1,R457.1+2
A
1674-1129(2016)06-0710-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6.004
2016-06-13;
2016-11-11)
福建中醫藥大學校管課題,編號:XB2015002
陳蓉艷,女,1980年6月生,碩士,主治醫師/助教,目前從事臨床血液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