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軍,董 萍
(沈陽軍區大連療養院桃源療養區檢驗科,遼寧沈陽116000)
合理利用“微信”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監測結果觀察
馬偉軍,董 萍
(沈陽軍區大連療養院桃源療養區檢驗科,遼寧沈陽116000)
目的探討合理利用“微信”平臺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隨機選擇Ⅱ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照隨機數字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除了采用藥物治療,同時采用“微信”平臺發給健康教育材料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和介紹糖尿病的基本知識,不參加“微信”平臺。結果實施“微信平臺”時間為3個月,兩組患者生化指標如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紅蛋白(HbAlc)監測結果滿意率觀察組別為90.1%和93.2%,明顯優于對照組的40.2%和37.9%,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74和6.08,P<0.05)。疾病知識曉率、遵醫依從性、不良飲食習慣改變率和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Ⅱ糖尿病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采用“微信”健康平臺教育與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效果密切相關,通過“微信”健康教育能夠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幫助患者獲得滿意的血糖控制效果。
健康教育;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M)引發人體內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1],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近20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居世界第二位,患病人數已達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伴隨而來的急慢性并發癥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這種慢性疾病需要患者本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并能夠長期堅持。國內外研究顯示,Ⅱ型糖尿病的發病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并有明顯年輕化趨勢[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較好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隨機選擇2013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均符合1999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的診斷標準。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9歲,病程1年-18年。其中男性98例,女性62例,觀察組80例除了藥物治療外,實施“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對照組不進行干預。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專業保健醫生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建立“微信”聯系,發布文字和圖片等健康信息、服務指南、生活和工作動態訊息,并根據患者提出的問題隨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鼓勵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疾病,提高遵醫行為[2]。
1.2.2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普通方式發給與觀察組相同的健康資訊、服務指南、生活和工作動態等健康教育材料。患者采用常規的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但不參加“微信”健康教育。
1.3 療效判定標準⑴顯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圍,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下降超過治療前的40%。⑵有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過治療前的20%,但未達到顯效標準,糖化血紅蛋白值下降超過治療前的10%,但未達到顯效標準。⑶無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無下降,或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糖化血紅蛋白值無下降或下降未達到有效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所以數據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經3個月“微信”健康教育,觀察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多數達到正常范圍,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行為改變比較由表2可見,觀察組患者“微信”健康教育的遵醫依從性、疾病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生化指標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紅蛋白(HbAlc)監測結果滿意率觀察組分別為90.1%和93.2%,明顯優于對照組的40.2%和37.9%,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7.84和6.08,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行為改變[n(%)]
Ⅱ型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久病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慢性進行性病變[3],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刂坪锰悄虿』颊叩难撬?,關系到糖尿病患者治療的效果[4]。據有關報道約有60%的初診糖尿病患者不知道飲食的分配、運動的方法、方式,致使患病后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受到影響[5],合理選擇食物種類和食物的合理搭配對控制糖尿病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是非常有益的,包括即時的影響和長遠的好處。即時影響可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的生物活性;遠期影響可減低血脂、血壓、改善心肺功能,消耗脂肪等提高免疫力。運動持續時,肝臟和肌肉內存儲的糖原分解功能,血糖開始消耗,高血糖狀態得到緩解。運動后,肝臟和肌肉又使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儲存,血糖持續下降[6]。糖尿病需要終生治療,為保持良好療效,必須安全用藥。因此合理使用降糖藥以及患者良好的依從性,是糖尿病治療中將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生和發展的關鍵[7]。所以醫生和藥師不僅要對每個患者的疾病有正確了解,更要對使用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了如指掌,隨著科學發展,以“微信”為平臺的健康教育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歡迎,醫患之間可以通過“微信”互通信息,醫者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生活、飲食及工作中的身心動態狀況,患者了解最新健康資訊,對自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作息、運動鍛煉安排對疾病的影響方面進行自我管理、正確面對。研究顯示[8],患者在獲得糖尿病知識的方式上更愿意聽從醫護人員的見解和演示,需求率達78.3%。另外,對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礙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研究顯示[9],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癥為43.3%;研究顯示[10],Ⅱ型糖尿病患者焦慮的患病率高達42.07%;精神緊張首先會使對抗胰島素的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多,大腦皮層緊張時可分泌一種激肽-腦肽,可促使血糖升高。由此可見,抑郁、焦慮、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均可促發和加重糖尿病,對患者的康復極為不利?!拔⑿拧逼脚_安排專家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耐心傾聽患者的需求,同時鼓勵患者在“微信”平臺開展討論,交流體會,以良好的醫患關系為依托,建立醫護人員-家庭-社會支持系統,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傊瑢Β蛐吞悄虿』颊咴谑褂媒堤撬幬镏委煹耐瑫r進行系統的、有計劃、規范化、全程的“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和管理,可提高患者對該類疾病的基本認識,可以改善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對血糖控制及并發癥防治有重要意義,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1]李冬.糖尿病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廣東醫學,2009,30(7):1196-1197.
[2]鐘宏文,劉江梅,朱麗康,溫曉靜,歐陽能英,劉讓萬.2型糖尿病血小板參數、凝血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相關性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6,34(3):354-357.
[3]陳曉玲,武錦彪,俞倩,呂國才.2型糖尿病及并發癥患者血清唾液酸檢測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2):159-161.
[4]鮑桂樂.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糖尿病并發癥相關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3):313-314.
[5]張瑞芹,汪曉寧.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303-304.
[6]錢馨蔚.運動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觀察[J].西南軍醫,2010,12(2):348-345.
[7]吳恩桂.口服降糖藥物的合理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5):86-87.
[8]徐靈莉,高麗,劉曉玲,吳靜,將媚.483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36):4390-4392.
[9]楊成龍,蔡文治,黃海剛,金燕君.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6):2956-2958.
[10]馮大洋,曾臻,廖芳芳,潘發明,劉安諾.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0,27(2):129-132.
R446.11+2,R587.1
A
1674-1129(2016)06-0786-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6.032
2016-07-14;
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