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小萍
【摘要】從點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的角度分析保險服務貿易的發展及存在逆差的原因,將社會網絡分析與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相結合為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同時也為相關企業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網絡中心性;金融服務貿易;逆差
近年來,由于政府放寬對服務貿易的限制,使其得到一定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起步階段,而對于金融貿易服務來講,更是相差甚遠。一直以來,我國金融貿易服務呈逆差局面且逆差程度在擴大;從國際及國內市場上看,與其他類服務貿易相比,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相對滯后。
從我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來看,1991年到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08億美元增加到7130億美元,呈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但從貿易結構上來看,服務貿易進口和出口的發展極不平衡,從而導致服務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狀態,這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二位,美國領先局面未改變。從行業結構上看,盡管我國IT服務、金融服務、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貿易增長速度較快,但傳統服務貿易如運輸、旅游、建筑等仍占主導地位。從地理區域發展來看,東部地區在IT、信息、保險等服務領域占有比較優勢;從城市規模來看,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在咨詢服務、銀行、證券和廣告宣傳等領域較有優勢,這也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出口地區。
金融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業務,理論上有“銀、證、險”三種大類。以保險服務貿易為例,早在2005年我國就對外全面開放了保險業,但在實際操作中對保險業的開放程度遠低于銀行業。在主營收入方面,中資保險機構的保費收入總量很大且逐年遞增,而外資保險機構的保費收入很不穩定,總體上在上升,但增長幅度不大,總量小,這也一定意義上取決于中國保險服務業“平安”、“人保”、“太保”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國保險服務貿易在快速發展同時積極引進國外龍頭企業,如在信用險方面:我國三大保險公司均在2014年6月實現與國外“險企”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上的正式合作。“引進來”當然是必要的,但自身也要逐步成長壯大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今后的發展中應重視“走出去”,通過股權及非股權方式在主要的貿易國家設立跨國公司,逐步提高跨國經營程度。
從網絡中心度的度量角度出發,將網絡中心性分為點度、中介和接近中心性,具體針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特點,我們以點度、中介中心性為主。將全球保險服務貿易看成是一個有不同國家或地區組成的網狀結構,因此在保險服務貿易中具備點度和中介中心性的節點被認為是具備優勢地位的節點。從宏觀層面上來看,一國政府扮演著以上的兩種角色,它既是一國對外貿易的核心也是與外界聯系的橋梁;從中觀層面上來看,保險行業的發展在金融體系中日益突顯了其重要地位;從微觀層面上來看,各保險主體力量對比懸殊,導致保險服務貿易的出口依賴于有優勢地位的幾大保險公司,主要保險主體的綜合實力在網絡結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實際上,在整體網絡中過度依賴于個別節點的網絡結構并不合理,如我國保險服務貿易集中在幾個大型保險公司,一旦一家保險主體出現失誤,而在大部分險企都不曾涉及國際業務時,對整體網絡的影響將是不堪設想。因此從點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的角度出發,應允許更多的綜合性保險公司出現,充分拓展其海外業務,在更多險種上創造收益,同時抓住中小型險企,逐步擴大保險服務貿易的出口,扭轉逆差局面。最后在應對當前金融服務貿易的國際化、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盛行下,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
金融行業具有產品無形性以及其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其人力資本無疑是其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對于人力資本的要求更高。研究表明,一國人力資本存量水平越高,其跨境服務的提供質量就會越高;人力資本要素作為金融服務貿易的重要部分,其所帶來的溢出效應是無法想象的。隨著金融服務貿易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必然要求貿易雙方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因此政府應在政策和資金上適度傾斜,企業應加強專業和技能培訓及專業人才間的交流,同時專業人才自身應在明確方向的同時努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2.優化金融市場結構
金融市場結構是否相對完善是代表一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具體表現。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服務貿易處于逆差狀態,這不僅源于我國金融市場自身機制的問題,也體現在金融市場結構上的失衡,而且這種現象也日益突出,側面影響了金融市場整體功能的發揮。因此,優化金融市場結構是我國金融市場持續發展面臨的一項長期任務,具體應著眼于金融市場結構的合理化、高級化和梯度化方向,處理好影響金融市場結構的各因素,選擇好適當的優化路徑。同時,也要為金融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社會環境、適度寬松的政策環境及良好的市場生存環境。
3.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
政府可在多邊貿易談判中爭取有利于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規則,并充分利用現有網絡中心及網絡中介的優勢,對外積極拓展國際關系,尤其是一些資源型大國,為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保證本國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鼓勵金融服務貿易的進出口,一方面把更多的新產品、新知識、新理念引入我國,另一方面提升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出口水平,同時通過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也能為我國貨物貿易的發展提供便利,通過服務貿易的發展來拉動貨物貿易發展。
4.提高金融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
金融服務貿易市場的適度開放發展是順應當前金融全球化發展的需求,我們需要在保護與開放二者中去平衡,可以減少和避免由于金融市場的過分開放對國內金融系統帶來的風險。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國家政策影響很大,政策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其發展速度;同時,隨著國際服務貿易開放程度的提高,以跨境支付和商業存在形式發展的金融服務貿易就越多。總之,一國服務貿易市場越開放,其他國家金融服務提供商進入的機會就越大,這對于雙方來講都是利大于弊的明智選擇。
參考文獻:
[1]沈大勇,金孝柏.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文獻綜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戴卓.國際貿易網絡結構的決定因素及特征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