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成
摘 要:三定法是指定技術動作、定運動主題、定運動條件,筆者以“三定法”為指導,以學生跳繩練習為主線,總結出提高速度、減少失誤次數、提高專項協調性、增強供氧的四個方法,經過實證,能夠快速有效地提高跳繩成績。
關鍵詞:三定法;跳繩;協調;呼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1-0076-02
3min跳繩是南京市體育中考測試的熱門項目,技術層面涉及繩長、握法、節奏、速度、耐力、彈跳高度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失誤多、搖繩慢、甩繩幅度過大、耐力不足、甩繩時兩臂不對稱、雙肘外張等問題,教學過程較為繁瑣。三定法是一種將教學內容處理成課堂教材的指導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深度,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三定是指定技術動作、定運動主題、定運動條件,例如“30s內單飛跳繩看誰跳的多”,技術動作是“跳繩”,運動主題是“看誰跳的多”,運動條件是“30s內單飛”。筆者以“三定法”為指導,以學生跳繩練習為主線,總結出提高速度、減少失誤次數、提高專項協調性、增強供氧的四個練習方法,運用這四種方法,在跳繩單元結束后,5個班3min跳繩的平均成績由單元初的277個提高到單元后的362個。
一、30s內單飛跳繩90個
技術動作:跳繩
單飛跳繩常見的跳繩步法有并腳跳、單足跳、雙腳交替跳三種形式,此處是為了追求學生單位時間內跳繩的最大速度,所以不限定跳繩步法,讓學生以自己最擅長的方法來挑戰突破自己的最快單飛速度。南京市體育中考3min跳繩項目滿分成績:2014年310個,2015年350個,2016年370個。
運動主題:突破90個
跳繩速度越快越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成績。傳統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跳繩速度,教師一是從技術層面輔助強化,二是從學生本身容易出現問題或者已經出現問題的地方著手訓練,示范、講解、糾錯、重復練習等,顯得較為復雜而且較為枯燥,加上跳繩是一項極為消耗體能的運動,學生極容易因為枯燥和疲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此處如果參考“領會教學法”的思想,讓學生先練起來,縮短每組練習的負荷,降低疲勞感,讓學生輕松地在短時間內就感受到進步,遇到瓶頸再予以輔助突破,學生會學的更開心,更有動力,教學自然也就更高效。根據在2015年12月份做過的一次校內統計,在跳繩單元上課之前,5個自然班215人,共有40人30s內單飛跳繩數量突破90個,這40人3min跳繩成績全在400個以上。所以90個是學生跳繩水平的一個分水嶺,筆者一般在這一環節設置三組練習,第一組目標90個,第二組突破第一組成績,第三組保持前兩組最佳成績。
運動條件:30s內單飛
30s時長對于初三學生群體的體能是一個轉折點,5s、10s、20s時長的單飛跳繩訓練,學生的體能都很充沛,一般不會出現辛苦的信號,30s時辛苦的信號出現,30s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疲勞感越來越強,50s左右會出現消極練習的情況,導致減速甚至停下練習。
二、40s內單飛跳繩100個
技術動作:跳繩
筆者在這一環節依然不設定跳繩的步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跳繩步法參加這一環節的練習。
運動主題:誰能零失誤
每失誤一次至少耽擱1s時間,少跳3個以上,失誤10次以上、少跳幾十個的學生也是有的,失誤對成績的影響不可忽視,強化訓練達到減少失誤是必須要做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做得越早,越有利于細化技術細節,提升學生心理品質,提高跳繩穩定性。
運動條件:40s內100個單飛
30s90個是學生跳繩速度的分水嶺,而40s100個卻是學生稍作努力都可以達到的水平,這一環節針對的目標是減少失誤次數。3min跳繩對速度要求最高的是前1min,之后隨著體能的消耗,失誤的幾率越來越大,所以后半程重點是保持穩定發揮,盡量少失誤。筆者在課堂訓練中是將這一環節安排在3組90個速度訓練之后,這時候學生體能經過第一環節的消耗,處于容易失誤的狀態。設定的訓練組數是三組,組間間隔1min。
三、3min雙腳交替單飛跳繩200個
技術動作:雙腳交替跳
筆者負責5個自然班的體育教學,總人數215人。在跳繩單元開始之前,3min跳繩400個以上的學生有40人,其中有28人采用雙腳交替跳的步法,另外12人中,有10人雖然采用并腳跳的步法,但是也同時熟練掌握雙腳交替跳,有而215人中有131人無法快速連貫地完成10個雙腳交替跳,剩余的學生雙腳交替跳熟練程度雖然不同,但是也基本遵循著誰能更加熟練地掌握雙腳交替跳,誰就會有更好的成績表現的趨勢。由此可見,雙腳交替跳熟練程度與3min跳繩成績呈正相關關系。
運動主題:看誰失誤少
肢體協調性的好壞決定學生學習運動技術的效率與質量,影響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應用與發揮,直接影響運動成績。雖然有多種方式都可以提高跳繩協調性,但是通過數據統計得出,雙腳交替跳熟練程度與3min跳繩成績呈正相關關系,且具有直接的效果表現,加上班級中50%以上的學生不會雙腳交替跳,所以現階段提高雙腳交替跳的熟練程度,減少失誤次數,是快速提高跳繩水平的重要指標。
運動條件:3min單飛跳繩200個
3min單飛跳繩200個似乎要求太低了,但是一半以上的學生無法連續完成10個雙腳交替單飛跳繩,花費的練習時間是比較長的。筆者設定的3分鐘跳繩時長,既是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也是限制練習的時長,避免班級中的個別幾個學生由于受限于雙腳交替跳的跳繩水平,長時間達不到200個的練習數量,耽誤大部分學生的課堂時間。
四、100個單飛跳繩25次呼吸循環
技術動作:呼吸
3min跳繩除了是對跳繩技術的考核外,更加是對學生耐力水平和心肺功能的測試。跳繩和長跑都存在技術動作循環的特點,那么跳繩是否可以模仿長跑,采用類似三跳一呼三跳一吸或者是兩跳一呼兩跳一吸的呼吸方法,為跳繩過程提供更多的供氧?實踐證明,這一點是可行的。筆者在這一環節依然不設定跳繩的步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跳繩步法配合呼吸節奏進行練習。
運動主題:兩跳一呼兩跳一吸
呼吸節奏比較容易被學生掌握,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有節奏的呼吸可以達到延緩疲勞、增強耐力的效果。難點在于隨著體能的消耗,借助呼吸節奏調整自己的身體姿態與狀態,保障跳繩技術動作有序無誤地循環練習下去。雖然在實驗的過程中兩呼兩吸的方法已經滿足了教學要求,但是當學生逐漸掌握呼吸方法后仍然鼓勵學生嘗試三呼三吸的方法,進一步提高跳繩水平。
運動條件:100個單飛跳繩25次循環呼吸
在練習之初,筆者嘗試用有節奏的哨令統一練習節奏,但是學生的跳繩速度有區別,反而出現了不利于學生積極練習的干預。面對這種情況,師生先共同練習了兩次呼吸后,再用哨令指揮了三次兩呼兩吸,讓學生初步了解練習的內容后,組織學生自主練習,效果良好。這一環節的練習在第一次課新授完成后,就沒有單獨設置學練環節,而是結合前兩個環節同步練習,不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需要階段性地提醒學生,幫助學生慢慢養成跳繩結合呼吸節奏的練習習慣。
通過階段性測試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技術動作有明顯的改善,跳繩速度變快、失誤減少、耐力增強,3min跳繩成績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