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式機到筆記本,再從平板電腦到智能手機,設備種類(或者說屏幕尺寸)的不斷更迭為教學設計師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可以通過三個主要步驟來為所有的設備和屏幕設計合適的有效學習方案。
將用戶放在第一位
在動態環境中,教學設計師需要從用戶的角度看待設計。當我們把用戶放在第一位時,應該由用戶的需求來驅動設計過程,包括以下轉變:
·教學設計流程從“以產品為核心”轉變到“以學員為中心”。重點不再是開發產品本身,而是要使產品切實滿足用戶需求。
·該流程從瀑布式(垂直而下的分析、設計、搭建、測試、評估等環節)轉變為迭代式(敏捷開發方式,制作原型,快速測試,迅速發現不足之后立刻改進,再進行新的迭代)。
·組織一支跨部門的協作團隊,而不是啟用傳統的個人設計師。
·與其讓需求驅動原型開發,不如讓快速開發出來的原型來幫助需求出現和進化。
開發有效的視覺語言
許多公司都意識到強大的視覺語言的重要性,并且做了很多工作來開發屬于自己的可立即識別的視覺元素。例如谷歌的材料設計(Material Design),蘋果的接口設計(Interface Design),以及IBM的視覺設計語言(Visual Design Language)等。
一個設計優良的學習體驗包括基本的教材,也包括了一些組織、引導、激勵學習過程的圖形元素。這種視覺語言有助于將多媒體元素和互動界面組件相融合,進一步說明和強調已經解釋過的內容,同時推動協作與監控流程。
優秀的教學設計會采用系統化的方式來運用圖形元素。其基礎組成部分包括顏色、形狀、字體等。每一個圖形元素都有自己的“職責”——強化重點,組織主題,幫助用戶進步。
正確使用科技
沒有哪一種高招可以讓教學設計專家能夠先設計出一類學習素材,然后觸摸一個按鈕,將素材直接轉化為適合各個不同屏幕的尺寸。不過,輔助教學設計師來編輯顏色與圖像的工具種類很多,且還在不斷增加中,包括蓋帝圖像(Getty Images)、Adobe Color、FlatIcon、畫布(Canva)等。通過使用這些工具,教學設計師能夠擁有強大的編輯圖形和多媒體設計的能力。
在這一領域,科技帶來的驚喜遠不止設計工具,一種新軟件可以通過數碼方式來講故事,這有助于教學設計師創作素材并即時互動。比如,Inklewriter是一款劇情編寫工具,讓編劇通過電子選項來給故事創作分支,最后再將所有的分支故事匯總到主線里面。Adobe Slate、Inkling和Aquafadas等工具都提供了同樣有吸引力的互動能力,可以立即適用于任何設備和屏幕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