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陳健
老百姓有一句俗話: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對于很多家庭來說,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為了給孩子謀求一個更好的未來,而對于貧困家庭來說,則更是寄予了阻斷貧困代際遺傳,改變整個家庭命運的希望。然而現實中,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以下簡稱“貧困家庭畢業生”)在經濟壓力、心理負擔、就業競爭力、人脈機會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往往讓他們在求職就業中處于劣勢。如果畢業后長期不能實現就業,對于貧困家庭畢業生而言,不僅是失去了謀生的途徑,求職成本的增加更會讓家庭負擔雪上加霜。如何提高這一特殊群體的就業競爭力,為他們提供更加公平的就業機會,使他們盡早實現穩定、高質量的就業,從而實現自我價值,回報家庭、回報社會,事關萬千家庭福祉,事關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大局。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桂林市人社局”)從貧困群眾最關心最實際的問題出發,秉承“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理念,以黨員為先鋒,以就業為扶貧突破口,以幫助貧困家庭畢業生實現就業為基礎,充分發揮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桂林市人才辦”)在就業扶持中的平臺作用,創造性地提出了“分層靶對象—聯動精發力—分類助脫貧”的工作新思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百十一”幫扶活動(即1名黨員,聯系10家有畢業生崗位的用人單位,幫扶百名貧困家庭畢業生實現就業),為貧困家庭畢業生提供貼心、貼身的服務,精準幫扶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為精準扶貧攻堅戰發揮職能作用。截至2016年10月21日,共幫助604名2016年貧困家庭畢業生實現就業,占2016年貧困家庭畢業生總數的98.69%。
靶向對象,分層識別精確到“根”
要實現精準幫扶,首先要甄別出幫扶對象。據桂林市人社局統計數據顯示,該市2016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約6000人,但桂林市人才辦并不知道其中哪些是貧困家庭畢業生。為了精準鎖定幫扶對象,桂林市人才辦的工作人員可謂費盡心思,想盡辦法。
精準找,信息化手段靶中對象。窗口登記、系統導入、上門服務……桂林市人才辦多管齊下收集2016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并及時更新和修改。同時,積極與桂林市扶貧辦聯系,收集全市貧困家庭信息,并通過大數據模式將2016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據與桂林市扶貧辦數據比對,找出612名2016年貧困家庭畢業生,從而摸準幫扶對象。
熱心聯,摸清底子靶中現況。摸準對象還不夠,還要了解對象現況,才能找到幫扶的要點。幫扶從聯系開始。參加幫扶的黨員通過一對一電話聯系,了解貧困家庭畢業生的求職意向、職業技能、實踐經歷、身體條件等個人情況,摸清個人的就業實力,為“服務—需求”做好對應。
細分析,分類尋根靶中要點。桂林市人社局按摸底時登記的貧困家庭畢業生的就業現況,從就業軟實力和硬性技能方面對其進行評估,進而將全市612名2016年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行分類,分析其未就業的主因,從而找到幫扶要點。桂林市人才辦主任鄧暉表示,每個畢業生的需求不同,所以要了解他們學什么專業,想從事什么行業、什么崗位的工作,就業區域在哪,是否需要培訓和就業指導,是否需要提供見習崗位等。根據他們的訴求,再提供下一步精準服務。據初步統計,這些貧困家庭畢業生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 需 要幫助。
精準發力,聯動幫扶精確到“人”
確定了幫扶對象后,桂林市人才辦便將幫扶任務進一步明確到組,責任到人,建立了市、縣(區)聯動幫扶機制,精準發力。
職責明晰聯到組。桂林市人才辦以黨員為先鋒,組建起17個幫扶小組,與分布在17個縣、區的幫扶對象對應,依據對貧困家庭畢業生的評估分類,將責任明晰到人。每一名黨員,聯系10家有畢業生崗位的用人單位,幫扶百名貧困家庭畢業生實現就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服務。該局黨員老蒙憑著從桂林市扶貧辦獲得的地址,從市到縣,再到村,敲開了恭城瑤族自治縣貧困家庭畢業生小周的家門,與其交流家庭近況,了解她的就業態度、就職素質等,同時做好就業指導。老蒙說:“精準幫扶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就是希望他們在就業中不掉隊。這個工作很有意義,再辛苦也值當。”
復聯尋找精到戶。由于許多貧困家庭畢業生的聯系方式已經變更,給幫扶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有工作人員反映,所負責的貧困家庭畢業生中有將近一半無法通過電話聯系上。辦法總比困難多。對于電話聯系已失效的貧困家庭畢業生,桂林市人才辦的工作人員以市、縣(區)聯動為支點,采取“QQ+電郵+掛號信+登門服務”的方法,與貧困家庭、失聯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取得聯系,爭取不遺漏一名貧困家庭畢業生。有些貧困家庭畢業生既不能通過電話也不能通過網絡聯系上,工作人員甚至通過鄉鎮的社保所,找到畢業生家人,最終才得知了他們目前使用的電話號碼。
跟蹤管理精到人。桂林市人社局要求幫扶人員每周與貧困家庭畢業生至少聯系一次,了解其面臨的困難,跟進其想法,更新資料,對每一名貧困家庭畢業生實行動態管理,做到一人一個登記記錄。來自龍勝各族自治縣的貧困家庭畢業生小黃說:“家里經濟狀況不好,所以我一直比較自卑,面試老被刷下,就是不知道怎么改。但是在這次活動中,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跟我聊,找專家為我進行指導。我到企業面試前還發來貼心的提示短信,讓我順利過了關,找到了工作。”
做好服務,分類施策扶到“點”
就業扶貧就是要從解決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中的突出問題入手,因人施策,多措并舉打出精準幫扶的“組合拳”。
線上跨區聯合,拓寬就業渠道。桂林市人社局依托桂林人才網,聯合粵桂湘黔四省長沙、衡陽、貴陽、黔南州、佛山、茂名、南寧、梧州等8城市公共人才服務機構,組織以桂林為中心的高鐵三小時經濟圈城市網絡招聘會,設立貧困家庭精準就業扶貧登記入口,從7月22日開始至8月5日結束,歷時15天共匯集8市1567家企業提供16137個職位;活動網頁瀏覽量達58039人次,日均瀏覽量3869人次;據不完全統計,85名貧困家庭畢業生在此期間登記實現就業。
貼心就業指導,提升就職能力。“我想從事文員工作,但基本的辦公軟件使用不夠精通”,來自恭城瑤族自治縣的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小周說。對此,桂林市人社局采取跟班學習、集中培訓的方法,將其請到市區,為其提供食宿,從軟件使用到簡歷制作、面試禮儀進行個性化培訓,從而提升其就業能力。
“百十一”活動中,桂林市人社局針對就業觀念模糊、就業能力弱、職業技能欠缺、面試心理調適差的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常見的問題,派出專人開展一對一指導,并運用人社系統內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就業見習等政策,貼身提供就業指導服務。
指導并不止于專家,還在于實踐。參加幫扶的黨員們主動聯系經驗豐富的人力資源經理,通過模擬面試問答、應聘觀摩等方式,助力貧困家庭畢業生成長。
線下約職,送崗入戶到家。參加幫扶的黨員主動聯系用人單位,為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家庭畢業生積極奔走協調。活動開展以來,桂林市人社局黨員累計一對一地向貧困家庭畢業生推薦就業崗位1920個。
在堅持就業崗位推薦的基礎上,為節約貧困家庭畢業生的求職成本,桂林市人社局加大聯系力度,幫助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聯系、對接、溝通,積極促成雙方就業意向的達成,并將就業崗位(甚至就業協議)送到這部分畢業生家里。
來自靈川縣潮田鄉寨底村的小熊學的是醫學檢驗專業,離校前未落實就業單位,想從事對口專業工作。黨員老許與桂林市醫療機構聯系,為其尋找合適的崗位。然而,桂林市各公立醫院所招聘的對口崗位在學歷、職稱、經驗等方面要求均高于小熊目前的狀況,加之由于工作資歷不足,小熊尚不具備報考相關執業資格的條件,故老許與其溝通,努力結合小熊“想到醫療機構工作”的想法,將其推薦給了桂林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桂林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羅總監收到桂林市人社局推薦的小熊的簡歷后,對其進行了面試,并最終決定錄用小熊。10月8日小熊走上了新崗位。
轉變扶貧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桂林市人社局在扶貧工作中不斷突破難點,抓住要點,實實在在地服務了貧困家庭畢業生,得到了社會、企業、畢業生的認可。“當下很多應屆畢業生都不愿意低頭做事,眼界高。但這次‘百十一幫扶活動推薦來的畢業生肯從一線做起,能低頭學,也很誠懇,還是很不錯的。”來自萊茵生物的易經理說。“這次活動,能以‘授人以漁的方式,既幫助我們企業解決用工問題,也幫助了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畢業生,搭起了一個良性的新型幫扶特色平臺。”來自桂林某旅游類企業人力資源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