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

摘要:以教育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提出在中外合作辦學班構建生態化的雅思聽力課堂的策略,并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生態化的課堂有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中外合作;雅思;聽力;生態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1013903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深化,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模式并日趨成熟。雅思考試,作為中國學生出國深造的必要條件,也得到英語教師和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中外合作班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語言既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又是出國學習和生活的工具,因此國內開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有著直接影響。語言學家Carl Weaver認為:“聽是交際活動的核心。”雅思聽力教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教育生態學認為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育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因此運用生態學的理念來建構生態化的聽力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課堂生態
在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研究這一關系的科學就是生態學(ecology)。美國教育學家沃勒(Waller)于1932年在其著作《教學社會學》中首次提出“課堂生態學”(ecology of classroom)的概念,這標志著國內外學者正式開始從生態學的視角研究課堂教學,“教育生態學”也隨之產生。教育生態學是研究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包括自然的、社會的、道德的、生理和心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的科學[1]。
“教育生態系統分為宏觀系統(Macroscopic Ecology)和微觀系統(Microscopic Ecology),前者主要研究一個國家領域內的大教育系統的問題,而后者將研究對象縮小到學校、教室、教學設備、座位以及評價體系等會對教學產生影響的微觀問題。”[2]教育的生態平衡是指教育系統的綜合平衡、運行高效、功能優異及其與社會環境的良好協同[3]。
國內學者對課堂生態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主要集中在教育生態系統的宏觀層面,隨著教育生態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課堂生態”這一微觀系統開始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課堂生態系統(Classroom Ecosystem)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由參與教學的師生與教學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的基本系統。生態課堂的教學活動不再是傳統單調的“教—學”關系,而是包含了各類個體、群體(教師、學生)與多維生態因子(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的動態組合和互動、能量(教與學的情緒和興趣等)和物質(知識和技能等)的傳遞與循環等等[4]。在雅思聽力課堂中,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手段、教學氛圍、師生關系、課程設置等因子共同構成課堂教學微生態系統,各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共同構成一個動態的有機生態整體。因此,生態化的雅思聽力課堂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同時,教師應靈活選擇教學手段和工具,并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和教學環境,實現師生的協同發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雅思聽力生態化課堂的構建策略
生態化英語課堂的目標是要把學生學習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人的意識和肌體活動、情感與認識活動、社會規范的要求和學生的天性統一起來,創設一個和諧的充滿關愛的課堂人際氛圍,讓學生擁有獨立自主的、自由開放的、合作與探究學習的課堂環境[5]。然而現階段,中外合作辦學班普遍存在“教師專業水平不高”“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和“教學資源匱乏”和“應試傾向明顯”等問題。中外合作辦學班的外語課堂生態系統處于失衡狀態,教學效果甚微,而要“保證外語教學生態系統正常運轉必須注重兩條原則:一是能穩定教學結構,兼容教學要素;二是能制約教學運轉,促進個體發展,進入兼容、動態、良性的發展軌道”[6]。在本次實驗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建構雅思聽力生態課堂:
1實現教學模式的生態轉型
傳統的聽力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死板,基本就是“教師播放錄音—學生完成練習—核對答案—講解重難點—補充聽力技巧”這一模式授課,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的傳授。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指出:“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還要具備正確理解各種交際情景并能在不同的語境中恰當地運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的能力。”[7]傳統的聽力課堂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因此,要建立生態化的課堂,必須以動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在生態化的聽力課堂中,課堂主體和課堂環境等因子不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筆者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很多兩人或者小組合作任務,例如:教師會根據每個聽力單元的主題,提前要求學生合作搜集與主題相關的詞匯、短語、句子等表達方法。在正式上課時,教師會要求學生將自己積累的詞匯和表達式與課本中的規范表達進行比較,并在小組之間討論,加強理解記憶;根據單元主題設計情境,讓學生進行模擬對話和角色扮演,將所學語言知識運用到交際活動中。“要真正提高聽力水平,還需要學習者在實際使用語言過程中逐漸提高聽力感知的敏感性和豐富語言的社會文化知識。”[8]教師在授課時,要規范自己的語言,多補充一些泛聽資料,并融入西方的社會文化和背景知識;在課堂開展個人演講、配音、辯論等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究和學習的習慣,從而形成知識的自我建構,并最終提高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避免“花盆效應” 的產生。
2加強各生態因素的交往互動
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認為,外語學習是學習者的知識、經驗和自然社會、人文等環境互動的過程,即學習者與學習環境的互動過程[9],這里的環境指的就是課堂環境,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發展。
筆者采用國外原版雅思綜合教程New Headway,該系列教材包括雅思聽、說、讀、寫四部分。根據每個單元的聽力主題,筆者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選取一些難度適中的音頻和視頻資料,如英文歌曲、電影片段和脫口秀作為補充練習,來帶動學習氣氛,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習資源、師生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互動。除此之外,筆者還建立了雅思聽力網絡教學平臺,以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在線答疑。網絡平臺的建立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實現師生和生生的平等對話關系,優秀學生的良好學風又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在整個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習的發生。
3建立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
人類生態學家阿里(Allee)曾提出最適度原則(Optimum Density),他認為種群的疏密程度隨生物的種類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過疏或過密都會起限制作用。理想的生態課堂中,班級規模(class size)應該控制在30人以內,然而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人數過多,破壞了課堂生態的平衡與和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課堂教學。為解決這一問題,在生態化的雅思聽力課堂中,筆者將學生分為5—7人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聽力任務并要求同學們定期更換位置,重新結合成組,以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加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平等和諧的課堂是學生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心理環境[10]。在生態化的聽力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生態位都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主宰課堂,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學生也不再被動接受,而是課堂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應始終情緒飽滿地面對每一位學生,積極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進步;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并能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與學生之間也保持著合作互助關系。和諧平等的生態課堂環境有益于教師因材施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和共同進步。
4形成科學的生態課堂評價體系
課堂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也是監控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課程要求》指出:“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11]教師和學生是生態課堂的主體,因此“生態化的課堂評價體系既應包括對學生的評估,也應包括對教師的評估。對學生的評估又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又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終結性評價主要包括期末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12];針對教師的評價主要包括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評估。
在雅思聽力生態課堂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進度,并適時改變學習方法;每個組長和組員都會根據成員的參與度、表現以及小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判斷力和責任感也得到了培養和加強;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評價有助于管理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和檢測學習效果。最后,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教材使用、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納良性建議,靈活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生態化評價體系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實驗效果分析與討論
1研究對象和實驗前測試
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為某地方高校2013級中外合作班的全體學生,該年級共75名學生,兩個平行班,筆者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班(38人)和對照班(37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課程設置、任課教師、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全部一致。實驗班采用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對照班的聽力課仍然采用傳統的聽力教學方式。
為確保實驗的有效性,實驗開始前對兩個班進行了雅思聽力水平測試,測試材料選自雅思聽力真題。中外合作班同學基礎弱、起點低,因此成績均值偏低。如表1所示,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說明兩個班的雅思聽力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T=-0.737, P=0.446>0.05),因而可以認為兩個班在實驗前是同質的。
2教學結果分析
在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實驗之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同學都參加了雅思聽力期末考試。利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 21.0,筆者對兩個班的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雖然兩個班成績均值仍然偏低,但是從表2可以看出,經過了一學年的學習,兩個班的雅思聽力成績都有了提高。 融入了生態化教學的實驗班同學成績(46.18)明顯高于對照班的成績(38.11),提升的幅度更大,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兩個班的成績具有顯著差異(T=-3.975,P=0.000<0.05), 實驗結果說明生態化的課堂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雅思聽力水平。
表2實驗班和對照班后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
人數均值標準差T值P值對照班3738.119.08實驗班3846.188.49-3.975.000五、結論與啟示
通過在中外合作辦學班建立生態化的雅思聽力課堂,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與啟示:
(1)生態化的雅思聽力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生態課堂的互動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和交際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態課堂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2)在生態化的雅思聽力課堂中,教學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教學環境也得到了優化,各種因子處于一個和諧發展的系統之中,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生態化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交際環境,學生通過使用交際語言,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為今后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生態化的雅思聽力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了外語課堂的生態轉型,對于今后中外合作辦學班的教學實踐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森林.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模式設計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8,(5):33—37.
[2]吳鼎富,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95.
[3]王曉紅.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境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9):173—175.
[4]陳旗敏.教育生態學視野下的課堂教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8,(1):109—111.
[5]李邦瓊,馮維.課堂生態觀的研究進展[J].新課程研究,2007,(3):3—5.
[6]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7]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劍橋雅思考試[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3.
[8]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9]黃憶春.生態主義課堂教學觀的再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1):5—8.
[10]任麗.多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口譯教學的生態化思考[J].外語電化教學,2012,(2):28—30.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24.
[12]劉長江.信息化語境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162.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IELTS Listening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Progr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WANG 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propose the 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an ecologicalized class of IELTS listening and the new teaching approach proves to b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fter a oneyear teaching experiment.
Key words: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ELTS; listening; ecologicalized teaching
(責任編輯:劉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