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2016年10月17日早上7時49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河南省洛陽市一個叫陳樹林的退休工人家里,傳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陳樹林是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的父親,正是在他的影響下,兒子走上了軍旅之路,并成為一位讓世人矚目的航天員。
身教勝言教,兒子成為“孩子王”
38年前,河南省洛陽銅加工廠(現洛陽銅加工集團物資調劑有限公司)的職工陳樹林迎來了次子陳冬的出生。陳樹林夫婦都是普通工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沒什么高深的理論做指導,只相信言傳身教對兒子潛移默化的作用。
陳樹林正直、守信,樂于助人,盡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他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總是不遺余力,有時,剛發到手的工資還沒焐熱,轉手就被他借了出去。
父親樂于助人的品性也感染了陳冬。上幼兒園時,他就喜歡幫助別人,有好吃的總不忘與別人分享。有一次,陳樹林的親戚來串門,帶來了一袋高級糖果,陳冬放在小書包里,說是帶給小朋友嘗嘗。陳樹林逗兒子說:“這么好的糖果,很多人都沒吃過,你舍得分給小朋友?”陳冬歪著頭認真地說:“正因為小朋友都沒吃過,我才讓他們嘗嘗,我一個人吃了,只是我自己高興,嘗的人多了,高興的人也就多了!”兒子的一番話說得陳樹林連連點頭。
陳冬的仗義和樂于助人讓他得到小伙伴的信賴和擁戴。每逢休息日,來找陳冬玩的孩子絡繹不絕,陳樹林當年住的房子并不寬綽,孩子們經常把房子擠得滿滿當當,陳樹林和妻子不但不煩,還提醒兒子招待好小朋友。如果哪個孩子的父母下班晚,或者不在家,陳樹林夫婦就留哪個孩子在家里吃飯。正因為陳樹林夫婦的熱情好客,讓陳冬在孩子們中間的人氣越來越高,被鄰居們公認為“孩子王”。
陳樹林學歷不高,兒子升入初中后,他就無法輔導兒子功課了,作為父親,他在孩子面前從不擺出強勢的姿態,而是懂得恰到好處地向兒子示弱。陳樹林對兒子說:“冬冬,在學習方面,爸幫不上你什么忙,也沒法輔導你,爸只要求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懂的地方多找老師請教!”
陳冬將父親的話銘記在心頭。初中階段,陳冬不僅學習成績一路領先,還培養了許多業余愛好,比如踢足球、打籃球、游泳等。陳樹林從不干預兒子進行體育鍛煉,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
陳樹林經常檢查兒子頭一天的作業。他檢查的方式很特別,如果作業本上老師畫的“×”號多,但兒子的字跡工整,意味著兒子沒領會內容,需要提醒兒子多下功夫;如果“×”號多,兒子的字跡潦草,說明兒子近段時間比較浮躁,需要敲打。在細心的父親面前,陳冬自然不敢懈怠,成績一直穩居前列。
讓陳樹林欣慰的是,由于兒子平時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他天資聰穎,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數理化成績更是出色。
與兒子一起鍛煉,迎接招飛體檢
陳樹林有軍人情結,他曾兩次報名參軍都因為體檢時出了問題未能實現。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兒子身上。
陳冬懂事后,陳樹林經常給兒子講“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喜歡看戰爭題材的故事片,每次去看這類電影都會把陳冬帶上,《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上甘嶺》《地道戰》等影片,讓陳冬看得熱血沸騰。
在陳樹林的影響下,陳冬成了個軍事迷,他尤其喜歡看軍事方面的雜志,掌握了豐富的艦船、戰斗機等方面的知識。陳冬升入高中后,陳樹林問起兒子將來的打算,陳冬毫不猶豫地說:“我想考軍校,考不上軍校就去當兵。”陳樹林欣慰地說:“好小子,老爸支持你!”
陳冬進入高中后,學習任務越來越重,陳樹林時常提醒兒子:學習再忙,也得堅持體育鍛煉,無論是當兵,還是干其他工作,都需要一個好的身體,有好的身體才會有好的未來。
讀高二時,陳冬報考軍校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后來能考取飛行員,與恩師姚志強當年的鼓勵密切相關。在姚志強任教的班上,曾有一名復讀生被選中成為飛行學員,這更加激勵了原本就有飛行夢的一些同學,其中就包括陳冬。作為帶了陳冬幾年的班主任,姚志強了解陳冬的心思與夢想,鼓勵他爭取實現飛行夢。
兒子明確報考飛行員的志向后,陳樹林就經常督促兒子鍛煉身體。平時,陳冬學習的時候,看到兒子有些疲倦,陳樹林就叫上兒子出去跑步、玩單杠,父子倆還比賽看誰做的俯臥撐和仰臥起坐多。
陳樹林不擔心兒子的身體素質,他憂慮的是兒子的視力,他有過報名參軍的經歷,知道部隊對視力要求頗高,他買來視力檢測表,經常在家里給兒子檢測,每次檢測,陳冬的視力都在1.0左右,這個視力在報考飛行員方面,已經接近了臨界點。兒子平時學習,他很注意觀察兒子的坐姿是否正確,并督促兒子經常做眼保健操。
從1996年11月開始,陳樹林陪著兒子在洛陽、鄭州、濟南進行了三次體檢。在濟南最后一次體檢時,陳樹林擔心的問題出現了——陳冬的視力下降了,雙眼視力0.9。陳樹林的心里沉甸甸的,但他寬慰兒子:“可能沒太大的事情,文化課成績好就行!”當年高考,陳冬考出了620多分的優異成績,遠遠超過了河南省劃定的一本錄取分數線。
當年8月,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招生組來到洛陽,陳樹林和陳冬學校的領導見到了招生的同志,看了陳冬的高考成績后,負責招生的同志很是驚訝,說從沒看到報考他們學校的學生考出過這么高的分數。飛行學院不愿放過這么好的苗子,招生組最后沒有因為這0.1的差距將陳冬拒之門外。塵埃落定后,陳樹林一直懸著的心才落了地。
盼望給飛天回來的兒子做碗牛肉湯
陳冬上軍校期間只回過兩次家,一次是大一的暑假,一次是大二的寒假,后來因為學校的規定沒有再回過家。陳樹林只能把對兒子的思念傾注在家信里,由于父愛的含蓄,他很少在信里吐露感情,只是叮囑兒子要注意營養,問他錢夠不夠花,說家里一切都好,讓兒子不要掛念。
軍校畢業后,陳冬回家的次數也不多。每次兒子回到家,陳樹林哪兒都不去,只是靜靜地陪著兒子。陳冬喜歡家鄉的小吃,陳樹林就給兒子做洛陽的牛肉湯、羊肉湯、胡辣湯,看到兒子喝了一碗又一碗,陳樹林感到很滿足。
正式成為一名飛行員后,陳冬經過刻苦訓練,飛行天賦逐漸顯現出來。憑著過硬的駕駛技術以及綜合素質,他被提拔為空軍某團飛行大隊大隊長,成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2009年5月,國家進行第二批航天員選拔,陳冬以過硬的綜合素質成為7名航天員中的5名男航天員之一。消息傳來,陳樹林為兒子感到自豪。
2011年,陳冬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為了減輕兒子、兒媳的壓力,陳樹林長年在北京看護孫子,他清楚兒子工作的保密性質,從沒去過兒子的單位,更沒有見到過陳冬訓練的情況,平時也從不過問兒子工作方面的問題。
2016年國慶節期間,陳樹林從北京回到洛陽。16日上午,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新聞發布會召開,他才知道兒子成為此次執行航天任務的兩名航天員之一。得知消息的鄰居們趕去道賀,還抱怨陳樹林口風緊,陳樹林一臉嚴肅地說:“這事兒國家沒正式公布,我咋敢跟別人隨便說呢!”其實,看著兒子為國家執行這么重要的任務,陳樹林一直把這份榮耀和驕傲藏在心里。
陳樹林牽掛著執行飛天任務的兒子,兒子也牽掛著在老家的父母。飛船起飛前一天,一名中年人帶著營養品前來拜訪,原來陳冬不放心父母,專門打電話拜托同學過來照顧父母。16日中午,陳冬趁吃飯間隙,又給父親打來電話,囑咐父親注意身體,末了才說自己正式成為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樹林平靜地囑咐兒子:“冬冬,咱們全家都為你感到驕傲,別牽掛家里,相信你能出色完成國家交給你的任務!”
自從神舟十一號順利飛天后,陳樹林從電視和網絡上時刻關注著兒子和戰友的消息,11月10日是陳樹林68歲的生日,當時陳冬還在太空執行任務。在他眼中,兒子圓滿完成任務,不辜負黨和全國人民的期望,就是送給自己的最好生日禮物。
陳樹林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兒子圓滿完成任務后,能帶妻兒回洛陽過年,一家人好好聚聚,自己給兒子親手做碗老家的牛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