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應遵循全方位教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要同時在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英語交流和英語寫作上具備較高的水平。因此,初中學校的英語老師要對當下的英語教學時間進行重新分配,從而實現英語素質教育下的新教學目標。
關鍵詞:素質教育;英語教學;初中英語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部分老師依靠死記硬背、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結果教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大部分是“聾學生”或“啞學生”,語言能力較差。面對這種情況,黨和國家適時提出基礎教育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教育方針,及時地給教育系統注入新的活力,使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一、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對比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和聯系。應試教育只是一味地注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并不注重其學習的過程以及方式方法。而素質教育則響應了新課程改革的中的新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素質教育采取的是一種多元化教育方式,包括以學生為本的合作型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式,而應試教育只是一味地“滿堂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素質教育的實施勢在必行。
二、初中英語教學素質教育策略
(1)英語素質教育必須重視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英語教學大綱規定:“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這一要求,實際上是把精神文明建設落實到日常英語教學當中。思想素質教育主要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思想情感教育等。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外語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學習和了解外國,而且也擔負著宣傳自己、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任務,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去認識外部世界。一方面要防止唯我獨尊的“民族中心主義”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頹廢文化的侵蝕,決不可盲目推崇。
(2)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獨立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那么,我們怎樣培養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呢?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教學是教和學的統一體。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要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需求、愛好、興趣等;激發每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首先,教師應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具體幫助。課堂上,表揚學習進步的學生,同時更要關心和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
三、初中英語素質教育必須重視語言的運用和實踐
語言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有著自己的內部結構系統。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和語言結構是語言發展中既矛盾又統一的兩方面。語言交際能力必須通過語言結構系統來體現。而人們掌握和運用這一結構系統的目的都是為了交際的需要,語言的交際過程既是語言運用和實踐的過程,也是發展鞏固的過程,交際是語言的目的。如果我們英語教學不把交際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就不利于調動學生尤其是學習較被動的那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強調交際能力培養,一方面可以給那些被動學生以動力,另一方面為那些在學習上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學生提供更多運用和發展語言的機會。從語言功能來看,語言既是交際工具,又是思維工具。既然語言參與形成、表達和傳遞思想整個過程,那么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受教育者用外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在實際運用中,自然而然表達自己的意愿。要培養這種習慣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應保證語言交際功能的主導地位,以充分引起學習者的興趣。其二,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我國,自然的英語環境很有限,因此,除充分利用電教和外教這樣一些條件,安排好課內和課外活動外,還應布置適量閱讀,通過閱讀來培養用外語思維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應當加強聽、說、讀等技能培養。為使外語教學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我們還應重視“寫”這個薄弱環節。在這里所說的“寫”是指先給學生提供范文閱讀,然后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提供一些短小精悍、適用性強的文章作為范文,讓學生對照范文進行反復訓練,使之得以強化。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是新時期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前行,努力尋求一條符合初中英語教學特點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李海榮、王坤、李維等.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新課程學習(上),2012,23(22):131-132.
[2]王美榮.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26(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