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靜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33-01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所謂“物理”就是通過物理實驗,從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規律。通過“物”去明“理”,揭示物質世界的本質。而物理實驗是學生科學探究物理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學生嚴謹求是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要高度重視實驗教學,為培養有知識、會終身學習的人才起到應有的作用。
1 新課程實驗教學發生的變化
1.1 實驗教學由驗證實驗向探究實驗方向發展
物理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而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將實驗教學與探究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不但讓學生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動手能力,還收獲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了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養成了探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這是新課程標準的顯著特征。實驗教材中“實驗與探究”欄目中大部分是由原來的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轉變,所謂探究性實驗是在學生未知問題答案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實驗,收集信息,歸納,找到問題的答案的一種實驗方法,提出了科學之旅: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論證評估→得出結論。
1.2 重視實驗設計
物理實驗設計是對學生實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體現,只有對實驗目的、原理、實驗器材的選擇和實驗操作步驟、數據、現象的記錄、分析和歸納并得出正確的結論等諸多方面都掌握得好,才能夠順利的完成設計性實驗。教材中通過實驗設計,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科學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實驗教材中在原來測定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設計性實驗,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另一個特征。
1.3 讓物理走進學生的生活
新課程倡導物理走向生活。教學中根據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通過物理實驗拉進學生生活與物理的距離,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性。在實驗中,象“通過木塊浮在水面上,氣球飛到空中的實驗,認識浮力的概念。”;通過“電燈發光,電飯煲煮飯,認識電流及電能”的應用;制作“水上火箭”等。這些都能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我們的生活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1.4 被動接受轉向主動交流
過去的教材中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對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都給出了答案,老師一味追求升學率,只要求學生對標準的實驗答案背好,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知所以然,解決物理問題只能照本宣科。實驗教材在實驗設計上將實驗現象、實驗方案、結論等環節的內容都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在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后,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評估,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后得出正確的結論,培養了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物理知識和方法的能力,有利于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2 實施新課程實驗教學的策略
2.1 轉變觀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需要有能力,會學習的綜合性人才。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會學習、勇創新的真正主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作為教師要審時度勢,轉變以往落后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使以往那種應試教學的思想,傳授式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上轉變。利用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探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把握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運用實驗手段,啟發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進行合理的猜想,設計出正確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收集相關信息,得出結論。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起到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全程服務于學生的發展。
2.2 建立開放性實驗室
在實驗教學中,學校和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安排足夠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要盡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室現有的器材和多年閑置的器材,開發新的實驗,充分開發和利用實驗室的豐富課程資源,盡快改變實驗室的封閉式管理狀態,向學生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來做課外實驗。
2.3 倡導學生利用日常用品做實驗
學校實驗室的課程資源往往有限,學生身邊日常用品可以作為實驗的重要資源。例如,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用原有的器材: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來完成實驗,存在著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學生可以利用小紙片在鐵架臺上來完成,這就避免了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實驗效果更好;在光的傳播教學中,可利用激光槍做“光的直線傳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磚中的側移”實驗等;利用乒乓球在地面上彈起,可以學習“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利用學生自制的“土電話完成固體傳聲”實驗等。利用上述這些日常用品做實驗,具有簡便、直觀等優點,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驗操作能力。
2.4 激勵學生動手實踐
實驗教學中要將以往的課堂作業布置:完成習題會轉向問題討論,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放實驗室,開展多樣的小實驗比賽等,提高學生實驗動手的實踐能力,讓知識貼近生活,走向社會。比如,學習完《平面鏡成像》后,讓學生自制潛望鏡;學習完《電功率》一節后,讓學生回家測量電飯煲的電功率等。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可以對相關知識達到很好的掌握,也明白相關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5 拓展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時間非常有限,但學生對物理體驗和探究是無限的。要拓展學生體驗和探究物理的時間和空間,比如,在體育課上可體驗和探究“力和運動的關系”;在坐車時可體驗和探究“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學生在與人交談中,可體驗和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在家里,可體驗和探究“物體的平衡”等。利用這些環節可以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們要不斷改進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終身會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