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莉莉
摘 要:幼兒園區域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它對幼兒園的課程建設及幼兒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區域活動以游戲的形式使幼兒的主動性得到發揮,個人的經驗、特點得以體現,也使“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得 到具體落實。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如何讓區域游戲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區域游戲的改造成為了我要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區域游戲 改造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69-0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是在活動區中推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為幼兒構建了一個獨立自主探究的平臺。開展內容合理、豐富充足的區域游戲,首先幼兒園要為孩子們創設寬松、自由、科學合理,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游戲環境。這樣才有利于幼兒主動學習、自主參與,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充分表現,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
1 班級區域現狀,孩子快樂不在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區域、專室、戶外游戲改造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如何讓區域游戲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區域游戲的改造成為了我要研究的課題。以下是我園班級區域存在的現狀:
(1)班級區域規劃在了班級的多余空間和走廊,各個區域比較擁擠,幼兒的選擇性相應變小,幼兒基本處于層面比較低的游戲水平上。(2)幼兒游戲時間都是由幼兒園行政進行把握,往往幼兒正玩得興致高時,卻到了游戲結束的時候,沒有給老師和幼兒彈性的時間段。(3)區域投放的材料是根據主題內容、節日活動來投放的,成品材料偏多,沒有追隨幼兒的興趣點來生成材料,幼兒興趣不濃。(4)幼兒區域游戲中,教師干預較多,在幼兒非需要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教育意圖強加在幼兒的游戲之中。
種種這類情況使得幼兒在進行區域游戲時,快樂不在。
2 班級區域改造,孩子快樂常在
2.1 班級區域空間規劃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導、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隨著吳江區游戲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游戲化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沖擊,我們應該要創設能滿足幼兒需要的游戲空間,改變活動室內整齊劃一的課桌椅擺布方式,合理靈活地規劃活動室空間,恰當布置課桌椅,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間讓幼兒根據游戲需要自主規劃游戲空間,以方便幼兒更好地開展游戲,允許幼兒跨區域游戲。對于有限的區域空間,我們可以通過桌面、墻面、地面的整合來合理規劃區域;我們還可以利用戶外、走廊或午睡室來設置區域活動空間。如,小班走廊較窄,可以將走廊與室內相結合,成為一個動態的空間,將安靜的區域設置在活動室的最里面。又如中大班的走廊較寬,可以將相對嘈雜的區域設置在走廊上,將門用作區域的通道。
2.2 幼兒游戲時間規劃
《指南》中強調:“自由、自發、自主是游戲的本質特征,而這三個‘自意味著要根據幼兒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規劃游戲時間,使幼兒的個性差異在游戲中更加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應該根據幼兒游戲的興趣,彈性規劃游戲時間,把游戲的時間還給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2.3 游戲材料投放規劃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將結合游戲化課程建設是思路,投放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索、促進成長的相關材料。
2.3.1 收集生活廢舊材料,注重材料低結構性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玩具,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的活動。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如:紙箱類(大小不一的紙箱、牙膏盒子、紙巾盒、牛奶箱等);管線類(自來水管、保鮮膜芯、卷筒紙芯、粗細不一的吸管、廠里的紙管、粗細不一的繩子、竹竿等);瓶罐類(飲料罐、水桶、油桶等);其他類(螃蟹框、月餅盒、喜糖盒、水果框、輪胎、大沙袋、布料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除了可以單獨使用外,還可以與其他材料進行各種各樣的組合。
2.3.2 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收集自然材料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手可得的天然的材料,深得幼兒喜愛。如:大班的棋類游戲區中的棋子,由于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差,經常丟失,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小石子、植物的種子等替代成品中的棋子。再如:教師可以和孩子一起撿一些形狀不一的樹葉,投放在美工區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進行樹葉貼畫,也可以投放在益智區進行按規律排序。
2.3.3 根據幼兒興趣需要,及時投放游戲材料
教師平常做個有心人,觀察幼兒對哪些材料比較感興趣,適時投放幼兒能夠自由選擇、便于操作、大膽探索的材料。如在美工區,可以投放橡皮泥、手工紙、皺紋紙、碎紙片、蛋皮、糧食作物、毛筆等多種材料。除此之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如各種形狀紙編、鞋墊、蛋殼以及各種圖案輪廓等,利用這些半成品,幼兒可以自由發揮、創造,使他們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2.3.4 尊重幼兒身心發展,使之成為游戲的真正主人
《指南》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指導方法,發揮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特殊作用,讓幼兒在游戲中真正獲得發展。《指南》中還明確的指出:幼兒的游戲活動主要指他們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幼兒在玩區域游戲時,教師要適當放手,從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讓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3 結語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游戲的典型代表,能夠豐富幼兒想象力,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表現自我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等能力。只要我們多觀察、細思考,做一個有心的教師,將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為幼兒創設自主游戲的空間、時間、材料來滿足幼兒自主游戲的愿望,激發幼兒自主游戲的興趣,讓幼兒快樂過好每一天,做游戲真正的主人,讓區域游戲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參考文獻:
[1]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發展學習與指南》解讀[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楊羅瑛.淺議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J].西北職教,2008(10).
[3] 線亞威、李云翔.幼兒園活動區課程實施指南[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邱廣翠.優化區域環境滿足幼兒發展需要[J].幼兒教學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