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賢
摘 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短板的存在屬于系統性問題,而破解培訓短板的對策也就需要在整體觀下來進行構建。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 培訓 短板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93-01
隨著農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創新,使得未來將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就業體系中來。但在現實中也存在著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即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培訓還面臨著諸多短板。目前承擔培訓工作的職能部門,為各級社會勞動保障部門,而具體實施培訓任務的機構則主要由各類型中職學校組成。通過對現有的培訓現狀進行調研發現,以政府專項經費支撐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其必然存有著以政府指令性任務為導向的培訓特征,這樣就忽視了市場對人力資源需求結構的要求。可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短板的存在屬于系統性問題,而破解培訓短板的對策也就需要在整體觀下來進行構建。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短板分析
具體而言,這里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短板分析:
1.1 培訓項目較為固化
從邏輯出發可知,應以市場需求結構為培訓項目的選擇,這本質上屬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培訓中的體現。但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受專項經費支撐,并委托中職學校具體實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培訓項目與市場需求結構之間的匹配度,中職學校則是以專業教學方式來對待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1.2 培訓管理較為松散
首先需要指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具有顯著的社會公益性特質,同時也充分尊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意愿,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培訓管理較為松散。而且,農村勞動力的紀律性和個體意識殘缺,這就增大了培訓管理的難度。不難知曉,培訓管理松散現象將直接制約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
1.3 培訓評價存在缺失
以公益性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特質,也就在另一面弱化了對培訓效果的評價工作。在培訓評價存在缺失的情形下,將產生兩個不利的后果:第一,難以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第二,無法獲知農村勞動力對技能的掌握狀況。
2 破解短板的思考
針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培訓短板,這里相對應的對如何破解短板進行以下三點思考:
2.1 破解培訓項目固化的思考
上文已經指出,中職學校作為承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機構,在一定層面需要以政府相關部門的培訓原則為導向,而政府部門的培訓原則具有邏輯自洽的特點,但卻無法保證與市場需求結構的動態匹配性。因此,在中職學校喪失了培訓的主觀能動性的情況下,其從事專業技能培訓的優勢也就難以施展出來。
2.2 破解培訓管理松散的思考
培訓管理松散現象將會影響到培訓的質量,從而需要解決這一問題。但我們無法通過加強培訓制度管理來應對,首先這類培訓具有社會公益性,再者該類培訓需要遵循農村勞動力的個體意愿。更為重要的是,在破解培訓管理問題時,需要明白農民個體行為偏好對培訓管理的排斥力。因此,既不能單純的用制度管理來強化,又需要尊重農村勞動力的行為偏好,這就構成了破解的思路。
2.3 破解培訓評價缺失的思考
不難明白,若是在該項培訓中存在著評價缺失的現象,那么就無法對政府專項經費的使用負責,甚至會因此滋生出腐敗問題。作為勞動技能培訓,其培訓效果不僅要由農村勞動力個體說了算,還需要由市場在進行評價。
3 對策
根據以上所述,對策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
3.1 發揮中職學校的培訓能動性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在職業技能培訓上具有比較優勢,而在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時,由于深受政府職能部門的影響,而無法在自身能動性下調整培訓項目和培訓內容。為此,這里就需要建立起能夠發揮中職學校培訓能動性的機制來。筆者建議,政府職能部門應在培訓方案設計和調整上給予中職學校更多的自主權。
3.2 發揮政府部門的過程監管性
政府盡管是專項經費的承擔著,但政府不應深度參與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卻要履行公權力所賦予自身的監管職能。這就決定了,政府職能部門應對中職學校的培訓工作進行過程監管,并設計出末尾淘汰機制,促使中職學校認真履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為了拓寬中職學校的選擇面,也可以將民辦中職學校納入到承接培訓工作的范圍中來。
3.3 以鄉鎮為單位加強組織管理
為了減輕中職學校的培訓管理壓力,上級政府部門應建立以鄉鎮為單位的組織和管理模式,即由鄉鎮委派專人參與到對受訓農村勞動力的管理中,這樣就可以發揮這樣幾點優勢:第一,來自于同一個鄉鎮,能夠滿足農村勞動力“抱團取暖”的行為偏好,從而可以在相互感染下助力組織管理;第二,鄉鎮委派專人參與管理,不僅能夠了解中職學校的培訓狀況,也能因熟悉民情而促進培訓管理工作的開展。
最后,在進行培訓評價時需要從受訓農民個體感受,以及市場反饋等兩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考核。
4 結語
通過對現有的培訓現狀進行調研發現,以政府專項經費支撐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其必然存有著以政府指令性任務為導向的培訓特征,這樣就忽視了市場對人力資源需求結構的要求。為此,當前就需要從:發揮中職學校的培訓能動性、發揮政府部門的過程監管性、以鄉鎮為單位加強組織管理,以及建立多元評價途徑等方面下功夫。
參考文獻:
[1] 張竺鵬.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發展現狀與實施對策[J]. 職教論壇,2005(28):29-33.
[2] 劉國永.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踐與政策思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38(4):39-45.
[3] 張昭文.關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現狀和推進措施
[C].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200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