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嘉
【摘要】《二維設計基礎》是一門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我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屬于綜合院校中的藝術類,由于部分學生入校之前沒有接受美術教育,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程之內,培養他們學習該專業所必須的造型能力和藝術素質,以及怎樣最大的發揮兩類學生的長處,就成為二維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二維設計基礎;課程改革
《二維設計基礎》是一門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我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屬于綜合院校中的藝術類,由于部分學生入校之前沒有接受美術教育,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程之內,培養他們學習該專業所必須的造型能力和藝術素質,以及怎樣最大的發揮兩類學生的長處,就成為二維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70年代末我國大規模引進了包豪斯(Bauhaus)體系,80年代已成為我國設計教育的必修課,廣泛應用于設計實踐。它是研究、探討形式美在所有平面藝術中的構成原理、規律及法則,探討用多變的外部視覺形式來保證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對于現代視覺傳達藝術的創作實踐來說,能提高思維想象能力、啟迪設計靈感,具有奠基的作用。其最終目的是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設計方法,為今后的專業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現有的教學特點
1、教學對象的分析
我們部分學生是普通類高考生,但發散思維不夠,藝術素養和創造力不足。部分學生沒有美術基礎,一遇到動手繪制的課程就沒有信心,產生畏懼感。因此,教學中需要根據二維設計基礎教學的目的,在教學理念、模式、內容上認真研究、探索、改革以適應學生的需要。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覺》中強調:“一切知覺都包含著思維,一切推理都包含著直覺,一切觀測中都包含著創造。”文理科學生完全有可以塑造的形象思維的潛質。關鍵是應該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去激發他們的創造思維,引導他們去思考。
其中也有不少學生對電腦設計有盲目崇拜,電腦萬能的錯誤認識,從而輕視手繪課程的訓練。專業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做思想工作,上理論課程,讓學生認識動手的重要性。
2、教學現狀的分析
我國的工藝美術教育是本世紀從國外引進,這種教學體系帶有濃重的“現代主義”的輿論色彩,并表現出明顯的滯后狀態,幾乎是“三大構成”一統天下。這種理性的國際主義風格的工業社會產物的教學體系,愈來愈表現出忽視具象造型,畫面機械、冷酷。
填格式的構成形式一直沿用很久,讓學生覺得二維設計基礎就是畫黑白格子的錯誤理解。近幾年隨著思想的開放,和國外交流頻繁,以江南大學為先鋒對藝術設計基礎課程進行了一次大的革新。因此要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二維設計基礎需進行改革這是必然的。
二、二維設計基礎教學改革
1、老師需要改變教學思想,采用更多的啟發和激發式教學
普通類學生與藝術生思維模式不同,他們所具備的創造力也會不同,只是看老師怎樣去開發。在教學中教師在講述基本理論后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去發現和發揮自己的能力,學生思維過程中老師應認真觀察其變化,及時為他們提供素材和意見。學生遇到問題時和他們一起思考,以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作業,老師應是發現者、組織者、激發者、探索者。遇到少部分學生積極性上不來,或由于工科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時,就應該采取激發式的手段將他們的能力挖掘出來。給他們布置大量的課題,而且需在短時期完成,強行激發他們去思考,并且能夠作到快速反映。
另外,實踐證明藝術類學生和普通類學生之間能夠產生一些思維的碰撞,而且專業課上存在普通類學生缺乏自信與興趣,對藝術與創造的領悟力不如藝術類學生,而藝術類學生常常缺乏邏輯思維的能力,考慮問題常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但如果教師較好的引導,將很大的豐富兩類學生的眼界,融合彼此的長處,形成良好的溝通互動。這是純藝術類院校所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可以讓兩類學生各自講述做課題時的思路與心得,互相指出長處與不足,老師加以鼓勵,增加他們的信心與興趣,并學習彼此的長處。
2、以手繪為主,強調讓學生養成工細、干凈的習慣
由于現在電腦的普及,以后電腦在設計中應用較多,其二沒有基礎的同學對手繪天生的畏懼,有不少學生輕視和逃避手繪課程的訓練。老師在開始就應該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手繪重要性。在整個教學中應該以手繪為主,加入少量的電腦,來解決普通類學生手繪能力不足的問題。需嚴格要求他們紙張邊緣光滑,畫面和紙張都必須干凈無污漬。剛開始可能一半都不能達到要求,但經過這樣嚴格的訓練他們都能夠掌握,甚至比藝術生的能力要強。這樣讓學生接觸設計的同時就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對以后的設計生涯會有很大的好處。
3、不限制學生的繪畫材料工具,養成對材料不斷探索的良好習慣
以前二維設計基礎教學就是黑白兩色,工具就是墨水和毛筆。現在工具的多樣性,紙張的豐富程度以大大改善。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不應墨守成規,要積極啟發和調動學生嘗試各種工具、紙張乃至各種物質,讓學生養成對材料的探索和興趣。使他們在探詢材料所產生的效果中激發他們的思維,發現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產生的效果美。比如有學生在做嗅覺感受轉向視覺感受的課題時,將牙膏代替白色部分,讓觀賞者能在視覺享受的同時又有嗅覺的觸動,使作品多角度的展現。
4、擺脫以前模式化訓練,給予點、線、面新的形式和內容,還需加入體、空間的訓練來適應專業的需求
以前二維設計基礎教學中對點、線、面的訓練過于模式化,只講機械式的構成,忽視具象造型,畫面機械、冷酷。老師教學中應對點、線、面的概念有深入認識,啟發學生發揮創造力給予點、線、面新的形式和內容。讓畫面不但是點、線、面的構成,又富有內涵,這樣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再在數量上、畫面的大小上進行變化,要求創意稿和正稿結合,使學生多角度進行思考。作業完成時還要上臺講述創意思想,訓練思維及表達能力。
5、通過對感性思維的表達,來訓練他們的感性思維的能力
設計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普通類考生普遍感性思維不夠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感性思維訓練。比如做一些視覺感受到視覺感受、聽覺感受到視覺感受、嗅覺感受到視覺感受、觸覺感受到視覺感受的專題訓練課程,從而提高感性思維的能力。這種課題也是對點、線、面綜合表達能力的一種強有力的體現,使他們能進一步認識二維設計基礎的益處和作用。
以上的二維設計基礎教學改革建議,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效果,但還是有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對于建立一個完善的適合的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體系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不僅只是在二維設計基礎這一門學科的改革,還應和其他老師、其他課程產生聯動關系。
【參考文獻】
[1] 王雪青, 鄭美京, 著. 二維設計基礎[M].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6.
[2] 郭雅冬, 王 ?珊, 著. 構成基礎[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
[3] ﹝美﹞薩馬拉, 編著. 劉雪芹, 韋錦澤, 譯. 平面設計中的繪畫、構成、色彩與空間樣式[M].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