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1個制造業面板數據的考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兩岸貿易、異質性勞動力與臺灣工資差距
——基于21個制造業面板數據的考察*

2016-12-24 07:01:56
廣東社會科學 2016年4期

林 江 范 芹

兩岸貿易、異質性勞動力與臺灣工資差距
——基于21個制造業面板數據的考察*

林 江 范 芹

主要關注臺灣制造業內異質性勞動力的工資差距。研究發現兩岸貿易對島內異質性勞動力工資差距具有顯著影響,即兩岸貿易對島內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差距有擴大作用,但擴大的速度在減小,這也表明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呈現倒U型形狀。此外,還驗證了島內工資差距存在自我擴大的作用機制,并且這種自我擴大作用的趨勢較為強烈。研究結論為兩岸學術界和實務部門關于兩岸貿易與島內工資差距的爭論提供了參考,也對如何促使島內工資差距趨于合理化水平以重要啟示。

兩岸貿易 異質性勞動力 工資差距

在兩岸貿易關系迅速發展與深化之際,臺灣島內實際工資增幅趨緩甚至下降、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差距擴大,這引起兩岸學者對兩岸貿易的工資效應進行激烈的討論和研究。2007年10月,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的研究顯示因臺灣與大陸的接近,產業持續外移,導致工資漲幅受限,且導致近幾年受雇人員報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呈下降狀態,由1990年51.4%,遞降至2005年的45.8%,進一步,受全球化及大陸廉價勞動力的沖擊,造成島內高低技術勞工工資差距擴大。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基于對外貿易與異質性勞動力工資差距的理論分析,本文實證檢驗兩岸貿易對臺灣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工資差距的影響。

一、文獻綜述

以HO理論和SS結論為依據,部分學者認為發達經濟體與不發達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會顯著影響發達經濟體的熟練工人與非熟練工人的工資差距,如Sachas和Shatz(1994)利用美國制造業和服務業部門1979~1990年的數據探究非熟練勞動力的就業和工資的變化,研究得出技術進步和自發展中國家(地區)的進口均是美國非熟練勞動力工資與就業下降的原因,且后者的影響程度越來越大。①Leamer(2000)也認為美國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下降是由于非熟練勞動力部門產品價格的下跌。②另外,有些學者研究發現H-O理論和SS定理的結論不具有顯著性,如Lawrence和S1aughter(1993)通過考察20世紀80年代美國貿易和工資的數據變動發現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的貿易產品價格并沒有下降,進而得出對外貿易未引起當時非熟練勞動力工資的下降,技術變動則是其工資變化的重要原因。③Lawrence(1996)對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貿易與工資關系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發現這些國家自發展中國家(地區)進口的產品價格與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之間不具有負向變動關系,進而得出貿易不是引起工資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④

關于兩岸貿易對島內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工資差距的影響,臺灣學者Chen和Hsu(2001)利用勞動力詳細資料考察了臺灣對外貿易對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工資差距的影響,研究得出對外貿易的對象不同,對工資差距的影響也不同,具體來講,臺灣對OECD國家的出口凈額增加不利于工資差距均等化,而對非OECD國家的出口凈額增加有利于工資差距均等化,其中,臺灣對大陸凈出口對工資均等化產生的有利影響最為明顯。⑤另外,Chen和Hsu的研究結論不同于傳統貿易理論的推論。辛炳隆(2010)在回顧兩岸經貿互動的基礎上認為ECFA對臺灣勞動力市場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臺灣當局若能及早因應,ECFA帶來的正面效益會大于負面沖擊。⑥喬中玨等(2010)的研究指出臺商赴大陸投資提高了技術人員的工資和勞動份額,從而造成所得分配惡化。⑦

綜上所述,理論界和兩岸學術界關于對外貿易與工資差距的關系存在爭議,這也是本文寫作的動機之一。而且兩岸貿易往來具有特殊的一國不同關稅區背景,以及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三角貿易特征,研究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更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將主要關注臺灣制造業內熟練工人與非熟練工人的工資差距,通過21個制造業1996~2013年的數據使用差分動態面板估計方法進行實證檢驗,不僅有效解決了回歸變量的內生性問題,而且還可以捕捉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

二、理論分析

克魯格曼在H-O理論中引入技術內生化因素分析南北貿易與異質性勞動力工資差距的關系。⑧具體分析如下:

假設世界由北方和南方構成,異質性勞動力分為熟練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北方代表熟練勞動力(H)豐富、擁有技術領先的發達經濟體,南方代表非熟練勞動力(L)豐富、技術落后的發展中經濟體,并用*表示。南北方存在技術差距。居民僅生產和消費兩種類型商品: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和非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具有CES形式的效用函數,即:

式中,CL為非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的消費量,CH為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的消費量,σ為兩類商品之間的替代彈性。

根據總收入約束,采用Dixit和Stig1itz(1977)對消費及價格的相關定義得到兩類商品的消費量表達式為:

其中,I為消費者的總收入水平,Pi為i類商品的價格,P為商品的價格總水平,這里假設只有兩類商品,因此總價格水平是指兩類商品的總價格水平,即。

兩種商品生產函數分別為:

式中QL和QH分別為非熟練和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生產總量;L和H分別為投入到兩類商品生產中的非熟練勞動力和熟練勞動力量。AH為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生產技術。

在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中,非熟練勞動力和熟練勞動力的工資水平分別為:

兩種商品的消費量均等于其產量,即:

由(2)式至(4)式可得封閉條件下的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差距為:

由于擁有領先技術的發達經濟體生產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技術優于發展中經濟體,所以AH>,二者的關系可以進一步表達為:

其中,θ表示發達經濟體生產技術優于發展中經濟體技術的倍數。因此,(5)式可以寫成含有南方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的表達式:

當經濟體對外貿易時,生產并不一定等于消費。此時市場出清的表達式為:

在這種情況下,商品相對價格的表達式為:

對外貿易促使發達經濟體進行技術防御,進而促進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技術提高。因此:

對外貿易后發達經濟體工資差距可以表達為:

將(7)式和(8)式代入(9)式,可得:

考慮到發達經濟體受教育程度和職業培訓強度要高于發展中經濟體,因此,發達經濟體的熟練勞動力量相對非熟練勞動力量要高于發展中經濟體,即,可得:

上式表明:當1<θ<θe時,對外貿易會提高發達經濟體的工資差距。具體來講,對外貿易使價格效應和技術防御效應均得到提高,即對外貿易促使北方發達經濟體實現的技術進步體現為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生產技術得到提升,并高于封閉前與發展中國家生產技術的差距,發達經濟體的工資差距會提高。

具體到臺灣與大陸的貿易往來,在過去30余年,伴隨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大陸經濟發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生產技術取得巨大進步,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展進入中低速增長,尤其進入21世紀,臺灣經濟進一步發生轉折性變化,幾乎各項經濟指標都持續惡化,經濟穩定性也逐漸喪失,經濟進入低速發展時期。因此,在過去30余年,臺灣與大陸的生產技術差距是趨于縮小,即θe<θ,所以存在:

(12)式表明,當1<θ<θe時,兩岸貿易是否會擴大島內工資差距取決于價格效應和技術防御效應的相對大小。一般而言,只有當對外貿易達到一定程度以后,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產品才會出現相似、貿易結構才會趨于類同,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加劇,發達經濟體的防御性技術效應才會凸顯出來。因此,當對外貿易較低時,價格效應占據主導,對外貿易將擴大發達經濟體的工資差距;但是當對外貿易達到一定規模以后,技術防御效應逐漸成為主導力量,對外貿易的進一步擴大將縮小發達經濟體的工資差距。因此,上述結論表明對外貿易對發達經濟體的工資差距的影響呈現先擴大后縮小的倒U型形狀。

就兩岸而言,伴隨兩岸貿易規模的擴大,兩岸貿易使島內熟練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生產技術得到較大提升,而兩岸生產技術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在此條件下,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產生的具體影響結果取決于技術防御效應與價格效應的相對大小,即兩岸貿易往來處于較低水平時,勞動力成本是兩岸貿易往來主要考慮的因素,此時價格效應占據主導地位時,兩岸貿易往來擴大島內工資差距;隨著兩岸貿易往來的深化,規模經濟效應擴大、技術水平提高成為兩岸貿易往來的主要因素,此時技術防御效應占主導地位時,兩岸貿易縮小工資差距。因此,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伴隨兩岸貿易往來的深化,兩岸貿易對島內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差距的影響先擴大后縮小,呈現倒U型形狀。

三、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設定

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臺灣經濟進入轉型期,為維持和提升經濟發展動力,臺灣當局不遺余力的推動產業升級。在產業升級過程中,臺灣逐漸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過渡,與此同時,臺灣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也逐漸提升,從代工和貼牌生產逐漸向自創品牌的自主創新模式轉變,企業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島內工資差距會存在自我擴大的趨勢,在模型設定中必須引入其前期數據。另外,考慮到經濟發展與收入差距中存在著名的庫茲涅茨曲線,即收入差距隨經濟發展先增后降的倒U型關系,因此,在模型設定中加入了實際GDP及其平方項以檢驗這種關系。更為重要的是為了驗證本文的理論假說,即兩岸貿易對臺灣工資差距的影響可能存在先擴大后縮小的倒U型形狀,本文建立回歸模型如下:

在上式中加入兩岸貿易的平方項得:

其中,wageit和wagei(t-i)為t時期i行業的工資差距和滯后項。laborit為t時期i行業的相對勞動力供給,使用熟練勞動力供給與非熟練勞動力供給比重衡量。1ngdpit和1ngdp2it為t時期i行業增加值及其平方項。tradeit和trade2it分別為t時期i行業的兩岸貿易總額占臺灣對外貿易總額比重及其平方項。techit為t時期i行業的技術進步,使用勞動力生產指數來衡量。ui為行業變量,vi為時間變量,εit為回歸殘差。

(二)數據及參數

為使數據具有一致性和準確性,本文利用1996~2013年臺灣21個制造業面板數據檢驗兩岸貿易與島內工資差距的關系。本文依據臺灣地區職業別薪資調查報告的標準劃分熟練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借鑒臺灣學者龔明鑫(2004)按照HS六位碼編制對應的267個四分位產業,⑨接著依據臺灣當局第八次修訂的行業分類標準系統,把四分位制造業細類合并到21個制造業中類。⑩其中,從臺灣“國際貿易局”貿易統計資料庫得到臺灣進出口大陸HS六位碼的產品數據,從臺灣“主計處”的“統計資訊國民統計所得資料庫”獲取各行業的不變產出值、勞動生產力指數和以2006年為基期價格指數,島內工資差距和相對勞動力供給均來源于臺灣“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1996~2013)”。另外,勞動生產力指數是衡量技術進步的重要指標(臺灣“經濟部”主計處,2005),本文采用此指標來度量模型中的生產技術變量。

表1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1中可以發現,兩岸貿易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相差很大,其標準差也相對較大。對應地,島內工資差距相差也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兩岸貿易與島內工資差距的關系存在著行業差異,因此,本文使用分行業面數據進行分析具有優越性。

四、回歸結果分析

(一)面板數據形態檢驗

表2是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結果,從具體檢驗結果來看,每個變量的水平值都非平穩,但是一階差分之后均是平穩的,均在1%水平上顯著,即都屬于一階單整序列。

表2 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

對于面板數據的協整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在Pedroni方法下,假設不同截面具有相同自回歸系數的兩個統計量Pane1 PP和Pane1 ADF的檢驗結果表明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協整關系;假設不同截面具有不同自回歸系數的Group PP和Group ADF均認為變量之間存在顯著協整關系,同時,從Kao的統計量來看,也支持變量之間具有顯著協整關系的結論。因此,可以認為兩岸貿易、生產技術、相對勞動力供給與島內工資差距之間均存在穩定的長期關系。

表3 面板數據協整關系檢驗

(二)回歸結果

回歸方程(13)和(14)中的解釋變量均包含了被解釋變量的滯后值,因此本文的模型設定是一個動態面板數據模型。本文使用 Are11ano和Bond(1991)的廣義差分方法對動態面板方程進行估計,估計結果如表4所示。其中回歸方程(13)中沒有包含兩岸貿易的平方項,而回歸方程(14)中同時包含兩岸貿易和兩岸貿易的平方項。從回歸結果來看,工具變量的過度識別約束檢驗,即Sargan的P值都大于0.05,說明兩個回歸方程中工具變量是有效的。而擾動項的自相關檢驗AR(1)和AR(2)的P值顯示,可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擾動項差分的二階自相關系數為零的假設”,表明差分后只存在一階序列自相關,而不存在二階序列自相關。此外,聯合wa1d檢驗也表明回歸方程(13)和(14)均在整體上顯著。這均顯示了我們的差分GMM具有很好的適用性。

兩個方程的回歸結果均顯示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有顯著影響。回歸方程(13)中沒有包含兩岸貿易的平方項,回歸結果顯示兩岸貿易的回歸因子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并且回歸系數為正,說明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有擴大作用。當在回歸方程(14)中加入兩岸貿易的平方項后,兩岸貿易的回歸因子仍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回歸系數為正,而兩岸貿易平方項著為負,并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該回歸結果表明兩岸貿易擴大島內工資差距,但擴大速度逐漸減小。

表4 兩岸貿易與島內工資差距

對于其他變量,1nwageit-1的回歸因子均在1%的水平上對當期島內工資差距產生顯著正向影響,并且解釋力很強,并且回歸系數均大于0.5,這個結論驗證臺灣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過程中島內工資差距存在自我擴大的作用機制,并且這種自我擴大作用的趨勢較為強烈。techit的回歸因子在兩個回歸方程中均為負值,且通過了1%和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技術進步對島內工資差距具有擴大作用。1nlaborit的回歸因子在兩個方程中對島內工資差距并不都具有顯著影響,但回歸系數均為負值。另外,從系數大小來看,相對其他變量,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較大。

從回歸結果來看,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有擴大作用,但這種擴大速度趨于減小。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兩岸貿易規模較低時,臺灣與大陸之間存在很大的技術差距,價格效應和技術防御效應均對島內工資差距具有擴大作用。一方面,相對大陸而言,臺灣的要素稟賦特征是熟練勞動力豐裕而非熟練勞動力稀缺,根據H-O理論及相關的SS定理,臺灣與大陸進行貿易增加熟練勞動力的收入報酬而減少非熟練勞動力的收入報酬,進而擴大島內工資差距;另一方面,兩岸貿易規模較小時,臺灣與大陸的技術差距較大意味著對熟練勞動力需求也相對較大,從而提高熟練勞動力的收入,擴大島內工資差距。當兩岸貿易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兩岸技術差距在縮小,相對大陸而言,臺灣進行防御性技術進步效應對島內工資差距起到抑制作用并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臺灣防御型技術創新不僅帶動對熟練勞動力的需求,同時也強化對非熟練勞動力的培訓和干中學效應,使熟練勞動力收入報酬上升的同時也提高了非熟練勞動力收入報酬,島內工資差距擴大幅度受限。另外,隨著兩岸技術差距的縮小,大陸熟練勞動力相對供給的增加降低了價格效應,從而使兩岸貿易對臺灣工資差距的擴大作用趨于減弱。因此,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動態效應,即伴隨兩岸貿易對島內經濟增長、產業升級等的影響,兩岸貿易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呈現倒U型。

五、結論與啟示

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經濟轉型以來,臺灣改變對外發展戰略,積極發展與亞太地區尤其是與大陸的經貿關系,較好地利用大陸在土地資源、勞動力要素及內需市場方面的比較優勢,促進島內經濟發展,成為支撐這一時期臺灣經濟低增長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島內工資差距則在擴大,從2000年的0.34增加到2009年的0.42,2012年繼續攀升。本文利用1996~2013年21個制造業的面板數據,采用差分GMM估計方法考察了兩岸貿易往來、技術進步與相對勞動力供給對島內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工資差距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就回歸中引入的變量而言,兩岸貿易往來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較大,而工資差距滯后期對自身的影響最明顯,這說明臺灣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過程中島內工資差距存在自我擴大的作用機制。另外,生產技術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較小,但仍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島內制造業異質性勞動力的收入不平等。其次,兩岸貿易往來對島內工資差距的影響具有動態效應,呈現倒U型形狀,進而驗證了本文的假說。

上述分析及結論對于目前兩岸經貿合作具有兩層含義,一是為兩岸學術界和事務部門關于兩岸貿易與島內工資差距的爭論提供一個理論和實證參考。2013年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至今仍未通過立法院的審查通過,島內部分民眾反對的兩岸經貿深化的主要理由是認為臺灣不斷增加與大陸的聯系,結果會造成臺灣失業率增加、實際工資成長減緩甚至下降以及社會不平等。而本文的結論顯示,雖然兩岸貿易往來會擴大島內熟練勞動力與非熟練勞動力的工資差距,但是擴大幅度趨于減緩,有助于刺激島內非熟練勞動力提高技能水平,最終有利于島內工資差距走向正常化水平。二是兩岸應盡快通過服務貿易協議,才能有利于臺灣盡早地積極布局大陸服務業市場,促進島內服務業轉型升級和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服務業不僅有利于就業,且能增加低技能勞動力的收入水平,有助于緩和島內工資差距,降低收入不平等水平,進而提高島內民眾的幸福感指數,最終有利于兩岸繁榮、和平發展。

①產品分類參考龔明鑫,“進出口貨品結構別復分類之修訂,”臺灣“財政部”2004年委托研究計劃。

②行業分類見臺灣第八次行業分類標準系統。其中菸草制造業貿易數據非常小,為與臺灣“主計處”的“統計資訊國民統計所得資料庫”所查行業分類一致,本文把菸草制造業貿易數據合并到飲料制造業,合稱為飲料及菸草制造業。

③表4的回歸結果中沒有包含及其平方項,這是因為在調試程序的過程中發現及其平方項的回歸系數均不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也表明臺灣工資差距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不具有明顯的庫茲涅茨曲線型關系。

④Sachs,D.and H.J.Shatz:Trade and Jobs in US Manufacturing.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Microeconomics,1994,vo1 1,pp:1-84.

⑤Leamer,Edward E.:What’s the Use of Factor Conten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vo1 50:pp:17-50.

⑥Lawrence,R.Z.and M.J.S1aughter:Internationa1 Trade and American Wages in the 1980s:Giant Sucking Sound of Sma11 Hiccup,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Microeconomics,1993,vo1 2 pp:161-226.

⑦Lawrence,R.Z Sing1e Wor1d:Divided Nations?International Trade and OECD Labor Markets,edited by 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1996.

⑧Chen Been-Lon and Mei Hsu:Time-Series Wage Differentia1 in Taiwan:The Ro1e of Internationa1 Trade,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1.Vo1.5 pp:336 -354.

⑨辛炳隆:《全球化對臺灣勞動市場之沖擊》,(臺)《第四屆人權保障工作研討會》,2010年9月。

⑩喬中玨、黃芳玫、羅竹平、呂雅茹:《委外生產與研發投資對臺灣薪資結構之影響》,臺灣:《臺灣經濟論衡》,2010年第8卷11期,第34~48頁。

廣州 510275

[責任編輯 潘 莉]

F727;F244.2

A

1000-114X(2016)04-0088-09

林 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范 芹,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中共深圳市委黨校博士后研究人員。

*本研究成果獲得中山大學港澳臺研究中心以及港澳臺與內地合作協同發展創新中心的資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亚洲天堂2014|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AV|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国产导航在线|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欧美天堂久久|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婷婷亚洲天堂|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69av在线|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日本久久网站|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色天堂无毒不卡| 日本久久免费|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成人日韩欧美|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久久77777|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国产在线专区| 午夜a级毛片| 国产人人射|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色婷婷成人网| 国产精品.com| 四虎永久在线| 欧美不卡二区|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免费看a级毛片|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h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亚洲av无码人妻|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97在线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